学科分类
/ 2
35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世界急诊外科学会(WSES)联合欧洲外科感染学会(SIS-E)、世界外科感染学会(WSIS)、美国创伤外科协会(AAST)和全球外科感染联盟(GAIS)制定了有关免疫功能低下患者急腹症管理的指南,并于2021年8月9日在《世界急诊外科杂志》(WJES)上发表。该指南从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的定义、分类、诊断、治疗进行了详尽的阐述。此外,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就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特异性急性腹腔感染、移植患者常见急性腹腔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或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的诊断和治疗以及围手术期类固醇的管理给出了指导意见。本文对该指南进行解读,以更好地理解免疫功能低下患者急腹症的诊治现状以及推荐意见,并就其局限性提出建议。

  • 标签: 免疫功能低下 急腹症 疾病管理 指南 世界急诊外科学会 联合欧洲外科感染学会 世界外科感染学会 美国创伤外科协会 全球外科感染联盟
  • 简介:摘要近年来,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免疫疗法作为肿瘤免疫治疗的新思路,已被证明在血液系统疾病中疗效显著。受此方式启发,学者们开始把研究方向对准肝细胞癌的治疗。目前,CAR-T治疗肝细胞癌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其尚存在实体肿瘤固有屏障、肿瘤微环境、免疫逃逸和特异性肿瘤相关抗原等问题,还需进一步探索。尽管如此,CAR-T免疫疗法将会为肝细胞癌免疫治疗提供更前沿的治疗方式。此外,应用CAR-T与其他方法的联合治疗可能是下一步需要探究的方向。

  • 标签: 癌,肝细胞 肿瘤 免疫治疗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肝恶性肿瘤人源性异种移植(PDX)模型,分析影响PDX模型成瘤率的相关因素,并比较原代肿瘤和PDX模型的生物学特点。方法通过手术收集新鲜肝恶性肿瘤组织样本(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接种于BALB/c-nu小鼠皮下,分析患者临床病理信息与PDX模型成瘤率的相关性,并比较PDX模型和原代肿瘤的病理学形态和特异性蛋白的表达。结果从63例肝恶性肿瘤样本中成功构建出33例PDX模型,整体成瘤率达到52.4%(33/63),其中原发性肝癌成瘤率为46.3%(25/54),肝转移癌成瘤率为88.9%(8/9)。影响成瘤率的主要因素是患者肿瘤的病理类型、远处转移和TNM分期(均P<0.05)。PDX模型和原代肿瘤的病理学形态和组织特异性蛋白的表达相似。结论成功构建了肝恶性肿瘤PDX模型,且成瘤率较高,并能保持原代肿瘤的生物学特性。

  • 标签: 肝肿瘤 人源性异种移植 成瘤率
  • 简介:摘要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最有效方式,但肝移植术后发生的胆道狭窄,以及因肝细胞癌肝移植后肿瘤的复发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长期生存。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和本中心的临床实践,对肝移植术后的胆道狭窄及肝细胞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的治疗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 标签: 肝移植 手术后并发症 胆道 肿瘤复发,局部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白细胞介素22(IL-22)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将18只健康雄性无特定病原体SD大鼠(7~8周龄,250 g左右)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Sham)、肝脏缺血再灌注组(IRI)、IL-22预处理组(IL-22+IRI)。构建70%大鼠肝脏IRI模型,IL-22+IRI组术前1 h腹腔注射重组IL-22(50 mg/kg),Sham组、IRI组术前1 h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缺血1 h再灌注6 h后取血及肝脏组织检测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检测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磷酸化STAT3(p-STAT3)、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和血红素加氧酶1(HO-1)的表达。结果与Sham组比较,IRI组和IL-22+IRI组血清AST[(1 923.50±92.63)U/L、(1 004.25±65.05)U/L)]和ALT[(1 172.51±180.31)U/L、(583.50±164.75)U/L)]水平升高(AST:F=293.62;ALT:F=30.33),肝组织MDA[(1.72±0.12)μmol/mg、(0.98±0.05)μmol/mg)]水平较Sham组(0.58±0.14)μmol/mg升高(F=186.73),p-STAT3、Nrf2、HO-1表达增加,IRI组SOD水平(28.51±3.85)U/mg较Sham组(70.25±5.64)U/mg降低(F=203.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IRI组相比,IL-22+IRI组大鼠血清AST和ALT水平下降,肝组织SOD活性增加,MDA水平下降,p-STAT3、Nrf2、HO-1表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IL-22可减轻大鼠肝脏IRI,其机制可能与激活STAT3以及Nrf2/HO-1信号通路和抑制氧化应激有关。

