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不同药物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衰老模型并进行比较。方法分别用不同浓度D-半乳糖(D-gal)、过氧化氢(H2O2)、顺铂(CDDP)处理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系(HK2),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及半数抑制浓度(IC50);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检测细胞衰老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分析衰老相关基因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及凋亡。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D-gal模型鼠和自然衰老鼠的肾小管及间质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检测p16表达水平。结果CCK8结果显示,体外给予3种药物处理后HK2活性均受到抑制,48 h IC50值分别为D-gal(365.8±9.7)mmol/L、H2O2(385.4±20.8)μmol/L、CDDP(8.4±1.6)μmol/L。光镜下可见3组HK2细胞生长均减慢,且SA-β-gal阳性率较对照组均增加(P<0.05)。400 mmol/L D-gal和400 μmol/L H2O2处理后G0/G1期细胞较对照组分别增加(22.9±1.0)%和(13.0±4.4)%,而8 μmol/L CDDP组G2/M期细胞增加(14.4±1.9)%(t=48.07、6.40、16.53,均P<0.05)。与对照组,400 μmol/L H2O2和8 μmol/L CDDP处理后HK2凋亡分别增加(50.3±1.0)%和(41.9±2.0)%,明显高于400 mmol/L D-gal组(7.7±0.4)%(t=77.47、33.73、28.35,均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提示3种药物达到一定浓度后,HK2细胞CCND1蛋白表达均下调。D-gal组p16表达上调(F=92.88,P<0.05),而H2O2和CDDP组p16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结果显示,D-gal模型鼠可见与自然衰老鼠相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数目减少、基底膜增厚、间质增宽,且肾小管上皮细胞p16表达增加。结论比较3种不同造模方式诱导的HK2衰老,D-gal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衰老模型相对接近自然衰老。

  • 标签: 肾小管,近端 细胞衰老 半乳糖 过氧化氢 顺铂
  • 简介:摘要2016年3月至2019年4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收治13例口服百草枯(paraquat,PQ)致食管黏膜表层剥脱(esophagitis dissecans superficialis,EDS)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EDS一般发生于服毒后的第3~9天,且脱出的食管黏膜大小、颜色、性状不同;13病例经治疗,存活3例、死亡10例,10例死亡患者中有1例咽部疼痛症状于EDS发生后第19天基本消失,但于服毒后第27天死亡,其余9例死亡患者存活时间于服毒后5~19 d,总体治愈率偏低;3例存活患者咽部疼痛症状分别于EDS的第15、16、17天基本消失,进食后均无不适,并逐渐治愈出院。

  • 标签: 百草枯 中毒 食管黏膜表层剥脱症 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视网膜与视网膜色素上皮联合错构瘤(CHRRPE)的多模式影像特征。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纳入2013年3月至2019年7月在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诊断为CHRRPE的患者16例16眼,收集患者彩色眼底照相、光相干断层扫描(OCT)、血流成像OCT(OCTA)、眼底炫彩成像、眼底自发荧光(FAF)、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吲哚菁绿眼底血管造影(ICGA)影像检查结果。观察眼底多模式影像检查特征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所有患者肿瘤均生长于后极部视盘处,可见边界不清且轻微隆起的半透明胶质病灶,病灶表面伴有不同程度的纤维增生膜附着,附近血管扭曲扩张;多波长炫彩成像均呈现出后极部视网膜表面扁平隆起绿色反射的肿瘤像;OCT检查可见视盘及视盘附近视网膜厚度增加、结构紊乱,表面呈高反射,增生膜下方视网膜内层为弱反射影。OCTA检查结果均提示肿瘤内血管呈现出不规则的血流信号,视网膜本身血管呈扭曲扩张高血流信号。FAF检查显示瘤体内部自发荧光强度均不同程度减弱。FFA检查显示早期病变区为不同程度的遮蔽荧光,所有患者均可见变形和迂曲的血管,部分牵拉严重者可见毛细血管扩张,呈针尖样、点状强荧光渗漏;ICGA检查显示脉络膜血管均未见明显异常荧光。结论CHRRPE的彩色眼底照相可显示肿瘤区视网膜血管异常,表面可见纤维增生膜;OCT可显示肿瘤累及视网膜及视网膜色素上皮,肿瘤内视网膜厚度增加,结构紊乱;高反射OCTA可以显示肿瘤内不规则的内部血流信号;FFA检查可显示不同程度的荧光模糊和明显曲折的视网膜血管。多模式影像检查对CHRRPE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 标签: 视网膜疾病 多模式影像 诊断 视网膜及视网膜色素上皮联合错构瘤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术前焦虑情绪水平,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1月在天津市某三级甲等口腔专科医院拟行手术治疗的385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患者一般资料调查表、SAS、社会支持量表(SSRS)、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分别对患者的一般资料、焦虑状态、社会支持、应对方式进行调查。结果共发放问卷385份,回收有效问卷361份。本研究125例(34.63%)患者存在焦虑症状,其中轻度焦虑者105例(29.09%)、中度焦虑者18例(4.99%)、重度焦虑者2例(0.55%)。多重逐步回归结果显示,积极应对方式、诊断、社会支持、职业、住院费用支付方式、性别是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术前焦虑的主要影响因素,共同解释了变异量的43.26%(P<0.05)。结论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术前焦虑的发生率较高,特别是对于社会支持少、应对方式相对消极、诊断为恶性肿瘤的女性患者,医护人员应及时给予个性化的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以协助患者顺利渡过围手术期。

