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叶状肿瘤术后局部复发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乳腺中心接受手术切除并经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的276例乳腺叶状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临床病理学资料。入组患者均为女性,年龄(41.5±11.3)岁(范围:11~76岁),肿瘤最大径为35(28)mm[M(QR)]。276例患者均接受开放手术,包括乳房全切除术17例,肿物切除术259例。随访截至2020年9月30日。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各类叶状肿瘤的累积无局部复发生存率,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局部复发预后因素。结果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良性叶状肿瘤191例,交界性67例,恶性18例。249例患者获得>6个月的随访,局部复发率为14.1%(35/249),复发间期为(28.6±22.2)个月(范围:2~96个月),良性、交界性、恶性叶状肿瘤分别为(29.1±18.1)个月(范围:2~80个月)、(32.1±30.1)个月(范围:5~96个月)、(12.0±6.9)个月(范围:8~20个月)。肿瘤最大径(≥100 mm比<50 mm,HR=3.968,95%CI:1.550~10.158,P=0.004)、肉瘤类异质性分化(有比无,HR=26.933,95%CI:3.105~233.600,P=0.003)是局部复发的独立预后因素。恶性叶状肿瘤远处转移导致死亡1例,良性、交界性、恶性叶状肿瘤的3年无局部复发生存率分别为88.2%、81.7%、81.4%(P=0.300)。结论叶状肿瘤有一定的局部复发率,肿瘤最大径、肉瘤类异质性分化可能与叶状肿瘤的局部复发相关。

  • 标签: 乳腺肿瘤 叶状瘤 局部复发 无局部复发生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PED)治疗复发颅内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4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入中心采用PED治疗的14例复发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14例患者中,仅行PED治疗10例,PED联合弹簧圈治疗4例。所有患者均行临床随访,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患者的预后;行影像学随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评估颅内动脉瘤的栓塞情况。结果14例患者共成功置入15枚PED。所有PED均到位良好。术后即刻DSA检查显示动脉瘤内血流滞留,载瘤动脉的分支血管均通畅;Dyna CT检查显示支架均准确覆盖瘤颈,贴壁良好。术后2例患者出现手术并发症,其中1例为脑梗死,经抗血小板聚集等对症治疗后症状改善;另1例发生中脑出血后死亡。除死亡患者外,余13例患者均获临床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26个月(范围为12~48个月),无一例发生脑出血或脑梗死,无新发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末次随访mRS均为0分。11例患者行影像学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6个月(范围为3~16个月),其中完全栓塞8例(包括1例单纯弹簧圈栓塞术后复发、3例开颅夹闭术后复发、3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后复发以及1例单纯支架置入术后复发的患者),瘤颈残余2例(均为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后复发的患者),瘤体部分显影1例(为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后复发的患者)。结论应用PED进行再治疗的单纯弹簧圈栓塞或开颅夹闭术后复发的动脉瘤患者预后良好,而PED治疗曾行支架置入术的复发动脉瘤的效果仍需进一步验证。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复发 治疗结果 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PED)治疗复发颅内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4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入中心采用PED治疗的14例复发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14例患者中,仅行PED治疗10例,PED联合弹簧圈治疗4例。所有患者均行临床随访,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患者的预后;行影像学随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评估颅内动脉瘤的栓塞情况。结果14例患者共成功置入15枚PED。所有PED均到位良好。术后即刻DSA检查显示动脉瘤内血流滞留,载瘤动脉的分支血管均通畅;Dyna CT检查显示支架均准确覆盖瘤颈,贴壁良好。术后2例患者出现手术并发症,其中1例为脑梗死,经抗血小板聚集等对症治疗后症状改善;另1例发生中脑出血后死亡。除死亡患者外,余13例患者均获临床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26个月(范围为12~48个月),无一例发生脑出血或脑梗死,无新发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末次随访mRS均为0分。11例患者行影像学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6个月(范围为3~16个月),其中完全栓塞8例(包括1例单纯弹簧圈栓塞术后复发、3例开颅夹闭术后复发、3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后复发以及1例单纯支架置入术后复发的患者),瘤颈残余2例(均为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后复发的患者),瘤体部分显影1例(为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后复发的患者)。