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腔内泌尿技术Ⅰ或Ⅱ手术治疗结石性肾疗效与安全性,评价Ⅰ手术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分析研究。以 2010年 2月~ 2015年 4月,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择期结石性肾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对象 48例,据入院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 n=23)、观察组( n=25),对照组:采用经皮肾穿刺造瘘引流, 5-10日后,引流液澄清,体温、血常规、尿常规恢复正常后,行Ⅱ碎石清石术,观察组采用Ⅰ经皮肾碎石清石术,术中低灌注压,统计相关指标,一清除肾、结石,若结石残留二次手术也视为Ⅰ手术入选观察组,并将二次手术指标累计计算。结果:观察组 25例,其中结石残留 7例,均二次手术治疗。观察组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合计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腔内泌尿技术Ⅰ手术不能使患者明显获益,结石残留率高,还增加手术时间、出血量,再手术率高,不能作为结石性肾处理方法。

  • 标签: 脓肾 腔内泌尿技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毒症是导致住院患者病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毒症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对于降低患者病死率至关重要。毒症生物标志物是在机体对感染的应答过程中产生的,理想的毒症生物学标志物应该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度、低成本、便于检测及可重复性好等特征,可用于毒症早期诊断、危险分层、预后判断及治疗反应监测等。毒症生物标志物层出不穷,但缺乏有效、统一的评价方法,可用于毒症诊断的具高灵敏度、高特异度的生物学标志物仍然缺乏。本文根据毒症的病理生理特性将毒症相关生物标志物进行分类梳理。目前诊断毒症的"金标准"生物学指标并不存在,任何单一的生物标志物的诊断价值都有限,多种生物学标志物联合应用可提高毒症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提高对毒症预后判断的准确性。

  • 标签: 脓毒症 诊断 预后 生物标志物
  • 简介:摘要:急诊毒症脑病进行临床诊断时,应当基于大脑成像、脑电图、实验室检查、谵妄的筛查等工作做出科学客观的诊断,并采取药物与药物的结合治疗方式,以保证病症得到有效的治疗。本文就急诊毒症脑病临床诊疗及预后进行分析探讨。 

  • 标签: 急诊脓毒症脑病 临床诊断 临床治疗 预后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是以橡胶粉、沥青和特殊添加剂为主要原料,在应用状态下长期保持黏性膏状体的具有蠕变性的一种新型防水材料。该涂料能封闭基层裂缝和毛细孔,能适应复杂的施工作业面;与空气接触后长期不固化,始终保持黏稠胶质的特性,自愈能力强、碰触即粘、难以剥离,在一20℃仍具有良好的粘结性能。它能解决因基层开裂应力传递给防水层造成的防水层断裂、挠曲疲劳或处于高应力状态下的提前老化等问题;同时,蠕变性材料的黏滞性使其能够很好地封闭基层的毛细孔和裂缝,解决了防水层的窜水难题,使防水可靠性得到大幅度提高。

  • 标签: 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 蠕变性 行业标准
  • 简介:提升辅导员权力性影响力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实效性的必然要求。利用文献研究法分析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权力性影响力发挥作用的现状:权力性影响力运用缺乏自觉性和实效性、权力性影响力示范作用欠佳及其成因,探究从正确认识和科学定位辅导员角色、全面提高辅导员自身综合素质、创新辅导员工作方式、正确处理权力性影响力和权力性影响力的关系几个方面提出提升高校辅导员权力性影响力的路径。

  • 标签: 高校辅导员 非权力性影响 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提升路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当前时代背景下环境、空气污染比较严重,使得呼吸系统疾病高发,支气管哮喘便是临床常见呼吸系统疾病,使患者会伴有咳嗽、咳痰等多种临床症状。支气管哮喘为慢性病,会长期性损害患者呼吸系统,在临床治疗中可以有效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不过依然有较高的复发率,在急性发作期间会给患者带来非常明显的临床症状,对其身心伤害非常严重,基于此在本文中便简单探析了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间的舒适护理。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急性发作期 舒适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手术(NVS)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的疗效。方法随机对照临床研究。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于潍坊眼科医院检查确诊的IMEM患者60例60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行BCVA、眼压、OCT检查。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行BCVA检查,统计时换算为logMAR视力。采用OCT仪测量黄斑中心凹厚度(CMT)。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NVS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30例30只眼。两组患者年龄(t=1.723)、logMAR BCVA (t=1.703)、CMT (t=-0.956 )、眼压(t=-1.434)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90、0.094、0.343、0.157)。所有患眼均采用23G玻璃体切割系统进行手术。NVS组患眼NVS条件下剥除黄斑前膜;对照组患眼玻璃体切割条件下剥除黄斑前膜。手术后1周及1、3、6个月采用手术前相同设备和方法行相关检查。对比观察两组患眼有效手术时间以及手术后BCVA、CMT变化和手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两组患眼手术后BCVA、CMT、眼压比较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视力改善程度行两独立样本的Wilcoxon秩和检验;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行χ2检验。结果手术后6个月,NVS组30只眼中,BCVA提高24只眼(80.0%),不变6只眼(20.0%);与手术前BCV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30只眼中,BCVA提高25只眼(83.4%),不变4只眼(13.3%),下降1只眼(3.3%);与手术前BCV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间视力改善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26,P=0.792)。手术后6个月,两组患眼平均logMAR BCVA与手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NVS组= 0.002、0.005,P对照组=0.004、<0.001)。NVS组、对照组患眼视力稳定时间分别发生于手术后1、3个月;CMT开始降低时间分别为手术后1周、1个月。NVS组、对照组有效手术时间分别为(4.50±1.41)、(15.50± 2.33)min;两组有效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12,P<0.05)。NVS组手术后未见明显并发症;对照组手术中出现黄斑裂孔1只眼,手术后出现低眼压3只眼。结论NVS和玻璃体切割治疗IMEM具有相似疗效。NVS有效手术时间短,手术后恢复更快且未出现明显并发症。