  • 标签: 口腔肿瘤 口腔外科手术 焦虑 社会支持 应对方式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由于早产儿的口腔运动功能发育不全,以及吮吸、吞咽、呼吸等协调功能的丧失,往往难以进行口腔喂养。口腔运动干预是指使用口腔按摩,口腔支持,非营养性吸吮等其他方法,对唇、颌、舌、软腭、咽、喉和其他吸吮-吞咽-呼吸相关组织或肌肉组织的感官刺激,以提高口咽的生理基础和作用机制。口腔运动干预能有效促进早产儿吮吸、吞咽、呼吸功能的成熟,提高早产儿营养期的进食表现,帮助早产儿早日实现完全的经口喂养。

  • 标签: 口腔运动干预 经口喂养 早产儿
  • 简介:摘要:目的:选择具有肿瘤归巢能力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SCs)作为细胞载体,携带溶瘤病毒3型呼肠孤病毒(Reovirus3)。 研究了细胞培养体系中相关细胞因子对携带呼肠孤病毒3的MSCs杀伤K562细胞的影响,用携带呼肠孤病毒3的K562细胞进行培养,为用细胞因子或支持性携带呼肠孤病毒3的MSCs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提供了依据。方法:通过体外试验从脐带中分离培养MSCs,对数生长期的MSCs负载呼肠孤病毒3,用对数生长期的K562细胞进行体外细胞培养,分为对照组:K562细胞;MSCs组:K562细胞+MSCs; Revirus3组(阳性对照组):K562细胞+Revirus3;实验:K562细胞+呼肠孤病毒3+MSCs。细胞共培养24,48,72h,收集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干扰素(IFN),转化生长因子(TGF),白细胞介素(IL)-2,IL-4,IL-5,IL-6和IL-17。结果:培养24,48,72h后,MSCs组和实验组TGF,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培养48h后MSCs组,Reovi-Rus3组和实验组TNF,IFN,IL-2,IL-4水平虽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4组培养48h后细胞培养上清中均未检出IL-5IL-17; 4组培养24h和72h后细胞培养上清中均未检出TNF,IFN,IL-2,IL-4,IL-5和IL-17。结论:MSCs携带呼肠孤病毒3在体外测试的细胞培养体系中有效抑制K562细胞,除溶瘤病毒呼肠孤病毒3的溶瘤作用外,还可能与培养体系中的细胞因子有关,细胞因子促进细胞凋亡,从而抑制K562细胞的增殖。

  • 标签: 间充质干细胞 3型呼肠孤病毒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K562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中血细胞抗体、淋巴细胞亚群的情况。方法本次数据统计中将2014年9月至2017年9月期间纳入的12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作为实验组,将本院同期纳入的12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参照组,比较两组样本的血细胞抗体、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结果数据研究显示实验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CD3+CD4+、CD4+/CD8+、CD3+CD8+、CD3+CD16+CD56+、血小板抗体PAIGM、血小板抗体PAIGA、血小板抗体PAIGG、红细胞抗体IGG、红细胞抗体IGM与参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异常现象,且存在较高的血细胞膜抗体阳性,表示体液免疫也发生异常现象。