结论应用PED进行再治疗的单纯弹簧圈栓塞或开颅夹闭术后复发的动脉瘤患者预后良好,而PED治疗曾行支架置入术的复发动脉瘤的效果仍需进一步验证。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复发 治疗结果 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龄肝移植受者预后和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6月3家医疗中心收治的400例(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368例、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17例和青岛大学附属医院15例)肝移植受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297例,女103例;中位年龄为60岁,年龄范围为22~75岁。400例肝移植受者中,200例年龄≥60岁为高龄肝移植受者(ER)设为ER组,200例年龄<60岁为非高龄肝移植受者(NER)设为NER组。受者均行经典原位肝移植或改良背驮式肝移植。观察指标:(1)两组受者和移植物生存情况。(2)肝移植受者死亡的影响因素分析。(3)ER组的分层分析。采用门诊、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受者生存预后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1年5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和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结果(1)两组受者和移植物生存情况:400例受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 d至71.7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6.3个月。生存分析结果显示:ER组1、3年总体生存率(OS)分别为72.70%、60.66%,1、3年移植物生存率(GS)分别为72.70%、59.64%;NER组1、3年OS分别为78.84%、75.48%,1、3年GS分别为78.84%、74.22%;两组受者总体生存情况和移植物生存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²=5.712,5.681,P<0.05)。(2)肝移植受者死亡的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Child-Pugh评分、供肝冷缺血时间(CIT)、合并高血压病、供受者血型、术中出血量、术中红细胞输入量、术中血浆输入量、术中晶体液输入量、术后7 d内最高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术后7 d内最高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是影响肝移植受者死亡的相关因素(优势比=1.026,1.022,1.084、1.070、1.701、2.728、1.000、1.056、1.089、1.000、1.000、1.000、1.003,95%可信区间为1.006~1.045,1.005~1.040,1.060~1.170,1.011~1.132,1.133~2.554,1.701~4.374,1.000~1.001,1.031~1.082,1.039~1.142,1.000~1.003,1.001~1.004,1.000~1.002,1.001~1.004,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供受者血型、术后7 d内最高AST、TBil是肝移植受者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优势比=1.022,2.761,1.000,1.007,95%可信区间为1.001~1.044,1.612~4.727,1.000~1.001,1.002~1.012,P<0.05)。(3)ER组的分层分析:①ER组200例受者中,0 h≤CIT≤8 h、8 h<CIT≤12 h、CIT>12 h受者分别为96、73、31例,其1年OS分别为77.46%、73.33%、54.07%,3年OS分别为62.67%、65.05%、41.30%,3者总体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6.708,P<0.05)。②ER组200例受者中,供受者ABO血型相容、供受者ABO血型不相容受者分别为182、18例,1年OS分别为77.32%、27.78%,3年OS分别为64.63%、22.22%,两者总体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23.165,P<0.05)。结论ER的总体生存情况差于NER,年龄、供受者血型、术后7 d内最高AST、TBil是肝移植受者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缩短供肝CIT(<12 h)及避免ABO血型不相容肝移植可以延长ER生存时间。

  • 标签: 终末期肝病 肝移植 肝细胞癌 高龄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烟雾病合并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入中心(2例)和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神经外科(9例)于2002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儿童烟雾病合并颅内动脉瘤的患者,共11例(11个动脉瘤)。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和随访预后。结果11例患儿中,男/女=8/3,年龄为5~16岁(中位数为9岁)。首发症状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2例,脑梗死1例,脑出血8例。11个动脉瘤中,主要动脉型3个,外周动脉型8个;均为囊性。3例外周动脉型动脉瘤患儿行Onyx胶栓塞治疗,2例成功,1例失败;8例患儿动脉瘤未予处理。10例患儿接受了双侧脑-硬膜-颞浅动脉血管融通术(EDAS),1例因双侧脑膜中动脉代偿良好,未行EDAS。术后影像学随访6~36个月(中位数为12个月)。10例患儿双侧颞浅动脉均向颅内代偿供血,其中侧支循环生长Matsushima分级1级者8例,2级者2例;10例行EDAS者中,4例外周动脉型动脉瘤自行消失,2例主要动脉型动脉瘤增大,1例外周动脉型、1例主要动脉型动脉瘤无变化,2例行栓塞者动脉瘤均无复发;1例未行EDAS者动脉瘤无变化。临床随访3~14年(中位数为10年)。8例出血患儿随访期间无再出血;3例缺血患儿中,术后1例发生过2次TIA,2例无脑缺血症状。结论烟雾病合并动脉瘤患儿中,合并外周动脉型动脉瘤者多于主要动脉型动脉瘤;均为囊性。EDAS可有效改善患儿的脑血流,促进外周动脉型动脉瘤闭塞,并可预防发生再出血。