  • 标签: 再灌注损伤 白细胞介素-22
  • 简介:摘要混合现实是将虚拟的数字世界与现实世界融合在一起的全新三维呈现技术,在肝胆外科领域已经得到了初步应用。相比于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及三维可视化技术,混合现实技术在手术前评估及制定手术方案、术中实时精准导航及三维虚拟教学中具有独特优势,是实施精准肝胆外科手术的新一代辅助工具。本文对混合现实技术在肝胆外科领域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进行阐述,探讨其应用潜力和目前的局限性。

  • 标签: 肝切除术 成像,三维 混合现实 增强现实
  • 简介:摘要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是缺血损伤后再灌注所致的一种肝损伤,临床表现为肝恢复血供后出现肝功能损伤、黄疸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一系列恶化现象,严重影响患者转归及预后。及时再灌注处理和降低再灌注损伤是临床预防和治疗HIRI的关键。HIRI的本质是一种无菌炎症反应。高迁移率组蛋白1(HMGB1)是HIRI的一种重要中间介质,是多种细胞类型效应器,参与HIRI的发生。HMGB1的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信号轴在HIRI中发挥关键作用,但其机制尚不明确。归纳总结了近年来与HMGB1-RAGE信号轴在HIRI中促炎机制相关的研究,探讨了HMGB1-RAGE信号通路与HIRI的关系,并以HMGB1-RAGE信号轴为靶点,总结了通过手术操作、缺血预处理、药物和基因治疗等方法预防和治疗HIRI的研究进展。

  • 标签: 高迁移率组蛋白1 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 简介:摘要传统的2D细胞培养和人源性肿瘤异种移植(PDXs)一直被用作肿瘤模型的研究,但其不能联合免疫细胞,限制了这两类模型在肿瘤免疫治疗方面的应用。类器官是一种用于肿瘤研究的新型模型,具有整合免疫细胞的可能性,并可用于高通量药物筛选和生物样本库的构建。此外,类器官模型在精准治疗和再生医学方面也有很大潜力。本文将介绍目前构建类器官模型的方法及在肝癌治疗领域的最新应用,并对该模型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讨论。

  • 标签: 类器官 肿瘤模型 肝癌 药物筛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缺氧条件下,曲美他嗪(Trimetazidine,TMZ)对胆管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使用人正常肝内胆管细胞HIBEpiC构建胆管细胞缺氧模型,分为CON组、CoCl2组(150 μmol/L CoCl2)和CoCl2+TMZ组(TMZ预处理2 h+150 μmol/L CoCl2);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胆管细胞凋亡率、活性氧(ROS)水平、线粒体膜电位水平,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胆管细胞核因子红系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抗凋亡蛋白B细胞淋巴瘤-2(bcl-2)、半胱天冬酶-3(Caspase-3)蛋白表达。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内两两比较采用Sidak t检验。结果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CoCl2组细胞凋亡率(13.86±1.47)明显高于CON组(1.15±0.26),CoCl2+TMZ组(7.30±0.59)细胞凋亡率则明显低于CoCl2组(F=93.493,P<0.05);CoCl2组细胞内ROS水平(46.84±5.83)显著高于CON组(9.19±0.53),CoCl2+TMZ组(25.69±6.04)显著低于CON组(F=29.612,P<0.05);CoCl2组线粒体膜电位水平(12.86±0.98)显著低于CON组(1.07±0.83),CoCl2+TMZ组(6.58±0.89)显著高于CON组(F=129.070,P<0.05)。CoCl2组的Nrf2、HO-1蛋白表达水平(0.617±0.042、0.895±0.036)高于CON组(0.229±0.020、0.430±0.037),TMZ预处理后(0.884±0.046、1.028±0.037)显著高于CoCl2组(F=151.190、147.650,P<0.05);CoCl2组bcl-2蛋白表达水平(0.344±0.034)低于CON组(0.803±0.055),CoCl2+TMZ组(0.612±0.050)显著高于CoCl2组(F=48.337,P<0.05);CoCl2组Cleaved Caspase-3表达水平(0.982±0.049)高于CON组(0.432±0.039),TMZ预处理后(0.630±0.053)显著低于CoCl2组(F=68.626,P<0.05)。结论缺氧条件下,曲美他嗪通过降低胆管细胞ROS产生,提高线粒体膜电位,抑制氧化应激及细胞凋亡发挥保护作用。

