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免疫风湿,尤其是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组以自身免疫机制异常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这些疾病在血液学方面表现出一系列的变化,如贫血、白细胞和血小板数目的改变。这些变化不仅影响患者的症状,也复杂化了疾病的治疗与管理。过去几十年中,RA的治疗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尤其是在生物制剂和小分子靶向药物的应用。本文回顾了RA的血液学变化,并讨论了最新的治疗进展,包括个体化治疗策略、综合性管理以及药物副作用的监测。

  • 标签: 免疫风湿病 血液学变化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胃炎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收集的14例自身免疫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改变及活检标本病理形态学改变,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4例自身免疫性胃炎患者表现为非特异性的胃肠道症状,血清学检测均显示抗壁细胞抗体阳性和/或抗血清内因子抗体阳性。12例为女性,2例为男性,年龄41~79岁,平均年龄55岁。其中7例伴有不同程度的贫血;2例患者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14例患者中有2例内镜下可见多个息肉状广基隆起(直径0.2~0.9 cm),组织学诊断为多发神经内分泌瘤;2例胃体/胃底见10余个形态不规则隆起型肿物(直径0.8~3.5 cm),组织学诊断为多发增生性息肉。14例组织病理学特征为以胃体/胃底黏膜慢性炎性病变为主,具有不同程度的胃底腺萎缩,伴有不同程度的肠上皮化生、假幽门腺化生、胃小凹增生及胰腺腺泡化生。嗜铬粒素A或突触素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所有病例均有胃体神经内分泌细胞线状和/或微结节状增生,而胃泌素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胃窦黏膜内G细胞增生。所有病例胃窦黏膜无明显炎性病变或呈轻度慢性炎。2例属于早期病变,6例属于旺炽期病变,6例属于末期病变。结论自身免疫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不一,部分较隐匿,内镜表现呈多样性,不同的临床阶段,具有不同的组织学改变。病理医师应提高对自身免疫性胃炎的形态学认识,避免漏诊、误诊,使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恰当的治疗。

  • 标签: 自身免疫疾病 胃炎 肠嗜铬细胞 神经内分泌瘤
  • 简介:摘要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在肿瘤领域的广泛应用,其诱发的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s)愈发多见。甲状腺功能紊乱在ICIs治疗过程中最为常见,包括甲状腺毒症和甲状腺功能减退,但常因其症状轻微且缺乏特异性易被漏诊或误诊。掌握ICIs相关甲状腺功能紊乱的发病特点和诊断治疗要点,有助于临床医师对肿瘤免疫治疗相关的常见内分泌不良反应及时识别和处理。

  • 标签: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免疫相关不良事件 甲状腺功能紊乱
  • 简介:摘要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作为新型抗肿瘤药物,能显著提高晚期癌症的生存率。随着ICIs的广泛应用,其所诱发的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s)也越发多见,涉及多个器官,常见受累内分泌腺体包括甲状腺和垂体,其次为肾上腺、胰腺和甲状旁腺。irAEs影响各腺体功能。尽管内分泌系统不是常见的受累器官,但因症状不典型或比较轻微,易被误诊、忽视,可能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肿瘤治疗进展,甚至发生内分泌危象。目前,国外已发表相关指南,国内亟需肿瘤科与内分泌科医师共同完善ICIs诱导的内分泌相关疾病诊治指南,指导临床改善晚期肿瘤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

  • 标签: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免疫相关不良事件 内分泌腺体 腺体功能紊乱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摸索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22C3)浓缩抗体最佳处理条件(抗原修复时间、抗体稀释度、抗体孵育时间),稳定PD-L1检测质量,建立PD-L1实验室内部检测体系。方法以PD-L1(22C3)标准检测试剂盒的检测条件、染色结果作为参照,评分标准参照Dako公司 PD-L1 IHC 22C3 pharmDX 标准检测试剂盒的判读标准,采用Dako公司 PD-L1(22C3)浓缩抗体及EnVision Flex+/HRP检测试剂盒与PD-L1(22C3)标准检测试剂盒,检测15例肺癌、5例扁桃体及5例胎盘组织在8种不同处理条件下(B1~B8)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并比对其与PD-L1(22C3)标准检测试剂盒(A组)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8组不同的处理条件,B1组除弥漫强阳性表达及阴性病例(共3例)阳性肿瘤细胞的百分比与A组接近外,其余病例阳性肿瘤细胞百分比略低于A组;B7组有2例肿瘤细胞的阳性百分比明显高于A组,超出阈值范围,其余病例阳性肿瘤细胞的百分比略高于A组,但在阈值范围内;B8组结果与A组结果最接近;B2~B6组阳性肿瘤细胞的百分比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在阈值范围。结论PD-L1(22C3)检测条件与检测结果密切相关,为达到理想的检测效果同时节约成本,以B8组的检测条件最为合适[用Dako公司 pH6.0 抗原修复液在Dako PT Link 97 ℃修复 40 min;22C3(1∶100)室温孵育60 min;EnVision Flex+Linker室温孵育30 min;EnVision/HRP室温孵育30 min;二氨基联苯胺显色5 min]。

  • 标签: 免疫组织化学 实验室技术和方法 染色与标记 PD-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