  • 标签: 脑底异常血管网病 儿童 颅内动脉瘤 栓塞,治疗性 脑-硬膜-颞浅动脉血管融通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劈离式肝移植术后肝再生的影响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7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接受劈离式肝移植手术的44例受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9例,女性25例,年龄(49±12)岁。根据肝再生率(LRR)是否大于100%,分为两组:再生良好组(LRR≥100%,n=24)和再生不良组(LRR<100%,n=20)。比较两组受者围手术期相关资料差异及术后生存率。通过门诊复诊或电话随访。结果术后15、30、90、180 d的移植肝体积变化率分别为(117.04±7.00)%、(164.03±16.72)%、(180.98±26.30)%、(159.40±26.28)%。受者的体质量指数、无肝期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住院时间、肝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供肝脂肪变性和供肝类型是劈离式肝移植术后肝再生的影响因素。再生良好组受者术后第2、3、4、5、6、7天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以及术后第1、2、3、4、5、6、7天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均低于再生不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生良好组受者术后第5、6、7天的总胆红素水平低于再生不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生良好组在术后第1天及术后第30天的每100 g肝质量门静脉流量情况均好于再生不良组。再生良好组和再生不良组受者术后6个月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5.8%和7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7)。结论受者的体质量指数、无肝期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住院时间、肝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供肝脂肪变性和供肝类型是劈离式肝移植术后肝再生的影响因素。肝再生不良受者的预后明显差于肝再生良好的受者。

  • 标签: 肝移植 肝再生 门静脉 肝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接受标准一线治疗的霍奇金淋巴瘤(HL)患者的生存和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1 日至2018年12月31日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接受标准一线治疗的HL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同期美国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接受治疗的HL患者生存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影响HL患者无肿瘤进展生存(FFP)的因素。收集同期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接受标准一线治疗的复发/难治HL(r/rHL)患者的治疗及生存数据,分析解救治疗的效果。结果共纳入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764例HL患者,其中男424例,女340例,中位年龄30岁(14~83岁)。截至2022年2月26日,中位随访111个月(0.3~262.0个月),10年淋巴瘤特异性生存(LSS)率和总生存(OS)率分别为91.7%(95%CI:89.5%~93.9%)和87.1%(95%CI:84.5%~89.8%)。SEER数据库中HL患者10年LSS率和OS率分别为86.8%(95%CI:86.3%~87.2%)和79.0%(95%CI:78.5%~79.5%)。校正前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HL患者10年LSS率及OS率均高于SEER数据库的患者(均P<0.001),校正后两组10年LSS率及OS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欧洲癌症治疗研究组织分期(早期预后不良型:HR=2.35,95%CI:1.13~4.89,P=0.023;进展期:HR=5.44,95%CI:2.62~11.30,P<0.001)和血清β2微球蛋白(HR=1.67,95%CI:1.08~2.58,P=0.021)是HL患者FFP的影响因素。116例r/rHL患者解救治疗的完全缓解(CR)率为37.9%(95%CI:29.6%~47.0%),中位无进展生存(PFS)为15.0个月(95%CI:9.9~20.1个月),5年PFS率为29.9%(95%CI:20.9%~38.9%),5年OS率为62.9%(95%CI:54.1%~71.7%)。结论接受标准一线治疗的HL患者预后良好,但复发或进展后治疗效果不理想。

  • 标签: 霍奇金淋巴瘤 标准治疗模式 生存 预后 美国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数据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防性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抗肿瘤药物对合并微血管侵犯(MVI)的肝细胞癌(HCC)根治术后近期复发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行根治性肝切除术且术后病理报告为HCC合并MVI的169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47例,女性22例,年龄范围32~79岁,中位年龄56岁。根据肝切除术后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单纯手术组(n=62,无处理),TACE组(n=42,术后预防性应用TACE),联合组(n=65,术后预防性TACE联合抗肿瘤药物治疗)。