  • 标签: 黄斑 玻璃体切除术 非玻璃体切割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霍奇金淋巴癌免疫分型学和骨髓血液学的临床资料的了解及相关病史的研究,确定免疫分型组化和骨髓形态对霍奇金淋巴癌的使用价值,从而方便霍奇金淋巴癌患者的病情缓解及治疗。方法选取本院从2013年4月-2015年7月入住的霍奇金淋巴癌患者48位,对他们进行骨髓血液形态方面的相关检测,再对前期制作的霍奇金淋巴癌标本使用克隆相关抗体进行免疫分型组化测验。结果据研究显示,在进行免疫组化的的标本实验中,显示出了具有89.65%而阳性率的B细胞淋巴瘤相关抗体CD20,而T细胞淋巴瘤相关抗体CD3的阳性率则为85.00%,CD45RO呈现90.47%的阴性占有率;而对于骨髓血液进行分析的霍奇金淋巴癌的患者,淋巴瘤骨髓受到侵犯的7名病患中进展为淋巴癌-白血病的有6位,另外还有20例患者淋巴瘤细胞据监测到<5%的信息,对于这些患者来说,我们应当给予更加密切的观察和记录,掌握其动态过程中的骨髓形态变化信息。结论经过研究发现,对霍奇金淋巴癌进行免疫分型可以确定T、B淋巴瘤的类型,进一步补充组织形态学的相关资料,更加准确可靠的给予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另一方面的骨髓血液分析则可以及时的了解到患者是否遭受到骨髓侵犯及是否转化成淋巴癌-白血病的病理变化状况,从而进一步确定临床分期。

  • 标签: 非霍奇金淋巴瘤 免疫组化 骨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剂量米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子宫小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嘉兴市妇幼保健院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围绝经期子宫小肌瘤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2例、观察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米司酮(25 mg/d)治疗,观察组采用低剂量米司酮(12.5 mg/d)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23%(49/52),高于对照组的76.92%(40/52),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5%(2/52),低于对照组的21.15%(11/52),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310、7.120,均P<0.05)。治疗前,两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VEGF、TNF-α、IGF-1分别为(150.12±18.54)ng/L、(22.88±6.24)ng/L、(78.48±10.15)ng/L,对照组分别为(184.72±27.36)ng/L、(29.16±7.32)ng/L、(92.35±12.54)ng/L,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549、4.708、6.200,均P<0.05)。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756、18.663、19.027、15.191、36.367,均P<0.05)。结论低剂量米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子宫小肌瘤临床效果优于常规剂量,安全性高。

  • 标签: 平滑肌瘤 围绝经期 米非司酮 剂量效应关系,药物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肿瘤坏死因子α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并观察对脑梗恢复患者实施不同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10~2018.05收治的48例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按随机排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观察组25例,常规组23例。常规组恢复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恢复采用康复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其家属满意度和护理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arthle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前Barthle指数评分与常规组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后Barthle指数评分明显较常规组高,P<0.05;观察组护理后其家属满意度为96.0%,明显较对照组65.2%高,P<0.05。结论对脑梗恢复患者采取康复护理具有明显效果,有利于患者康复,更符合患者及其家属需求,值得采用。