  • 标签: 淋巴细胞亚群 血细胞抗体 再生障碍性贫血 临床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细胞参数对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VVS)的预测价值。方法病例对照研究。以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童晕厥专科门诊就诊或住院、以不明原因晕厥或晕厥先兆为主诉、经直立倾斜试验确诊为VVS的患儿111例为VVS组;收集同期在该院儿童保健专科门诊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儿童111名为对照组;采用t检验和U检验比较两组间血细胞参数,利用多变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VVS发病的独立相关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细胞参数对诊断VVS的预测价值。结果VVS组与对照组性别构成比一致(男女均为51比60例),VVS组年龄明显高于对照组[11.0(8.0,12.5)比8.0(7.0,11.0)岁,Z=4.39,P<0.001]。VVS组白细胞计数(WBC)[6.0(5.3,7.1)×109比8.6(6.7,10.1)×109/L,Z=-7.96,P<0.001]、淋巴细胞计数(LY)[2.3(1.9,2.7)×109比4.0(2.8,6.3)×109/L,Z=-8.49,P<0.001]和淋巴细胞比值[0.39(0.33,0.44)比 0.52(0.37,0.69),Z=-5.59,P<0.001]、单核细胞计数[0.3(0.3,0.4)×109比0.4(0.3,0.6)×109/L,Z=-6.19,P<0.001]、嗜酸粒细胞计数[0.1(0.1,0.2)×109比0.2(0.2,0.4)×109/L,Z=-5.75,P<0.001]、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328±12)比(333±11)g/L,t=-3.27,P<0.001]、血小板计数[263(235,313)×109比341(295,409)×109/L,Z=-2.69,P<0.001]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中性粒细胞比值[0.53(0.48,0.58)比0.37(0.22,0.54),Z=5.86,P<0.001]、红细胞压积(0.39±0.04比0.37±0.04,t=2.75,P=0.006)、平均红细胞体积(MCV)[85(82,88)比 81(78,84)fl,Z=5.56,P<0.001]、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28(27,29)比 27(26,28)pg,Z=3.39,P=0.001]、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39(37,41)比 37(36,40)fl,Z=4.02,P<0.001]和平均血小板体积[11(10,11)比10(9,11)fl,Z=2.81,P=0.00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校准性别、年龄等混杂因素后,LY(OR=0.42,95%CI 0.29~0.62,P<0.001)、WBC(OR=0.75,95%CI 0.59~0.95,P=0.015)、MCHC(OR=0.94,95%CI 0.91~0.97,P<0.001)与VVS呈显著负相关,而MCV与VVS呈显著正相关(OR=1.08,95%CI 1.01~1.15,P=0.021)。ROC曲线显示联合运用LY、WBC、MCV和MCHC对VVS诊断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为0.88,灵敏度0.80,特异度0.83,约登指数0.63。结论VVS患儿血细胞相关参数发生变化;在临床以晕厥或晕厥先兆为表现的患儿中,LY、WBC、MCHC、MCV指标联合预测可以作为辅助VVS的诊断参考。

