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深入研究对急性脑梗塞昏迷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干预后,患者并发症控制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脑梗塞昏迷患者共150例,将其随机分组,给予循证护理干预措施组为研究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组为参照组,研究组和参照组各75例患者。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控制情况。结果:干预期结束后,研究组急性脑梗塞昏迷患者并发症控制情况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急性脑梗塞昏迷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并发症控制情况,故方案值得推广。

  • 标签: 循证护理 急性脑梗塞致昏迷患者 应用效果
  • 简介:Q—T间期离散度(QTd)是指同一份心电图各导联最长与最短QT间期的差值,其大小反映各部分心室肌复极化不均的程度,QTd是1990年由Dag等首先提出,又称心肌复极离散度,对预测各种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有重要临床价值。QTd增加是冠心病心律失常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是评估急性心肌梗塞(AMI)近期预后的重要指标。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心电图 Q-T离散度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流程化急诊护理对急性脑梗死(Acutecerebralinfarction,ACI)患者急救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急诊科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90例ACI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施以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施以流程化急诊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时间、住院时间、后遗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抢救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后遗症发生率为13.33%,显著低于对照组31.11%(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流程化急诊护理有助于缩短ACI患者抢救时间、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及应用。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流程化急诊护理 抢救时间 后遗症
  • 简介:摘要1例66岁女性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全麻下行二尖瓣生物瓣置换术+冠状旁路移植术,术后给予华法林1.25 mg口服、1次/d抗凝,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和替考拉宁静脉滴注抗感染。用药9 d后,患者腹部和胸背部出现大面积皮疹伴瘙痒,诊断为发疹型药疹。停用上述药物,给予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停药3 d后,皮疹明显好转。因病情需要患者再次口服华法林,10 d后,患者胸背部皮疹复现。再次停用华法林,换用低分子肝素钠,同时给予氯雷他定口服和复方炉甘石洗剂外用。再次停用华法林3 d后皮疹好转。换用另一厂家生产的华法林后,患者未再发生皮肤过敏反应。

  • 标签: 华法林 辅药 药疹
  • 简介:摘要糖尿病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 HbA1c)水平反映过去8~12周的平均血糖水平,是糖代谢异常和慢性高血糖的检测指标。一些研究显示,高HbA1c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转归不良相关,包括接受静脉溶栓和血管内机械血栓切除治疗的患者。文章对HbA1c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转归的关系进行了综述。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糖化血红蛋白A 治疗结果 糖尿病 生物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主动脉夹层(AD)患者心电图和超声影像资料,总结AD患者心电图特点及与预后相关性。 方法回顾2007—2015年于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治疗的895例AD患者的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资料,分析比较心电图特点及与预后的相关性。 结果AD患者的心电图异常率高达60.2%(539/895)。异常心电图主要表现为3类:T波或ST段改变(43.5%,389/895)、左室高电压(12.6%,113/895)和病理性Q波(4.1%,37/895)。Stanford A型和B型患者的异常心电图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213例AD患者围术期死亡,Stanford A型患者死亡率明显多于B型[34.4%(167/486)比11.2%(46/409),χ2=60.76,P<0.001];心电图异常组死亡率明显高于心电图正常组[26.9%(145/539)比19.1%(68/356),χ2=7.194,P=0.007]。 结论AD患者的心电图异常以T波或ST段改变为主,病理性Q波并不多见。合并心电图异常的AD患者围术期死亡率明显高于心电图正常者。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心电描记术 超声心动描记术
  • 简介:摘要 : 目的: 探究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患者院前急救方法与急救效果。 方法: 筛选 2018 年 12 月 -2019 年 10 月我科室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患者 81 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急救方式分为探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 40 例,探究组 41 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急救治疗,探究组进行院前急救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数据。 结果: 数据分析结果:探究组治疗总有效率大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0.05。结论: 院前急救方式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患者中,能够良好的提升临床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临床中的急救运用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恶性心律失常 院前急救 急救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瑞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对2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瑞替普酶溶栓治疗过程的护理观察,总结溶栓期间的护理经验。结果通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22例患者中有22例冠状动脉再通,冠状动脉再通率达到88%。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简单易行,效果明显。同时,积极有效的护理是成功的必备条件,也是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一项重要工作,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瑞替普酶溶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以目标为策略的循证医学护理对小儿药物急性中毒洗胃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4月~2023年9月期间收治的因药物急性中毒需洗胃治疗的患儿53例,按照信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26例、27例。观察组采取循证医学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指标(洗胃时长、液体首次吸出时长、洗胃液量、住院时长)。结果:观察组临床各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因药物急性中毒需洗胃治疗的患儿采取循证医学护理,可有效改善临床指标。