  • 标签: 胆管细胞 曲美他嗪 氧化应激 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胰腺癌人源性肿瘤异种移植(PDX)模型并进行初步药效实验。方法将新鲜胰腺恶性肿瘤组织样本(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接种于裸鼠皮下,构建胰腺癌PDX模型。使用简单随机抽样法挑选1例胰腺癌PDX模型进行药效学评价,将裸鼠随机分成模型组、吉西他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AG)组、奥沙利铂+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FOLFOX)组,每组各5只。记录不同时间移植瘤体积,给药第27天后处死裸鼠,评价2种化疗方案对该胰腺癌PDX模型的肿瘤抑制效果,并与该患者临床用药进行比较,组间的数据比较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成功构建出11例胰腺癌PDX模型,成瘤率达到73.3%(11/15),原代肿瘤与移植瘤病理学形态及关键蛋白的表达相似。实验结束后对移植瘤进行称重,AG组(0.12±0.05) g、FOLFOX组(0.20±0.09) g移植瘤湿重显著小于模型组(0.65±0.31) g (F=13.41,P<0.05),AG组肿瘤抑制率约为(79.94±0.08)%,FOLFOX组肿瘤抑制率约为(67.90±0.03)%,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32.48,P<0.05)。结论成功构建胰腺癌PDX模型,并进行初步药效学实验,实验结果与临床基本相符。

  • 标签: 胰腺癌 人源性肿瘤异种移植 精准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肝癌脑转移的发病特点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2000年至2020年间17例肝移植术后出现肝癌脑转移的受者。所有受者原发病均为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肝细胞癌。移植前肝癌均超过米兰标准。免疫抑制方案术后早期为巴利昔单抗+吗替麦考酚酯+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NIs)+糖皮质激素,并逐步停用糖皮质激素及吗替麦考酚酯。3例受者肿瘤复发后接受了西罗莫司免疫治疗,并停用CNIs药物。其中1例同时使用索拉非尼抗肿瘤治疗。结果所有受者均合并其他脏器转移,包括16例肺转移(94.1%),5例骨转移(29.4%),6例肝转移(35.3%)。确诊脑转移后中位生存时间为7个月,1年累积存活率为29.4%。移植术后中位生存时间为14个月,1年累积存活率为64.7%。7例行脑转移灶切除手术受者中,2例术后1个月内死亡,死亡原因为脑出血。5例术后存活,最长存活时间为214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9个月。结论肝癌肝移植术后脑转移预后差。但通过早发现及合理治疗,能够延长受者生存时间,甚至取得长期生存。脑转移多伴有肺转移,发现肺转移瘤则提示需要关注颅内的病变情况。

  • 标签: 肝移植 肝细胞癌 颅内转移瘤
  • 简介:摘要外泌体能够通过运送核酸、蛋白质和脂质等多种活性物质介导细胞间的相互作用。间充质干细胞(MSCs)来源外泌体能够通过其携带的活性物质发挥促进肝脏修复再生、抑制肝脏炎症和肝纤维化、调控肿瘤进展等重要作用,为临床肝病的治疗提供新策略。现就MSCs来源外泌体在肝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肝疾病 间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生物学特性 功能
  • 简介:摘要:CAP1400钢制安全壳是非能动冷却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贯穿件套筒与插入板组件的焊接为安全壳焊接过程中的难点之一。通过对产品焊接前、中、后全过程进行直接目视检验,发现其存在的焊接质量问题并对其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性措施,从而提高组件焊接质量。

  • 标签: 贯穿件套筒与插入板组件 直接目视检验 焊接质量
  • 简介:摘要随着多种新型抗肿瘤药物的研发及上市,给肝癌患者带来曙光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如何为肝癌患者制定个体化的用药方案一直困扰着临床医生。人源肿瘤异种移植模型保留了人源肿瘤的组织学特性,并可以进行体外实验,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本文就近年来人源肿瘤异种移植模型在原发性肝癌诊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肝肿瘤 人源肿瘤异种移植 精准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癌组织中细胞分裂周期蛋白20(CDC 20)的表达及临床预后价值。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下载肝癌转录组和临床数据,使用R和Perl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整理,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分析基因CDC20的差异表达以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Kaplan-Meier和Cox回归分析肝癌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方法分析基因CDC20的调控网络,探究潜在机制。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基因CDC20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组织[5.25(2.19,13.59)比0.21 (0.14,0.37),Z=-11.0,P<0.01],其高表达与患者的不良预后显著相关(P<0.01);CDC20表达量与肿瘤的组织学分级(G1/G2/G3/G4分别为2.43(0.89,9.39)比4.51(1.53,10.55)比8.79(3.85,19.08)比15.12(4.42,25.10),Z=-2.69,P<0.01)、临床分期(Ⅰ+Ⅱ/Ⅲ+Ⅳ为4.70(2.16,10.57)比8.54(3.04,19.97),Z=-2.78,P<0.01)以及TNM分期中的T分期(T1/T2/T3/T4为3.95(1.57,9.13)比7.77(3.05,16.05)比8.54(1.86,20.79)比12.36(4.34,27.70),Z=-3.98,P<0.01)成正相关;GSEA分析提示,CDC20参与了细胞周期、DNA复制、肿瘤、泛素介导蛋白水解作用、Notch等信号通路;基因CDC20可作为评估患者预后的独立风险因子,可用于肝癌的诊断和预后判断。结论CDC20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与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肝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子,其可能通过p21蛋白泛素化降解和Notch信号通路在肝癌中发挥促癌作用。