  • 标签: 晕厥,血管迷走神经性 儿童 血细胞计数 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LINC00472对脂多糖(LPS)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氧化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LPS诱导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建立血管内皮细胞氧化损伤模型,将si-NC、si-LINC00472、微小RNA(miR)-NC、miR-496 mimics、si-LINC00472与anti-miR-NC(共转染)、si-LINC00472与anti-miR-496分别转染至HUVECs;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LINC00472和miR-496表达;检测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LINC00472与miR-496的靶向关系;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裂解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leaved-Caspase-3)、裂解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9(cleaved-Caspase-9)蛋白表达。两组间比较行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LPS组HUVECs中LINC00472的表达量高于Con组(2.77±0.25比0.93±0.02),miR-496的表达低于Con组(0.35±0.03比0.91±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231、64.789,P<0.05)。LPS+si-LINC00472组LDH的活性和MDA表达低于LPS+si-NC组[LDH活性(212.58±17.33) U/L比(662.85±29.17) U/L、MDA(3.93±0.32) nmol/mg比(13.42±1.26) nmol/mg],SOD活性高于LPS+si-NC组[(58.31±5.76) U/mg比(17.87±1.65) U/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399、42.608,P<0.05)。LPS+si-LINC00472组细胞凋亡率、cleaved-Caspase-3、cleaved-Caspase-9蛋白表达低于LPS+si-NC组[(9.86±0.85)%比(26.49±2.17)%、0.31±0.03比0.67±0.06、0.21±0.02比0.58±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245、35.291、19.738,P<0.05)。LPS+miR-496组细胞LDH活性、MDA水平、细胞凋亡率、cleaved-Caspase-3和cleaved-Caspase-9蛋白表达低于LPS+miR-NC组[(254.91±21.97) U/L比(651.05±26.25) U/L、(5.64±0.47) nmol/mg比(14.17±1.05) nmol/mg、(12.92±1.13)%比(25.18±2.16)%、0.37±0.03比0.68±0.05、0.29±0.02比0.57±0.03],SOD活性高于LPS+miR-NC组(49.01±4.12比18.02±1.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718、22.245、21.154、15.088、15.949、23.297,P<0.05)。LPS+si-LINC00472+anti-miR-496组细胞LDH活性、MDA水平、细胞凋亡率、cleaved-Caspase-3和cleaved-Caspase-9蛋白表达高于LPS+si-LINC00472+anti-miR-NC组[(594.06±27.59) U/L比(206.34±21.91) U/L、(9.48±0.77) nmol/mg比(3.88±0.25) nmol/mg、(19.64±1.18)%比(9.34±0.71)%、0.57±0.04比0.29±0.03、0.47±0.04比0.20±0.02],SOD活性低于LPS+si-LINC00472+anti-miR-NC组(27.52±2.53比56.58±5.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015、20.752、14.531、22.438、16.800、18.112,P<0.05)。结论LINC00472可通过促进miR-496表达来抑制氧化应激及细胞凋亡,并减轻LPS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氧化损伤。

  • 标签: LINC00472 脂多糖 血管内皮细胞 氧化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小檗碱对皮肤鳞状细胞癌(cSCC)-A431裸鼠移植瘤的体积、重量、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探索小檗碱抑制cSCC的可能机制。方法培养A431细胞,于20只裸鼠背部皮下注射A431细胞悬液建立cSCC移植瘤裸鼠模型。接种第15天,将荷瘤裸鼠随机平均分为4组:低、中、高剂量组裸鼠腹腔分别注射10、20、25 mg/kg小檗碱溶液,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氯化钠溶液,每日1次,连续给药35 d。分别于给药前、给药第7、14、21、28、35天检测移植瘤体积。实验结束后,处死裸鼠并随即剥离瘤块称重,计算肿瘤生长抑制率。移植瘤行组织病理检查,免疫组化检测Ki67表达水平,TUNNEL染色检测移植瘤组织中凋亡细胞数,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法分别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caspase-3和Ezrin mRNA和蛋白的表达。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各组与对照组比较采用Dunnett-t检验。结果随小檗碱剂量升高和作用时间延长,肿瘤生长曲线逐渐变平缓,各小檗碱组肿瘤生长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其中高剂量组肿瘤生长抑制作用最明显。小檗碱低、中、高剂量组肿瘤生长抑制率分别为31.05%、66.68%、76.49%,瘤重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 = 4.07、6.33、7.26,均P < 0.01)。移植瘤组织病理检查显示,随小檗碱剂量的增加,肿瘤细胞坏死程度和范围增加。免疫组化显示,随小檗碱剂量的增加,Ki67阳性细胞逐渐减少。此外,低、中、高剂量组Ki67阳性细胞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 < 0.01),而凋亡细胞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或< 0.01)。4组Bax、Bcl-2、caspase-3、Ezrin mRNA及蛋白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1)。其中,小檗碱低、中、高剂量组Bcl-2 mRNA的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 < 0.01),中、高剂量组Bcl-2蛋白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 < 0.01);高剂量组Bax mRNA及中、高剂量组caspase-3 mRNA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或< 0.01),而低、中、高剂量组Bax、caspase-3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 < 0.01);仅高剂量组Ezrin mRNA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 < 0.01),而低、中、高剂量组Ezrin蛋白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 < 0.01)。结论小檗碱可抑制cSCC-A431裸鼠移植瘤细胞的增殖并促进凋亡,从而一定程度抑制cSCC-A431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其机制可能与小檗碱上调Bax、caspase-3的表达,同时下调Bcl-2、Ezrin的表达有关。

