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国土空间规划评价的本质内涵、主要内容,构建一套科学且可操作性高的国土空间规划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国土空间规划评价的理论、方法及其实践应用,通过后评价的反馈机制提高国土空间规划的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增强空间和资源的可持续性,提高国土空间规划对经济、社会、环境的贡献。

  • 标签: 国土空间 规划 后评价绪论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体外冲击波治疗脑卒中痉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知网等数据库中有关体外冲击波治疗脑卒中痉挛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按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文献并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项研究,53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体外冲击波对脑卒中指屈肌、腕屈肌以及肱二头肌痉挛改善的即刻效应和短期效应均比对照组更具优势[加权均数差(WMD)=-0.84,95%置信区间(CI)为(-1.03,-0.65),P<0.01];体外冲击波对脑卒中后手腕运动功能的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并无优势[WMD=0.95,95%CI(-0.16,2.5),P=0.23];暂未有证据显示其对下肢运动功能的改善优于对照组[WMD=-1.33,95%CI(-7.98,5.32),P=0.69]。结论体外冲击波可以有效降低脑卒中痉挛的程度,安全性好,可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方法。

  • 标签: 体外冲击波 痉挛 随机对照试验 系统评价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选择最优静脉输液拔针方法,是为保护病人的每一根血管,以达到优质服务,避免医疗纠纷。方法随机将900例住院输液的病人分ABC三组,平均每组300人,护士采取ABC三种不同的静脉输液拔针方法,对病人出现皮下淤血例数、病人满意度、护士所消耗时间进行比较。结果A组拔针皮下淤血0.67%,满意率99.3%,拔针总耗时26.3±2.9h。B组拔针皮下淤血42%,满意率41.7%,拔针总耗时7.5±1.5h。C组拔针皮下淤血0.67%,满意率99.3%,拔针总耗时5±0.5h。A组与B组比、C组与B组比拔针皮下淤血、病人满意率差异极显著(p<0.01)。拔针总耗时A组>B组、A组>C组。结论C组静脉输液拔针方法,不仅拔针皮下淤血发生率低,病人满意率高,而且护士耗时少,工作效率高,是最优静脉输液拔针方法。

  • 标签: 静脉输液 拔针
  • 简介:电力产业作为基础性行业,占我国固定资产的8%,如何建立符合电力市场需要,适应电力体制改革发展趋势,能对电力企业的经营管理产生正确引导作用,满足利益相关人要求的绩效评价体系已成为十分紧迫的问题。本丈主要分析美家供电公司绩效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 标签: 供电公司 绩效评价
  • 简介:摘 要:古往今来,教师是“春蚕”“蜡烛”的代名词,责任光荣而神圣。师德,是教师修身立业、润心化人的“根基”;师风,是教育事业历久弥新、稳健发展的“堡垒”。不久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从教育全局统筹分析,高瞻远瞩、针砭时弊。针对教师评价,《方案》提出要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由此可见新时代教育领域师德师风建设势在必行、时不我待。本文透过客观辩证角度,指出要增进对师德师风重要性认知,梳理问题并分析原因,提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措施。

  • 标签: 教师 传统 师德 师风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业作为经济建设的附属产业随之迅速发展起来。建筑业的飞速发展不仅与经济发展的速度相匹配,更为建筑业技术的不断革新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在我国建筑工程项目建设施工中,最常用的就是中超长结构浇带技术,这项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于提高建筑物的质量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实际施工工作中,结合工程现状和现场环境对于中超长结构浇带技术进行合理的运用是十分重要的。

  • 标签: 建筑工程 超长结构 后浇带 施工技术
  • 简介:摘要: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岩土问题是影响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岩土工程勘察是土木工程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分析地质条件与地质评价具有重要作用。工程建设的全流程包含策划、勘察、建设、验收、维护等多个方面。其中,工程策划与工程勘察是整个工程建设的关键步骤,工程质量的保证离不开良好的勘察工作。场地工程是指限定了工程边界的区域建设,其地质条件勘察至关重要。因此,本文研究了岩土工程勘察中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分析与评价方法这一课题。

