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4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肾小球系膜细胞作为肾脏内最为活跃的细胞,参与并维持肾脏的多种功能。因多种肾脏疾病的发生发展都与系膜细胞息息相关,这也使其成为近年研究的热点。以下将从系膜细胞在肾小球毛细血管形成中的作用,系膜细胞与系膜基质的关系,系膜细胞与肾小球基底膜的相互作用等方面描述系膜细胞的相关功能,同时还会介绍部分系膜细胞相关的信号通路,进一步阐述系膜细胞在肾小球中的重要作用。

  • 标签: 肾小球系膜细胞 肾小球毛细血管网 系膜基质 基底膜
  • 简介:摘要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起源于嗜铬细胞。胚胎期嗜铬细胞的分布与身体的交感神经节有关,绝大部分发生在肾上腺髓质,90%以上为良性肿瘤。其病理生理特点是该瘤细胞可阵发性或持续性地分泌大量的儿茶酚胺,从而引起高血压以及一系列代谢紊乱症候群1。病情凶险,变化大。手术切除嗜铬细胞瘤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 手术护理
  • 简介:摘要:近年些来,伴随国内经济的增长,超高效相色谱(简称UPLC)也在逐渐发展,并且以其优势特点在医药分析中备受关注。同时,UPLC的种类也越来越多样化,可以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西药分析需求,所以迎来了更广阔的应用前景。基于此,本文分析了UPLC的基本原理,探讨了在西药分析中关于这种方法的应用内容。

  • 标签: UPLC 西药分析 有效应用
  • 简介:摘要:介绍了高效相色谱的发展、组成及其分离原理,列举了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环境样品中多环芳烃、酚类化合物、多氯联苯、邻苯二甲酸脂、有机农药等有机污染物的测定条件及分离结果。

  • 标签:   高效液相色谱 有机污染物 环境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肝细胞癌患者尿液代谢轮廓的变化,筛选具有临床诊断价值的特征代谢离子,建立疾病区分模型,从而帮助临床诊断。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通过超高效相色谱与质谱联用(UPLC-MS)法分析肝细胞癌、肝硬化患者和健康人尿液标本,分别有32、28、28份。用MZmine2.0和SIMCA-P+12.0.1.0软件构建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模型和主成成分分析(PCA)模型进行代谢物初筛,对最终检验所选择的代谢离子通过SPSS进行数据分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标志物进行分析筛选。最后通过计算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对所筛选出的标志物进行敏感性和特异性分析。组间定量指标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OPLS-DA的模型参数R2X = 35.3%、R2Y = 86.9%、Q2 = 72.2%,具有较好的鉴别价值。检测共筛选出26个特征离子并鉴定了其中的17个。14,19-Dihydroaspidospermatine对健康人和肝细胞癌患者具有较高的鉴别价值,曲线下面积> 0.9,对肝细胞癌患者和肝硬化患者鉴别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8,高于甲胎蛋白的ROC曲线下面积(0.75)。结论基于UPLC-MS平台,成功构建PCA和OPLS-DA模型,提取并鉴定出肝细胞癌患者尿液的特征代谢离子,对辅助临床筛选出肝细胞癌患者具有一定价值。

  • 标签: 肝细胞癌 代谢组学 尿液
  • 简介:摘要:目前,我国使用的气举方法分为间歇气举、活塞气举与连续气举法。气举是通过气举阀,从地面将高压气体注入井中,使其与油层产生流体,并形成混合,利用气体膨胀使井筒中混合密度降低,从而将井内资源抬升到地面的采集方式,被广泛应用于气井工作,本文通过对连续气举进行分析,总结技术优势,对技术未来应用提出实施方案,以望借鉴。

  • 标签: 连续气举 排液采气 采气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表达淋巴瘤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复发后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于2017年8月就诊于河南省人民医院且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复发后接受CAR-T治疗的双表达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治疗过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该例50岁女性双表达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经标准方案化疗后以BEAM为预处理方案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后5个月复发,后经含克拉屈滨的化疗方案治疗2个疗程,桥接CAR-T治疗,获得持续缓解,且持续8个月患者体内能检测到CD20+-CAR-T。结论对于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先采用含克拉屈滨的方案诱导缓解后行序贯CAR-T治疗可能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 标签: 淋巴瘤,大B-细胞,弥漫性 造血干细胞移植 克拉屈滨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免疫疗法
  • 简介:摘要本文中所介绍的位检测仪主要是对密闭容器中的位进行测量。在研究的过程中,笔者主要以位监测仪的主要构成部分,具体的工作原理,位检测仪自身的功能和特点等方面为主进行详细地介绍,仅供参考。