  • 标签: 脑梗恢复期 不同护理模式 神经内科
  • 作者: 张杰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09-06-16
  • 出处:《教育前言与探索》 2009年第6期
  • 机构:作者简介:张杰(1973.7-),男,汉族,河南省虞城县人,1991年师范毕业,小学高级教师,商丘市名班主任,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现任教于虞城县新区实验学校,学校教导处副主任。执教人教版肖复兴的文章《荔枝》,我很有感触。本文以“荔枝”为线索,是一篇深情怀念母亲的文章,写得十分感人。文章写的虽是生活小事,但是浸透在每个词语、句子中的情却是天地间的至爱亲情。因此,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我着力做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应用产后康复治疗仪促进产褥妇女康复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产科2015.6~2016.6收治的产妇68例,依据产褥护理模式分组,对照组(n=34)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n=34)基于对照组加用产后康复治疗仪,比较两组妇女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乳量足为82.4%,母乳喂养率为94.1%,高于对照组64.7%与73.5%,对比P<0.05;观察组子宫底高度为(12.6±3.1)cm,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P<0.05。结论早期应用产后康复治疗仪可促进产褥妇女康复,值得推广。

  • 标签: 产后康复治疗仪 产褥期妇女 康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围手术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2020年4月-2021年4月 我院骨科收治的65-100岁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50例,按照入院时间分成2组,对照组(25例)实施常规骨科围手术护理,观察组(25例)在此基础上采用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术后康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比对照组早,住院时间及疼痛时间比对照组短,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8%,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48% , 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针对骨科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在围手术实施快速康复护理,有助于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有效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快速康复 老年 股骨转子间骨折 围手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质量指数(BMI)轨迹与新发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相关性,为NAFLD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开滦研究中符合入选标准的16 388例观察对象组成研究队列,依据观察对象2006-2007、2008-2009、2010-2011年度健康体检的BMI数值,用SAS Proc Traj程序确定4个不同的BMI轨迹组,分别为低稳定组、中稳定组、中高稳定组、高稳定组,随访各组人群2012-2013、2014-2015、2016-2017年度健康体检时NAFLD的发病情况。最终纳入统计分析的观察对象共14 998例,比较4组NAFLD累积发病率的差异,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不同BMI轨迹与新发NAFLD的相关性。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并进行两两比较,方差齐用LSD检验,方差不齐则用Dunnett’s T3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用χ2检验;用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BMI轨迹组NAFLD累积发病率的差异。结果NAFLD的累积发病率随着BMI轨迹的升高而增加,分别为31%、47%、63%、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校正年龄、性别等多种混杂因素后,BMI中稳定组、中高稳定组、高稳定组NAFLD发病风险仍为BMI低稳定组的1.757[95%可信区间(CI):1.589~1.942]、2.612(95%CI:2.353~2.900)、3.566(95%CI:3.129~4.064)倍(P < 0.01)。结论发生NAFLD的风险随着BMI轨迹的升高而增加,BMI长期高水平是NAFL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脂肪肝 体质量指数轨迹 队列研究
  • 简介:摘要《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肿瘤心脏病学》(JACC:CardioOncology)第7在形式上依然采取论著和述评同时展现的方式,在内容上涉及肿瘤心脏病的各个领域,呈现了肿瘤心脏病领域的各个热点以及诸多研究成果,本文将对此做简要介绍。

  • 标签: 肿瘤心脏病学 美国心脏病学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特定的护理干预对吉西他滨治疗小细胞肺癌患者情绪情感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探讨护理干预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住院治疗的小细胞肺癌患者共96例,随机分为二组,对照组共48例,应用吉他西滨化疗,同时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共48例,在应用吉西他滨治疗基础上加用以认识行为疗法为主的特定的护理干预,观察二组患者的疗效及情绪情感、生活质量的差别。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情绪情感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以认知行为疗法为主的特定护理干预能有效地提高吉西他滨治疗的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情绪情感和生活质量,临床中可以应用。

  • 标签: 吉西他滨 非小细胞肺癌 情绪情感 生活质量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围手术神经认知障碍(perioperative neurocognitive disorders,PND)持续受研究者高度关注,高龄及关节置换术是PND的高危因素,亦是研究热点。文章综述神经阻滞、多模式阵痛、麻醉深度及各类药物干预措施等对老年患者下肢关节置换术术后PND的影响,旨在为广大研究者提供更为清晰的研究方向。

  • 标签: 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 老年人 关节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视频联合情景模拟式健康教育对急性胰腺炎(AP)康复患者疾病知晓、自我管理、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12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98例AP康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在出院时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微视频联合情景模拟式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的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自我管理情况和遵医行为。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对疾病病因、临床症状、并发症以及如何预防疾病复发的知晓例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问卷总分为(16.36±3.32)分,自我管理效能量表总分为(16.47±3.14)分,低于对照组的(19.46±3.98)、(19.45±3.8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依从性为88.46%(46/52),高于对照组的73.08%(38/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视频联合情景模拟式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AP康复患者的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程度、自我管理效能和遵医行为。

  • 标签: 胰腺炎 微视频 情景模拟 健康教育 自我管理 遵医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