随访三组患者术后肿瘤复发情况。Kaplan-Meire法计算累积无瘤生存率,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差异。结果169例患者术后1、2年累积无瘤生存率分别为59.2%、40.8%。术后1、2年累积无瘤生存率单纯手术组为45.2%、25.8%,TACE组61.9%、40.5%,联合组70.8%、52.3%。联合组累积无瘤生存率优于TACE组和单纯手术组,TACE组累积无瘤生存率优于单纯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TACE组与联合组中,M1(轻度MVI)患者累积无瘤生存率优于M2(重度MVI)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1级别和M2级别中,联合组累积无瘤生存率优于单纯手术组、TA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抗肿瘤药物对累积无瘤生存率无明显影响。结论术后TACE可预防合并MVI的HCC术后近期复发,而TACE联合抗肿瘤药物能明显改善合并MVI肝癌术后近期复发

  • 标签: 癌,肝细胞 微血管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复发
  • 简介:摘要C反应蛋白作为经典的急性反应蛋白,是反映机体炎症反应严重程度的评估指标。白蛋白既可以反映机体的营养状态,也能体现疾病所导致的机体消耗程度。目前,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已被证实在腹部外科多种疾病,如急性胰腺炎、炎症性肠病以及各类腹部肿瘤的预后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预测价值。该指标相较于单独检测C反应蛋白或白蛋白有着更高的灵敏性和准确性,同时又具有廉价、早期、可连续性检测等特点,相比其他的预后评分,可以为疾病诊治及后续治疗提供更及时的指导,其被认为是一种新的、有效的预后指标。本文就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对腹部外科相关疾病预后价值的研究作一综述。

  • 标签: C反应蛋白质 血清白蛋白 腹部肿瘤 癌,肝细胞 结直肠肿瘤 炎症性肠病 急性胰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生存情况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2006年4月至2012年12月间收治的老年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给药方案分为R-CHOP样组或CHOP样组,分析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组患者的临床特征、生存情况及预后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158例患者,R-CHOP样组78例,CHOP样组80例。R-CHOP样组和CHOP样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分期、B症状、大肿块、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病理类型、乳酸脱氢酶(LDH)水平、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LMR)、嗜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PLR)、Ki-67指数、骨髓受侵等临床特征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R-CHOP样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10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为30个月,1年、2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46.2%和19.2%,1年、2年、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9.5%、59.0%和19.2%。CHOP样组患者的中位PFS为7个月,中位OS为15个月,1年、2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27.5%和12.5%,1年、2年、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5.0%、32.5%和13.8%。R-CHOP样组患者的中位PFS和中位OS均明显优于CHOP样组(均P<0.05)。在>70岁患者中,R-CHOP样组患者的中位PFS和中位OS均优于CHOP样组(均P<0.05);在Ⅲ~Ⅳ期患者中,R-CHOP样组患者的中位PFS和中位OS均优于CHOP样组(均P<0.05)。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IPI评分、LDH水平、β2-MG水平、ECOG评分、LMR和PLR与DLBCL患者的预后有关(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ECOG评分、LMR和PLR是老年DLBCL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P<0.05)。结论R-CHOP样化疗方案一线治疗老年DLBCL患者的疗效优于CHOP样方案,ECOG评分、LMR和PLR为老年DLBCL患者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

  • 标签: 淋巴瘤,非霍奇金 老年 临床特征 疗效 预后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R-CHOP方案(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或类R-CHOP方案治疗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治疗前血浆补体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2016年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就诊的105例DLBCL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抗体芯片检测R-CHOP或类R-CHOP治疗的105例DLBCL患者治疗前和80例健康对照者血浆中34种补体的水平,分析DLBCL患者治疗前血浆补体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为3~5分患者血浆中补体C1QA的信号值为1 