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急性心肌梗死(AMI)伴心源性休克(CS)是导致心脏性猝死(SCD)的主要病因之一,而体外膜肺氧合(ECMO)是治疗AMI导致的CS的有效手段。本文报道一例因AMI伴CS导致SCD于办公室置入ECMO抢救成功的病例,旨在探讨院前早期置入ECMO对发生SCD患者预后的影响。

  • 标签: 心脏性猝死 急性心肌梗死 心源性休克 体外膜肺氧合 院前急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经皮介入封堵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室间隔穿孔(VSR)的疗效及安全性及术后30 d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连续入选2013年10月至2020年5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及华中阜外医院心内科行介入封堵治疗的69例AMI后VSR患者。依据术后30 d是否存活将患者分为存活组(53例)和死亡组(16例)。收集并分析纳入患者住院期间临床资料,于术后30 d对院内存活患者进行电话随访。主要安全性指标为封堵失败发生率及术后30 d全因死亡率,次要安全性指标为手术相关并发症及其他非手术操作直接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有效性指标包括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右心导管及超声心动图检测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VSR患者介入封堵术后30 d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69例行介入封堵治疗的VSR患者,年龄67(64,71)岁,其中女性42例(60.9%)。全因死亡16例(23.2%),其中院内死亡13例,随访期间死亡3例。封堵失败4例(5.8%)。成功介入封堵的65例患者中,手术相关并发症共12例(18.5%),其中瓣膜损伤8例(12.3%)。与无并发症患者相比,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患者术后30 d死亡率较高[5/12比13.2%(7/53),P=0.022]。发生MACE 1例(1.5%),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1.5%),消化道出血2例(3.1%)。成功封堵的65例患者均完成术后超声心动图复查;出院时,56例存活患者完成心功能评估;术后30 d随访时,53例存活患者完成电话随访。出院时及术后30 d患者的NYHA心功能分级分布情况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Ⅰ、Ⅱ级患者占比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76.8%(43/56)比23.1%(15/65),P<0.001;77.4%(41/53)比23.1%(15/65),P<0.001]。封堵治疗术后患者的肺循环与体循环血流量比(Qp/Qs)、肺动脉收缩压(PASP)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较术前降低,主动脉收缩压(ASP)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值升高(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白细胞>9.8×109/L(OR=20.94,95%CI 1.21~362.93,P=0.037)及NT-ProBNP>6 000 ng/L(OR=869.11,95%CI 2.93~258 058.34,P=0.020)是VSR患者介入封堵术后30 d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经皮介入封堵治疗AMI后VSR是安全有效的。白细胞、NT-ProBNP升高是术后30 d死亡的危险因素。

  • 标签: 室间隔破裂 介入封堵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机械循环支持和免疫调节联合治疗暴发性心肌炎合并心原性休克患者的疗效。方法该研究为观察性研究。回顾性连续入选2017年10月至2019年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脏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暴发性心肌炎合并心原性休克的患者。根据机械辅助支持的方式将入选患者分为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组、体外膜肺氧合(ECMO)组和IABP+ECMO组。采用相关共识推荐的“以生命支持为依托的综合救治方案”治疗,主要包括机械循环支持(如IABP不足以维持循环,应立刻加用ECMO),免疫调节治疗(包括使用足够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和免疫球蛋白),如果患者合并呼吸窘迫应立即给予机械通气,其他治疗包括对症和预防使用抗生素治疗。采用电子和手工检索结合的方法从医院病历系统中获得入选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基线临床资料,药物治疗情况,临时起搏器、连续肾脏替代治疗及机械通气使用情况,以及主要治疗结果[包括死亡、好转情况,住院天数,以及出院时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值等]等。结果研究共入选患者37例,其中男性22例,年龄(37.4±17.0)岁。37例患者中19例单用IABP支持治疗(IABP组),5例直接采用ECMO支持治疗(ECMO组),其余13例采用了IABP+ECMO支持治疗(IABP+ECMO组)。37例患者入院时平均动脉血压为(70.21±17.37)mmHg(1 mmHg=0.133 kPa),心率(100±30)次/min,三度房室传导阻滞10例、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12例,其中由于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植入临时起搏器者10例,由于交感电风暴植入临时起搏器者1例。37例患者入院时峰值心肌肌钙蛋白I(18.61±9.55)μg/L,峰值B型利钠肽1 670(518,3 410)ng/L,LVEF(32.3±10.4)%。37例患者中死亡3例(均为IABP+ECMO组患者),其余34例均好转出院,存活率92%,且均可下床活动并正常饮食,住院天数(22.7±8.2)d。出院时34例患者的LVEF为(50.1±10.5)%。IABP+ECMO组患者乳酸水平高于IABP组和ECMO组(P<0.001和=0.005),LVEF低于IABP组(P=0.004),三组患者存活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4.614,P=0.079)。IABP+ECMO组患者机械通气比例高于IABP组和ECMO组(P分别为0.005和0.022),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植入临时起搏器比例、行连续肾脏替代治疗比例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以机械循环支持和免疫调节为核心的综合救治方案可有效救治暴发性心肌炎合并心原性休克患者。

  • 标签: 心肌炎 休克,心原性 免疫调节 机械循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