  • 标签: 癌,鳞状细胞 小檗碱 疾病模型,动物 细胞凋亡 A431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云南省富源籍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率、突变特征及不同突变类型的分布特征,为该地区NSCLC的临床个体化靶向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8月云南省富源县人民医院行EGFR检测的328例富源籍NSCLC患者,收集患者性别、年龄、民族、病理类型和EGFR检测结果等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NSCLC患者EGFR突变率40.55%(133/328)。女性患者EGFR突变率高于男性(P<0.01);随年龄增长,EGFR突变率呈下降趋势,≤60岁年龄组患者EGFR突变率高于>60岁年龄组(P=0.014);少数民族患者EGFR突变率与汉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9);无吸烟史患者EGFR突变率高于有吸烟史患者(P<0.01);腺癌EGFR突变率高于鳞状细胞癌(P=0.002);Ⅰ~Ⅱ期患者EGFR突变率高于Ⅲ~Ⅳ期患者(P=0.013);组织标本检测突变率高于外周血检测(P=0.009)。328例患者中,EGFR单点突变率24.70%(81/328),复合突变率15.85%(52/328);常见突变率17.07%(56/328),稀有突变率23.48%(77/328)。突变率前5位的突变类型分别为L858R(10.06%)、G719X+S768I(7.32%)、19-Del(7.01%)、G719X+L861Q(6.40%)、G719X(4.21%)。133例EGFR突变患者中,稀有突变患者比例为57.89%(77/133),高于常见患者突变比例[42.11%(56/133)]。结论富源地区女性、腺癌、无吸烟史和年轻NSCLC患者EGFR突变率较高,且稀有突变率较高。

  • 标签: 癌,非小细胞肺 受体,表皮生长因子 突变 分子靶向治疗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极早产儿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感染一例,表现为生后39 d出现反应差、发热、频繁呼吸暂停等类败血症样表现,继而出现消化、血液、呼吸多系统受累,结合血清学检查诊断为CMV感染。后期发现患儿出现听力受损,随访至8岁预后良好。

  • 标签: 婴儿,早产 巨细胞病毒感染 败血症样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抑制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受体家族含pyrin蛋白结构域蛋白3(NLRP3)炎症小体活化对二氧化硅(SiO2)粉尘致巨噬细胞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用大鼠肺泡巨噬细胞(NR8383)建立细胞模型,分为空白对照组、染尘组(50 mg/L矽尘混悬液)、NLRP3抑制剂组(50 mg/L矽尘混悬液和20 μmol/L NLRP3抑制剂)、木犀草素组(50 mg/L矽尘混悬液和20 μmol/L木犀草素)。培养12、24、48 h收集样本。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IL)、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1)等细胞炎性因子分泌情况,用Western Blot法检测NLRP3和Caspase-1蛋白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染尘组、NLRP3抑制剂组、木犀草素组NR8383细胞经染尘12、24、48 h后,细胞存活率均下降,IL-1β、IL-18、TGF-β1、NLRP3和Caspase-1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染尘组比较,NLRP3抑制剂组、木犀草素组NR8383细胞经染尘12、24、48 h后,细胞存活率提高,IL-1β、IL-18、TGF-β1、NLRP3和Caspase-1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LRP3抑制剂组比较,木犀草素组NR8383细胞的IL-1β水平在12、24、48 h时均明显降低,IL-18、TGF-β1水平在48 h时明显降低,NLRP3和Caspase-1水平在24 h时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制NLRP3炎症小体活化和木犀草素均可以降低SiO2粉尘引起的巨噬细胞炎性反应。