261.43±138.96,与IPI评分为0~2分患者(950.79±80.1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IPI评分为3~5分患者的CR1L信号值为2 214.69±98.58,与IPI评分0~2分患者(1 984.67±121.7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非完全缓解(non-CR)组患者的C1QA信号值为1 165.43±98.56,与完全缓解(CR)组(914.70±100.7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non-CR组患者的CR1L信号值为2 263.13±145.63,与CR组(1 821.34±84.6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Cox回归分析显示,血浆中C1QA信号值升高与DLBCL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HR=2.063,95% CI为1.220~3.489,P=0.007)和总生存时间(HR=2.23,95% CI为1.036~4.798,P=0.040)有关。采用多因素Cox回归进行IPI评分校正后,血浆C1QA信号值升高仍与无进展生存时间有关(HR=1.765,95% CI为1.034~3.013,P=0.037)。结论采用R-CHOP或类R-CHOP方案治疗的DLBCL患者基线血浆中C1QA和CR1L水平与患者的IPI评分和疗效有关,C1QA血浆基线水平对DLBCL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标签: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补体 C1Q C1QA 利妥昔单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R-CHOP方案(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或类R-CHOP方案治疗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治疗前血浆补体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2016年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就诊的105例DLBCL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抗体芯片检测R-CHOP或类R-CHOP治疗的105例DLBCL患者治疗前和80例健康对照者血浆中34种补体的水平,分析DLBCL患者治疗前血浆补体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为3~5分患者血浆中补体C1QA的信号值为1 261.43±138.96,与IPI评分为0~2分患者(950.79±80.1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IPI评分为3~5分患者的CR1L信号值为2 214.69±98.58,与IPI评分0~2分患者(1 984.67±121.7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非完全缓解(non-CR)组患者的C1QA信号值为1 165.43±98.56,与完全缓解(CR)组(914.70±100.7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non-CR组患者的CR1L信号值为2 263.13±145.63,与CR组(1 821.34±84.6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Cox回归分析显示,血浆中C1QA信号值升高与DLBCL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HR=2.063,95% CI为1.220~3.489,P=0.007)和总生存时间(HR=2.23,95% CI为1.036~4.798,P=0.040)有关。采用多因素Cox回归进行IPI评分校正后,血浆C1QA信号值升高仍与无进展生存时间有关(HR=1.765,95% CI为1.034~3.013,P=0.037)。结论采用R-CHOP或类R-CHOP方案治疗的DLBCL患者基线血浆中C1QA和CR1L水平与患者的IPI评分和疗效有关,C1QA血浆基线水平对DLBCL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标签: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补体 C1Q C1QA 利妥昔单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思维导图为指导的护理模式对接受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手术患者心理状况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9年10月在海南省三亚市人民医院心胸外科接受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手术的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以2017年11月至2018年10月入院的患者作为对照组,2018年11月至2019年10月为观察组,每组均为5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策略,观察组在常规策略基础上采用依托思维导图的方法辅助护理干预。比较2组入院时和出院时的负性情绪、应对方式,以及ICU再入住率、非计划拔管率、对护理干预的满意度。结果入院时,2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观察组的SAS、SDS评分分别为(38.99 ± 5.07)、(37.25 ± 5.59)分,对照组分别为(43.25 ± 6.49)、(41.26 ± 4.54)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3.939、4.241,均P<0.01)。入院时,2组面对、屈服、回避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观察组面对、屈服、回避的评分分别为(15.47 ± 1.86)、(8.92 ± 1.16)、(9.05 ± 1.18)分,对照组分别为(13.32 ± 1.60)、(11.11 ± 1.56)、(12.03 ± 1.56)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6.674、8.579、11.603,均P<0.01)。