  • 标签: 液位检测仪 超声波 微机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甲基转移酶蛋白16(METTL16)在前列腺癌组织和细胞株中的表达,探讨METTL16对人前列腺癌细胞株(22RV1)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METTL16在前列腺癌组织(取自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患者)和细胞中的表达。22RV1细胞株稳定转染相关慢病毒。以RT-qPCR以及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在22RV1细胞中过表达或敲低METTL16的效率。以细胞迁移实验检测22RV1细胞迁移能力的改变。测定的数值通过统计分析软件SPSS 21.0,采用t检验。结果在前列腺癌组织、LNCaP细胞株以及22RV1细胞株中,METTL16在mRNA水平的都呈现出过表达的趋势[癌组织为1.00±0.43,癌旁组织为2.12±0.68,t=-5.405,P<0.05;人正常前列腺基质永生化细胞(WPMY-1)为1.00±0.17,22RV1为2.16±0.93,t=-8.568,P<0.05;LNCaP为1.51±0.17,t=-3.073,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在蛋白水平,LNCaP细胞株以及22RV1细胞株的METTL16依旧呈现高表达的趋势(WPMY-1为1.00±0.23,22RV1为2.91±0.85,t=-3.038,P<0.05;LNCaP为1.99±0.43,t=-2.896,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22RV1细胞中过表达METTL16后导致细胞迁移能力的增强[相对细胞量为过表达空载体组(ON-22RV1)为1.00±0.04,过表达METTL16组(OE-22RV1)为3.18±0.10,t=-34.951,P<0.05]而敲低METTL16则导致相反结果(相对细胞量:SCR-22RV1为1.00±0.06,sh1-22RV1为0.47±0.06,t=3.862,P<0.05;sh2-22RV1为0.64±0.05,t=9.200,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ETTL16在前列腺癌的生理过程中可能起原癌基因的作用,并且调控着细胞的迁移能力。

  • 标签: N6-甲基腺嘌呤 前列腺癌 迁移
  • 简介:摘要肝细胞癌(HC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恶性程度高,预后较差。随着临床应用和研究的不断深入,经动脉放射栓塞(TARE)在HCC的局部治疗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相较于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此治疗方法疗效好且副作用较小,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笔者围绕TARE治疗HCC的临床应用现状(主要适应证及疗效、联合系统治疗以及成本-效果分析)予以综述。

  • 标签: 肝肿瘤 经动脉放射栓塞 临床疗效 联合治疗 成本-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河南地区2018年127例外周血染色体易位患者的标本进行细胞遗传学分析,统计染色体易位在河南地区的细胞遗传学特征、易位类型及分布情况,从而探讨染色体易位对人类生长发育、生殖和遗传的影响。方法从2018送检郑州金域临床检验中心做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的13 235例标本中筛选出127例染色体易位患者,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和G显带技术,进行染色体核型和细胞遗传学分析。结果在13 235例做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的标本中,共检出染色体易位127例,检出率为0.94%,其中女性易位患者73例,占57.48%;男性患者54例,占42.52%;相互易位83例,占65.35%,罗伯逊易位44例,占34.65%,类型有14种。结论在127例染色体易位患者中,易位类型以常染色体相互易位多见,且随机性较大。罗伯逊易位类型共有14种,以非同源易位der(13;14)(q10;q10)核型最多见,占罗伯逊易位的40.90%。