  • 标签: 肝癌 细胞分裂周期蛋白20 癌症基因组图谱 预后 基因集富集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联合经皮肝穿刺胆道外引流(PTCD)胆道会师术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闭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2018年5月至2019年8月9例首次肝移植术后胆道闭塞受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胆道会师术进行治疗,即同期麻醉下由内镜医师行ERCP及介入医师行PTCD双侧行导丝,使双侧导丝在胆道闭塞处完成会师,重新通畅胆道或建立新的胆肠流出路径,术后随访观察治疗效果,并对胆道狭窄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受者经PTCD或T管窦道造影及介入治疗,胆道完全闭塞诊断明确,经治疗7例胆道会师成功,术中分别采用导丝胆道内会师、肠腔内会师、腹腔内会师三种手术方式;2例会师失败,术后行PTCD持续引流治疗。术后对受者胆道狭窄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非吻合口狭窄2例,胆漏2例,吻合口狭窄且胆道过长迂曲5例。结论ERCP联合PTCD胆道会师术快速,微创,安全,可作为肝移植术后胆道闭塞的首选治疗。

  • 标签: 肝移植 胆道闭塞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了1例2020年8月6日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罕见肝巨大吻合状血管瘤患者的诊疗过程。患者女性,59岁,主因"查体发现肝占位1周"入院,查腹部增强CT及普美显增强核磁提示肝Ⅳ、Ⅷ段富血供肿物,考虑血管肉瘤可能。行肝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证实为肝吻合状血管瘤。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保脾胰体尾切除术联合自体胰岛移植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并总结文献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1例22岁胰腺假乳头状瘤女性患者,接受腹腔镜下保脾胰体尾切除术联合自体胰岛移植手术的临床资料,并对其随访6个月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受者术后恢复顺利,术后6个月空腹血糖值为5.72 mmol/L,糖化血红蛋白6.1%,不需要使用外源性胰岛素治疗,肝功能正常。结论腹腔镜下保脾胰体尾切除术联合自体胰岛移植可以有效预防术后胰源性糖尿病。

  • 标签: 胰岛移植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 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减少或避免肝移植术中输注异体血的系列血液管理改进策略对受者围手术期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8—12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49例成人肝移植受者资料。根据术中是否输血分为无输血组(21例)和输血组(28例)。无输血组男性13例,女性8例,年龄(56.3±11.6)岁;输血组男性16例,女性12例,年龄(54.3±14.2)岁。所有患者术中采用急性血液稀释、低中心静脉压、血液回收等麻醉管理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肝移植术中出血量。随机选取2019年1—7月未采取输血管理策略的40例移植受者作为对照组,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龄(58.9±14.1)岁。收集各组患者的围手术期临床资料,比较三组移植术后早期的肝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等情况,分别采用方差分析、秩和检验、χ²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无输血组与输血组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出血量分别为(454.2±271.3)、(673.6±333.4)、(890.3±346.7)ml;q=-6.342、-5.286,P值均<0.05]。无输血组ICU住院时间短于输血组和对照组[ICU住院时间分别为(36.4±9.1)、(44.3±14.9)、(58.2±21.1)h;q=-4.432、-3.824,P值均<0.05],术后第7天无输血组的ALT水平低于对照组[(56.8±32.1)U/L比(89.6±45.6)U/L;q=-3.358,P<0.05]。结论以不输血肝移植为目标开展多学科输血管理技术改进措施,可有效减少肝移植术中出血量,并有助于避免外科输血,且有利于受者术后早期恢复。

  • 标签: 肝移植 输血, 自体 患者血液管理 无输血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