观察组的ICU再入住率、非计划拔管率分别为1.72%(1/58)、3.45%(2/58),对照组分别为13.79%(8/58)、15.52%(9/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4.336、4.921,均P<0.05)。观察组对护理干预的沟通能力、专业知识、病情掌握三方面的满意度评分分别为(6.81 ± 1.95)、(7.02 ± 2.01)、(8.12 ± 1.23)分,对照组分别为(5.35 ± 2.11)、(5.71 ± 1.87)、(6.21 ± 0.9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3.870、-3.634、-9.213,均P<0.001)。结论针对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手术的患者,采用依托思维导图的护理干预方式,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改善预后以及护理满意度。

  • 标签: 食管肿瘤 思维导图 心理状况 恶性肿瘤 应对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思维导图为指导的护理模式对接受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手术患者心理状况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9年10月在海南省三亚市人民医院心胸外科接受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手术的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以2017年11月至2018年10月入院的患者作为对照组,2018年11月至2019年10月为观察组,每组均为5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策略,观察组在常规策略基础上采用依托思维导图的方法辅助护理干预。比较2组入院时和出院时的负性情绪、应对方式,以及ICU再入住率、非计划拔管率、对护理干预的满意度。结果入院时,2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观察组的SAS、SDS评分分别为(38.99 ± 5.07)、(37.25 ± 5.59)分,对照组分别为(43.25 ± 6.49)、(41.26 ± 4.54)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3.939、4.241,均P<0.01)。入院时,2组面对、屈服、回避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观察组面对、屈服、回避的评分分别为(15.47 ± 1.86)、(8.92 ± 1.16)、(9.05 ± 1.18)分,对照组分别为(13.32 ± 1.60)、(11.11 ± 1.56)、(12.03 ± 1.56)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6.674、8.579、11.603,均P<0.01)。观察组的ICU再入住率、非计划拔管率分别为1.72%(1/58)、3.45%(2/58),对照组分别为13.79%(8/58)、15.52%(9/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4.336、4.921,均P<0.05)。观察组对护理干预的沟通能力、专业知识、病情掌握三方面的满意度评分分别为(6.81 ± 1.95)、(7.02 ± 2.01)、(8.12 ± 1.23)分,对照组分别为(5.35 ± 2.11)、(5.71 ± 1.87)、(6.21 ± 0.9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3.870、-3.634、-9.213,均P<0.001)。结论针对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手术的患者,采用依托思维导图的护理干预方式,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改善预后以及护理满意度。

  • 标签: 食管肿瘤 思维导图 心理状况 恶性肿瘤 应对方式
  • 作者: 万欢 刘鹏 梁颖 姜时雨 吕律 张泽伟 吴宁 刘瑛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2-19
  • 出处:《中华肿瘤杂志》 2021年第12期
  • 机构: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PET-CT中心 100021,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肿瘤内科 100021,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核医学科,深圳 518116,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影像诊断科 10002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霍奇金淋巴瘤(HL)患者一线治疗后病灶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与肝脏SUV的比值(rLL)、Deauville五分法(5-PS)以及治疗前后SUVmax的变化(ΔSUVmax)在HL预后预测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至2015年12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初治的84例HL患者资料,所有入组患者治疗后均行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显像,计算治疗后rLL和ΔSUVmax,并依据Deauville 5-PS对各病例评分,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最佳临界值,并以此分组,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不同PET-CT评价方法在HL预后中的价值,采用DeLong检验进行验证。采用Kaplan-Meier法和Cox回归分析对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筛选独立预后因素。结果84例HL患者中,5例患者在3年随访中出现疾病进展。以rLL为1.29作为界值和治疗后Deauville 4分作为判定标准,预测价值最佳,敏感度均为80.0%,特异度分别为98.0%和93.7%,阳性预测值分别为66.7%和44.4%,阴性预测值均为98.7%,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95%CI为0.825~1.000)和0.91(95%CI为0.757~1.000)。