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经乙状窦后-内听道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切除内听道脑膜瘤的方法和经验,探讨在保留面、听神经功能的基础上实现肿瘤全切除的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总医院神经外科自1998年1月至2018年12月采用乙状窦后-内听道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切除、经病理证实的4例内听道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疗效,分析其手术要点。结果4例患者的肿瘤均获得全切除,其中1例肿瘤硬膜起源于内听道口的外侧壁(Simpson分级Ⅰ级切除);3例肿瘤起源于内听道内的硬脑膜,硬膜附着延伸至内听道腹侧(Simpson分级Ⅱ级切除)。3例患者的面神经和耳蜗神经均被解剖分离保护,另一例患者仅解剖保留面神经。2例术前听力分级为H2级、H3级的患者,术后听力分级分别为H3级和H4级,另2例术前听力H5级的患者术后听力仍为H5级。3例患者术后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为90分,1例为70分。无围手术期死亡患者。结论乙状窦后-内听道入路是内听道脑膜瘤显微外科切除术的理想入路。手术应以保护面、听神经为前提,以广泛切除肿瘤为目的,包括肿瘤累及的硬脑膜和骨质,以减少复发的机会,改良内听道开放的宽度是必要的。

  • 标签: 内听道 脑膜瘤 乙状窦后-内听道入路 桥脑小脑角
  • 简介:摘要内听道脑膜瘤(IAC-M)是桥小脑角脑膜瘤的特殊类型,起源于内听道内的硬膜,主体位于内听道内。术前准确鉴别IAC-M较困难,这是因为内听道的脑膜瘤十分罕见,大部分为个案报道,且报道的IAC-M术前均被误诊为前庭神经鞘瘤,因此术前对于脑膜瘤和听神经瘤的区分很重要,因为肿瘤类型不同,手术入路的选择和手术策略的制定不同。乙状窦后经内听道入路是IAC-M的理想入路,为了降低复发的风险,术中需扩大开放内听道,广泛切除肿瘤,包括肿瘤累及的硬脑膜和骨质。本文就IAC-M的诊断和手术策略作一综述。

  • 标签: 内听道脑膜瘤 桥小脑角 乙状窦后经内听道入路
  • 简介:摘要鞍结节脑膜瘤(TSMs)最佳的治疗方案是手术全切除肿瘤,且能最大限度地保护视觉功能。合理选择手术入路是TSMs成功、安全切除的关键。本文从TSMs手术的目的和适应证出发,就TSMs手术入路选择的标准和要求、手术入路与肿瘤全切除和术后视力改善的关系,以及经颅入路和经鼻蝶入路的适应证和优缺点进行总结分析,以期更精准地指导临床医生如何选择最佳的手术路径。

  • 标签: 鞍结节脑膜瘤 经颅入路 经鼻蝶入路 视觉功能
  • 简介:摘要鞍结节脑膜瘤(TSMs)通常采用经颅入路和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入路的选择尚无统一的标准,选择哪一种入路方式除需根据肿瘤本身因素外,很大程度取决于术者对于手术入路的熟悉和掌握程度。本文针对TSMs临床上常用的手术入路,总结分析每一种入路方式的优缺点,以期掌握入路的精髓,对手术入路的选择起到有益的帮助。

  • 标签: 鞍结节脑膜瘤 手术入路 显微外科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