  • 标签: 核型分析 易位 细胞遗传学
  • 简介:摘要肾细胞癌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正在增加。肾细胞癌的遗传学特征是出现了参与代谢过程的靶基因的突变。肿瘤重组其代谢,以产生足够的能量和生物合成的基础物质,从而使恶性细胞增殖。代谢重组涵盖了包括有氧糖酵解、脂肪酸代谢和氨基酸代谢等不同的生物过程。而近年来,代谢组学的应用更全面地揭示了肿瘤代谢过程,并筛选出指示早期诊断或疾病状态的生物标志物,而针对肾细胞癌中氨基酸代谢途径的研究为其诊断与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 标签: 肾细胞癌 氨基酸代谢 代谢组学
  • 简介:目的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聚丙烯包装的0.9%氯化钠注射中两种酯类阻氧剂(1010和168)的含量,研究工业阻氧剂向制剂中浸出情况。方法采用C18柱(250mm×4.6mm)为色谱柱;乙腈-乙醇-四氢呋喃(61∶10∶29)为流动相;流速:1.5ml·min^-1;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275nm;结果阻氧剂1010在0.6~240m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88.43%,RSD=3.90%;阻氧剂168在1.2~240m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1.27%,RSD=3.57%。结论在0.9%氯化钠注射中存在包装材料中的阻氧剂,需要加强控制,该法简便、有效,可以用来对阻氧剂定量。

  • 标签: 0.9%氯化钠注射液 阻氧剂1010 阻氧剂168 HPLC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肾透明细胞癌(ccRCC)患者术后3年、5年总体生存率(OS)的个体化预测模型,并将讨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西京医院手术治疗的672例ccRCC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67例,女205例;中位年龄56(23~83)岁;左侧肿瘤327例,右侧肿瘤345例;临床分期Ⅰ、Ⅱ、Ⅲ、Ⅳ期肿瘤分别为584、47、19、22例;就诊时504例无症状,168例有症状。术前碱性磷酸酶中位值80(41~240)U/L,血清白蛋白中位值44.8(30.5~59.8)g/L,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中位值2.25(0.81~9.89),血小板计数中位值205(82~589)×109/L,肌酐中位值97(55~230)μmol/L。420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252例行肾部分切除术。采用Cox多因素分析确定术后OS的独立预测因素,运用R软件整合所有独立预测因素,使其根据多因素分析所得的系数值绘制列线图模型,并通过计算一致性指数(C-index)、绘制校准图对模型的性能进行检验。结果672例中位随访43(1~78)个月,其中56例死亡,死亡患者术后存活时间中位值15(1~70)个月,616例存活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44(19~78)个月。患者3年、5年OS分别为92.9%和89.2%。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就诊时年龄(P<0.001)、临床TNM分期(P<0.001)、术前NLR(P=0.012)、术前碱性磷酸酶(P=0.002)及术前白蛋白(P<0.001)是ccRCC患者术后OS的独立预测因素。整合上述5个因素的列线图模型在预测术后OS时具有良好的区分度(C-index=0.819, 95% CI 0.813~0.825),且校准图显示模型预测的生存结果与实际生存情况具有较高的符合度。结论本研究基于大样本量患者资料建立的ccRCC生存模型通过内部验证证实其性能良好;此模型可对患者术后3年、5年OS进行精准的个体化预测。

  • 标签: 癌,肾细胞 透明细胞 预后 生存 列线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丹红注射对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40例患者按随机对照分组方法,分为常规组和丹红组,每组各20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等炎症因子水平。结果常规组CRP、IL-6浓度较治疗前无统计学意义(P>0.05);丹红组CRP、IL-6浓度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能明显降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清中CRP、IL-6的水平,抑制其炎症反应。

  • 标签: 丹红注射液 冠心病 2型糖尿病 炎症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热毒宁注射佐治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的疗效。方法选择40名患有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后,对观察组采取热毒宁联合青霉素注射的治疗方法,对对照组采取头孢呋辛钠的治疗方法,以静脉滴注的形式进行一天两次的治疗,整个疗程实践为5天到7天。结果观察组退热及相关的体征恢复时间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热毒宁注射是佐治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的理想药物。

  • 标签: 热毒宁注射液 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贝伐珠单抗注射联合新辅助化疗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8月至2020年2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20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按照数字随机的方式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两个组别,各10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T细胞亚群,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治疗有效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T细胞亚群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T细胞亚群比参照要高,两组之间的差异为(p

  • 标签: 三阴性乳腺癌 贝伐珠单抗注射液 新辅助化疗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