rLL≥1.29组和rLL<1.29组患者的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33.3%和9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Deauville评分<4分组与Deauville评分≥4分组患者的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8.7%和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rLL与Deauville 5-PS评价方法呈正相关(r=0.75,P<0.05)。rLL和Deauville 5-PS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95%CI为0.825~1.000)和0.91(95%CI为0.757~1.000),DeLong检验显示两种评价方法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基线分期、治疗后rLL和治疗后Deauville 5-PS均与HL患者的预后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治疗后rLL和Deauville 5-PS是影响HL预后的独立因素(均P<0.05)。结论rLL、Deauville 5-PS和ΔSUVmax3种PET-CT分析方法中,rLL和Deauville 5-PS对HL的预后具有独立预测价值。rLL在预测HL患者预后方面优于Deauville 5-PS,rLL可以优化Deauville 5-PS的判读,提高治疗后PET-CT预后评价的准确性,有助于早期识别一线治疗后具有高危复发风险的患者。

  • 标签: 霍奇金淋巴瘤 预后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Deauville五分法 最大标准摄取值的变化率
  • 作者: 万欢 刘鹏 梁颖 姜时雨 吕律 张泽伟 吴宁 刘瑛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肿瘤杂志》 2021年第12期
  • 机构: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PET-CT中心 100021,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肿瘤内科 100021,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核医学科,深圳 518116,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影像诊断科 10002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霍奇金淋巴瘤(HL)患者一线治疗后病灶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与肝脏SUV的比值(rLL)、Deauville五分法(5-PS)以及治疗前后SUVmax的变化(ΔSUVmax)在HL预后预测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至2015年12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初治的84例HL患者资料,所有入组患者治疗后均行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显像,计算治疗后rLL和ΔSUVmax,并依据Deauville 5-PS对各病例评分,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最佳临界值,并以此分组,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不同PET-CT评价方法在HL预后中的价值,采用DeLong检验进行验证。采用Kaplan-Meier法和Cox回归分析对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筛选独立预后因素。结果84例HL患者中,5例患者在3年随访中出现疾病进展。以rLL为1.29作为界值和治疗后Deauville 4分作为判定标准,预测价值最佳,敏感度均为80.0%,特异度分别为98.0%和93.7%,阳性预测值分别为66.7%和44.4%,阴性预测值均为98.7%,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95%CI为0.825~1.000)和0.91(95%CI为0.757~1.000)。rLL≥1.29组和rLL<1.29组患者的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33.3%和9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Deauville评分<4分组与Deauville评分≥4分组患者的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8.7%和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rLL与Deauville 5-PS评价方法呈正相关(r=0.75,P<0.05)。rLL和Deauville 5-PS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95%CI为0.825~1.000)和0.91(95%CI为0.757~1.000),DeLong检验显示两种评价方法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基线分期、治疗后rLL和治疗后Deauville 5-PS均与HL患者的预后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治疗后rLL和Deauville 5-PS是影响HL预后的独立因素(均P<0.05)。结论rLL、Deauville 5-PS和ΔSUVmax3种PET-CT分析方法中,rLL和Deauville 5-PS对HL的预后具有独立预测价值。rLL在预测HL患者预后方面优于Deauville 5-PS,rLL可以优化Deauville 5-PS的判读,提高治疗后PET-CT预后评价的准确性,有助于早期识别一线治疗后具有高危复发风险的患者。

  • 标签: 霍奇金淋巴瘤 预后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Deauville五分法 最大标准摄取值的变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