  • 标签: NLRP3炎症小体 二氧化硅粉尘 巨噬细胞 炎性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混合益生菌对食物过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孕15 d的BALB/c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食物过敏模型组和混合益生菌组。幼鼠出生后,首先食物过敏模型组和混合益生菌组采用卵清蛋白(OVA)致敏激发建立食物过敏模型;之后混合益生菌组于出生第21-35天给予益生菌溶液灌胃治疗;对照组采用9 g/L盐水灌胃。末次激发24 h后,制作肠道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其病理变化,制备血涂片计数嗜酸性粒细胞,分离血清测定细胞因子及OVA特异性抗体,分离肠系膜淋巴结分析树突状细胞(DCs)和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s)。采用One-Way ANOVA或Kruskal-Wallis H检验进行3组间数据比较。结果与食物过敏模型组相比,混合益生菌组小鼠腹泻评分显著降低[(2.00±0.71)分比(3.22±0.97分)];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血清白细胞介素(IL)-4、IL-5、IL-13、肥大细胞蛋白酶1(MCPT-1)、OVA特异性抗体水平IgE和IgG水平均显著下降[(2.28±1.61)%比(10.99±2.26)%、(413.68±22.81) ng/L比(708.78±27.66) ng/L、(36.64±3.74) ng/L比(46.05±4.95) ng/L、(201.37±65.61) ng/L比(495.22±96.66) ng/L、(31 924.15±1 177.77) ng/L比(36 175.77±618.29) ng/L、(9.10±8.08) ng/L比(19.69±0.84) ng/L、(30.50±8.81) ng/L比(190.32±6.40) ng/L];IL-10水平显著升高[(164.12±3.88) ng/L比(123.90±7.31) 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7、8.72、16.07、3.90、7.40、7.95、3.91、44.00、7.76,均P<0.01)。与食物过敏模型组相比,混合益生菌组肠系膜淋巴结中CD103+DCs及CD103+CD80-CD40-DCs表面的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配体1(PD-L1)水平显著升高[(75.59±0.45)%比(45.60±4.73)%、(67.56±1.87)%比(37.12±6.07)%];Tregs在CD4+T淋巴细胞中的比例显著升高[(8.24±0.69)%比(6.20±0.66)%];Tregs表面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1(PD-1)表达水平显著升高[(11.25±3.12)%比(4.08±2.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88、4.48、3.63、3.71,均P<0.01)。结论混合益生菌可改善幼鼠的食物过敏症状,降低炎症水平,其机制可能是通过PD-1/PD-L1通路调节Tregs的产生发挥作用。

  • 标签: 食物过敏 益生菌 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1 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配体1 卵清蛋白 幼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背阔肌肌皮瓣和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头皮鳞状细胞癌(鳞癌)切除后创面的效果,探讨两种皮瓣的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9年5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整形外科收治的头皮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经CT检查,未见癌转移,未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无血管疾病,实施肿瘤扩大切除后创面采用背阔肌肌皮瓣或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对2种皮瓣的术中血管变异情况,吻合血管直径,血管蒂的长度,皮瓣切取面积、切取时间,吻合血管时间,手术时间,供区和受区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测量或记录。结果共纳入21例病例,男14例,女7例,年龄12~61岁。其中11例采用背阔肌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10例用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随访1~2年,21例皮瓣全部成活。背阔肌肌皮瓣组无血管变异病例,而股前外侧皮瓣组有2例血管变异。背阔肌肌皮瓣组吻合动脉血管直径为(2.14±0.09) mm,静脉为(2.49±0.10) mm;血管蒂的长度为(6.14±0.28) cm;皮瓣切取面积(135.0±20.8) cm2、切取时间(114.8±3.0) min;吻合血管时间(20.8±0.8) min;手术时间(6.5±0.2) h。股前外侧皮瓣组吻合动脉血管直径为(2.15±0.14) mm,静脉为(2.45±0.15) mm;血管蒂的长度(6.80±0.31) cm;皮瓣切取面积(159.9±16.4) cm2、切取时间(119.8±3.6) min;吻合血管时间(21.5±0.9) min;手术时间(6.9±0.2) h。2种皮瓣手术中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别。背阔肌肌皮瓣组供区总体并发症发生(7例)较股前外侧皮瓣组(4例)多;受区总体并发症发生(1例)较股前外侧皮瓣组(2例)少。结论背阔肌肌皮瓣和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头皮鳞癌切除后创面均能取得良好效果。背阔肌肌皮瓣血管恒定,手术相对简单、风险低,更适合初学者;股前外侧皮瓣较薄,供区并发症发生少,患者易接受,并可在仰卧位下完成手术操作,更适合老年患者。

  • 标签: 外科皮瓣 游离组织瓣 肿瘤,鳞状细胞 肌皮瓣,背阔肌 股前外侧皮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