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作者: 范林 高芳 付贞 熊艳 兰佳男 叶啟发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0-11
  • 出处:《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20年第09期
  • 机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武汉大学肝胆疾病研究院 武汉大学移植医学中心 移植医学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071,滨州市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滨州 256610,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武汉大学肝胆疾病研究院 武汉大学移植医学中心 移植医学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071;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卫生部移植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长沙 410013
  • 简介:摘要为缓解肝短缺、降低肝移植等待患者名单的死亡率,越来越多的研究集中在边缘肝,如脂肪变性肝。脂肪肝耐受力差,常导致移植肝原发性无功能、早期功能不良、移植后血管和胆道并发症。部分研究表明,在严格筛选受者的前提下,中度和重度大泡型脂肪肝可用于移植。本文主要总结各项技术,如静脉系统合、低温携灌注、亚常温机械灌注、常温机械灌注脂肪肝保存效果,提升肝质量以及脂肪变性肝移植前景。

  • 标签: 肝移植 脂肪供肝 保存方式 机械灌注
  • 简介:摘要扩大标准肝是缓解目前移植肝短缺的重要举措,但由此产生移植术后并发症增加及移植物存活率下降,促使肝质量优化方式诞生及发展。尤其是机械灌注的发展,对改善器官质量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其中器官保存液的研发尤为重要,本文就肝低温保存液的发展历程及具体作用作一综述。

  • 标签: 肝移植 器官保存 持续低温灌注 缺血再灌注损伤
  • 简介:摘要国内血吸虫肝移植的报道缺如。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移植中心采用2例血吸虫肝行肝移植,我们总结相关经验并结合文献复习。方法分析2例意外发现的血吸虫感染的肝进行肝移植的临床资料,并对受者进行长期随访。结果受者术后分别随访6年5个月及14个月,移植肝功能稳定,未发现血吸虫复发。结论血吸虫感染但未导致肝硬化的肝,可安全用于移植。血吸虫阳性者应行吡喹酮治疗,受者无预防性驱虫指征。

  • 标签: 肝移植 供者 肝脏 血吸虫 感染
  • 简介:摘要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最有效的手段。由于脂肪变性肝对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耐受较差,影响移植术后疗效,研究脂肪变性肝的发病机制和脂肪变性肝在肝移植中的损伤机制,如何修复脂肪变性肝质量是现在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综述了脂肪变性肝在肝移植中的研究进展。

  • 标签: 肝移植 脂肪变性供肝 缺血再灌注损伤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 简介:摘要肾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肾病的最佳选择。为弥补者器官的短缺,扩大标准肾的使用比例,明显影响肾移植的近期和远期疗效,CO2、H2S等治疗性气体、基因、干细胞和纳米颗粒在修复损伤、抗炎以及治疗免疫排斥等方面的优势受到关注。但是全身给药后到达靶器官的能力差,疗效不佳,在目前广泛使用的低温器官保存条件下难以实施以及无法评估治疗效果等问题限制了上述治疗的应用。常温机械灌注(NMP)技术为这些问题提供可行的解决平台,为修复肾损伤提供了新途径。本文综述了NMP作为治疗平台的最新基础研究进展。

  • 标签: 肾移植 常温 机械灌注 基因治疗 干细胞 纳米粒子
  • 简介:摘要随着肾移植需求的增加,扩大标准者(ECD)肾开始应用于肾移植手术,这对肾保存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常温携机械灌注(NMP)作为一种较理想的器官保存方式,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模拟肾脏在机体内的生理状态保存肾。大量研究证明,NMP有修复ECD肾质量的效果。本文综述了肾脏常温灌注在器官保存及修复方面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情况。

  • 标签: 肾移植 常温机械灌注 缺血再灌注损伤 干细胞治疗 基因治疗 纳米粒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尸体肾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elayed graft function, DGF)危险因素并建立者评分系统。方法收集自2016年11月至2018年3月全国29家移植中心实施尸体肾移植共3 549例受者及1 875例者临床资料,单因素分析确定DGF的者危险因素,将其纳入多因素分析,计算回归系数(β值)并换算成危险因素的评分,建立DGF风险者评分系统。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者年龄,原发疾病,高血压病史,捐献前血肌酐水平,低血压时间和心肺复苏史是肾移植术后DGF的危险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均可增加DGF发生率。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建立了基于以上6个危险因素的总分49分的DGF风险者评分系统,随着者评分由0分升高至49分,肾移植术后DGF发生率由9.96%增加至92%。结论本研究确定了尸体肾肾移植术后DGF的者危险因素,建立了一个符合中国人口特征的DGF风险者预测评价系统,有助于临床医师用于尸体者的评估,指导肾移植术后DGF的防治。

  • 标签: 肾移植 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 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