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模态影像技术评价山羊动物模型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MD)的价值。方法雌雄不限,按5~8月龄随机挑选实验用萨能奶山羊10只。麻醉后经股动脉选择性插管,于不同分支冠状动脉远端缓慢注入1 ml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混合液(含微球计数约1.14×106/ml),建立CMD动物模型。成功建模7 d后行双能量CT心肌灌注成像(DECT-MPI)、SPECT心肌灌注成像(SPECT-MPI)、PET心肌灌注成像(PET-MPI)、心脏MR心肌灌注成像(CMR-MPI)影像学检查,之后处死实验动物行心肌组织病理学检查。以组织病理学为金标准,评估几种影像学方法评价CMD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应用ROC曲线评估几种影像学方法诊断CMD的价值。结果10只实验动物,3只死亡,其余7只成功完成造模并进行了影像学检查。组织病理学共评估119个心肌节段,证实有缺血心肌节段18个,正常心肌节段101个。以病理学为金标准,DECT-MPI、SPECT-MPI、PET-MPI诊断CMD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55.56%、98.02%,66.75%、98.83%,93.75%、97.68%;因MR检查操作时间长,要求麻醉时间长,仅有1只实验动物顺利完成了CMR-MPI检查,准确度为88.24%。结论本研究提供了一种无创影像学评估CMD的大型动物建模方法。DECT-MPI、SPECT-MPI、PET-MPI、CMR-MPI在评估CMD具有较好的效能,几种无创影像学方法评估CMD各有优缺点。

  • 标签: 体层摄影术,X 线计算机 正电子,发射型体层摄影术 单光子,发射型体层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冠状动脉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CT心肌灌注成像(CT-MPI)定量指标评价猪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MD)模型的价值。方法10只实验中华小型猪,麻醉后经股动脉选择性插管,通过导丝缓慢注入左前降支远段1 ml微球混合液(含微球0.5×105/0.5 ml),建立CMD模型。分别于建模前60 min及建模后10 min行CT-MPI静息态和负荷态扫描。测量CT-MPI的定量指标,包括心肌血流量(MBF)、心肌血容量(MBV)。以实验猪建模前后CT-MPI指标的变化为自身参照标准,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建模前后静息和负荷状态下MBF、MBV的差异。之后处死动物并行病理检查证实CMD心肌节段。结果8只猪完成实验(2只猪于建模时死亡)。CMD区静息MBF、MBV分别为(98.6±20.9)ml·100 ml-1·min-1、(9.0±2.8)ml/100 ml;负荷MBF、MBV分别为(87.6±14.6)ml·100 ml-1·min-1、(8.0±1.8)ml/100 ml。CMD区静息和负荷MBF及MBV与非CMD区比较均减低(P<0.001)。HE染色低倍镜下显示损伤心肌与正常心肌并存,高倍镜下显示心肌细胞质黏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心肌细胞排列疏松,细胞核部分出现皱缩以及心肌细胞间质水肿。结论本研究通过动态CT-MPI评价CMD动物模型,表明CMD心肌节段在静息和负荷状态下的MBF值和MBV值均较造模前明显减低,MBF、MBV变化值可作为动态CT-MPI评价CMD的定量指标。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评估智能药盒在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在我县三级及以上危险性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中随机挑选20人进行智能药盒管理试点。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通过智能药盒记录和提示患者按时用药,同时收集和分析患者用药、病情变化和社会功能的相关数据。结果显示,采用智能药盒的患者在病情稳定性上有显著提高,且研究期间未发生再次住院事件,社会功能亦有所改善。结论是智能药盒在提高服药依从性、减少复发率和改善社会功能方面显示出积极的潜力,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长期管理具有显著意义。

  • 标签: 智能药盒 严重精神障碍 服药管理 病情稳定性 社会功能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高原地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的特点。方法 临床纳入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2例高原地区(海拔>2000m)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进行心电图检查。分析不同T波倒置情况、不同ST段下移程度、不同ST段下移导联数以及不同心电图QRS波时限患者比例情况,分析高原地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特点。结果 T波无倒置、T波倒置<2mm以及T波倒置≥2mm的患者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情况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T段下移≥1mm的患者多支病变比例明显大于ST段下移<1mm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段下移导联数≥6个的患者多支病变比例明显大于ST段下移导联数<6个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患者单支病变、双支病变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QRS波时限≥100ms的患者多支病变比例明显大于QRS波时限小于100ms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患者单支病变、双支病变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原地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出现ST段下移≥1mm、ST段下移导联数≥6个以及QRS波时限≥100ms,表明患者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支数较多,心肌缺血严重,预后不良。心电图与冠状动脉血管造影结合对高原地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心电图 高原地区 冠状动脉造影 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高原地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的特点。方法 临床纳入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2例高原地区(海拔>2000m)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进行心电图检查。分析不同T波倒置情况、不同ST段下移程度、不同ST段下移导联数以及不同心电图QRS波时限患者比例情况,分析高原地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特点。结果 T波无倒置、T波倒置<2mm以及T波倒置≥2mm的患者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情况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T段下移≥1mm的患者多支病变比例明显大于ST段下移<1mm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段下移导联数≥6个的患者多支病变比例明显大于ST段下移导联数<6个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患者单支病变、双支病变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QRS波时限≥100ms的患者多支病变比例明显大于QRS波时限小于100ms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患者单支病变、双支病变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原地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出现ST段下移≥1mm、ST段下移导联数≥6个以及QRS波时限≥100ms,表明患者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支数较多,心肌缺血严重,预后不良。心电图与冠状动脉血管造影结合对高原地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心电图 高原地区 冠状动脉造影 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