  • 标签: 小儿药物急性中毒 洗胃 循证医学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ICU危重患者留置导管护理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我院46例ICU危重患者,并对患者实施留置导管护理。结果通过对46例患者实施科学的、系统的留置导管护理,降低了患者的感染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极大地提高了护理工作的效率和患者满意度。结论针对ICU留置导管实施有效的护理,可以有效提高ICU危重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ICU患者 留置导管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危重患者在外出检查中安全管理的方法。方法对61例患者采用自制的一整套危重患者外出检查中安全管理方案。结果本组无一例患者出现意外及医疗纠纷发生。结论认真实施危重患者在外出检查中的安全管理方法,可提高患者在外出检查过程中的安全系数,减少了在此过程中常发生的并发症。

  • 标签: 危重患者 外出检查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探讨了肺结核大咯血的观察及急救护理,及时发现肺结核大咯血患者的先兆症状,充分做好抢救准备,并实施积极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能够防止大咯血窒息、失血性休克导致的死亡,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降低临床死亡率。方法对70例肺结核先兆大咯血的患者进行认真细致的病情观察及护理,同时密切监测咯血量以及咯血过程中有无窒息先兆及失血性休克,一旦发生,立即采取有效的急救。结果70例肺结核大咯血患者中发生窒息6例,1例经抢救无效死亡,其余均好转出院。结论通过对肺结核大咯血的先兆观察及护理,降低了临床死亡率,提高了患者的护理质量。

  • 标签: 肺结核 大咯血 窒息 急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脑出血患者早期高压氧联合零缺陷护理治疗效果。方法:对92例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按随机分组分成2组,各组46名。对照组采用早期高压氧护理,观察组在零缺陷护理基础上进行早期高压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NIHSS积分和神经系统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在1月和6月的Barthel评分、护士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aprini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神经功能、生活质量和NIHSS得分方面没有显著差异;手术1个月后、6个月后,观察组对照组比较,Barthel指标有明显改善(P<0.05);手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 5)。观察组病人对治疗效果的满意程度显著提高(P<0.05);结论:对脑出血患者实施高压氧治疗,联合零缺陷护理,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促进患者早日恢复。

  • 标签: 脑出血 早期高压氧护理 零缺陷护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优质护理对肩周炎患者疼痛和心理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肩周炎患者为试验对象,选择单双号随机化分组,各60例,分别选择优质护理、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VAS评分(1.13±0.26)分、SDS评分(14.23±2.54)分、SAS评分(11.02±1.19)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肩周炎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效果显著,可缓解负面情绪,减轻疼痛感。

  • 标签: 护理 肩周炎 疼痛 心理情绪
  • 简介:摘要:本论文旨在探讨社区护理在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管理中的干预策略及其优势与挑战。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慢性疾病,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带来不小挑战。社区护理作为一种重要的医疗模式,通过进入老年患者的家庭环境,提供贴近和个性化的服务,强调预防和早期干预,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支持。

  • 标签: 社区护理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 医疗 个性化
  • 简介:摘要医院管理中患者满意度调查的应用对提高和改善医院内部服务质量具有重要影响,但是很多医院内部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还存在很多问题,为此,我国各大医院应该从患者角度出发完善患者满意度调查,充分发挥患者满意度调查对推动医院良性发展的积极作用。

  • 标签: 患者满意度 医院管理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出院准备度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6月于上海市某三甲医院骨科就诊的180例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待出院的患者,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出院准备度量表、出院指导质量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出院指导质量与出院准备度的相关性进行分析,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对出院准备度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出院准备度标准化得分为(6.37±1.26)分,处于中等水平。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骨折部位、文化程度、照护者、年龄、是否有慢性病和并发症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出院准备度的影响因素(P<0.05)。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出院指导质量量表总分为(140.52±17.27)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患者需要和实际获得的出院指导内容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准备度总分和出院指导质量总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出院准备度受多种因素影响,与出院指导质量呈正相关。应根据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出院准备度和出院指导质量现况,找出薄弱环节,借助信息化技术开展多种形式的过渡期出院准备服务。

  • 标签: 髋骨折 老年人 出院准备度 影响因素 出院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