  • 标签: 岩土工程 勘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宁夏信息化技术在结核病患者管理中的价值。方法数据来源于2019年3—12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国家结核病专报系统》宁夏结核患者病例报告数据及宁夏结核病信息化管理平台数据。利用计算机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制定标准统一的数据集和数据接口将宁夏全区22个县的18家(90%)定点医院系统(HIS)相连,形成一个闭环式管理系统,实现信息互联互通,比较应用前后患者诊断率、确诊病例和规范治疗等差异。结果系统自动收集上传有效数据2 918次,上传数据一致率94.8%。使用AI人工智能影像筛查子系统前临床诊断率为18.23%(1 154/6 332),使用后临床诊断率为39.1%(914/2 335)(χ²=235.56,P<0.001)。系统使用后患者规则服药率为86.89%(510/587),高于使用前的73.72%(544/738)(χ²=3.94,P<0.05);系统使用后病原学阳性肺结核患者治愈率(2019年)为86.03%(788/916),高于系统使用前(2018年)的83.45%(1 008/1 208)(χ²=435.43,P<0.001)。结论宁夏结核病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了结核病信息互联互通,提升结核病规范诊疗和管理水平。

  • 标签: 结核 信息系统 建设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前交叉韧带损伤术后康复护理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通过分析患者康复过程中的各项指标,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1. 康复护理: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康复护理,包括术后疼痛管理、肢体功能锻炼、心理疏导等。同时,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康复计划,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调整方案。2. 生活质量评估:采用生活质量调查问卷,包括身体功能、心理状态、社交活动、工作能力等方面,对患者在康复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1. 康复效果:经过系统的康复护理,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良好,术后6个月内,有90%的患者能够恢复到伤前水平。2. 生活质量改善:与康复前相比,患者在身体功能、心理状态、社交活动、工作能力等方面均有显著改善。其中,身体功能提高最为明显,心理状态也有所改善。3. 康复护理满意度:患者对康复护理的满意度较高,大部分患者表示康复护理对他们的恢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结论:前交叉韧带损伤术后康复护理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影响。通过系统的康复护理,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良好,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因此,在临床护理中,应重视康复护理的作用,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康复支持。

  • 标签: 康复护理 前交叉韧带损伤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变得越来越明显,成为当今社会热门话题之一。学科素养是指在特定学科领域中,学生所应具备的核心知识、技能、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能力,它强调学科学习的深度、广度和扎实性,追求学生对该学科的全面理解和应用能力。学科素养已成为当今社会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教育机构和政策制定者都在努力推动学科素养的培养,以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为其未来的发展和职业成功奠定坚实基础。本文分析了当下高中地理教学现状,阐明了评价指标体系的创建背景、方法及意义,为新时代地理教学开辟了新道路。

  • 标签: 高中地理 实践能力 学习评价体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耐量正常(NGT)人群在糖负荷血糖变化幅度与代谢综合征(MS)的关系。方法从2007至2008年中国糖尿病和代谢紊乱研究(CNDMDS)中,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关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筛选出血糖资料齐全的NGT人群22 302人,以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负荷2 h血糖(2hPG)和空腹血糖的差值绝对值反映血糖变化幅度,比较不同变化幅度之间代谢指标的差异及MS的患病率。作为CNDMDS的一部分,陕西省共3 247人在2007至2008年完成了基线调查,在回顾性队列中到2016至2017年,共有资料齐全的NGT人群678人纳入验证分析。依据横断面研究数据中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所得与代谢性疾病相关的血糖变化幅度的切点结果将人群二分组,比较两组随访9年糖尿病的发病风险。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χ²检验比较不同组别临床特征和代谢指标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不同分组对MS患病率及糖尿病发病率的影响。结果将22 302人糖负荷血糖变化幅度进行4分位分组,其中Q1组(<0.45 mmol/L,5 593名)、Q2组(0.45~0.93 mmol/L,5 603名)、Q3组(0.94~1.60 mmol/L,5 636名)、Q4组(>1.60 mmol/L,5 470名),体重指数(BMI)、腰围、血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随着血糖变化幅度的增大显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降低,MS患病率和10年冠心病为中高风险的人群比例也显著升高;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负荷血糖变化幅度大是患MS的危险因素。以MS和10年冠心病为中高风险作为结局变量,以糖负荷血糖变化幅度作为自变量,血糖变化幅度的切点均为1.09 mmol/L。在回顾性队列678名NGT人群中,血糖变化幅度较小组(血糖变化幅度≤1.09 mmol/L)和血糖变化幅度较大组(血糖变化幅度>1.09 mmol/L)糖尿病发病率分别为7.2%(28/388)和13.1%(38/2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负荷血糖变化幅度>1.09 mmol/L是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在校正年龄、性别、BMI、吸烟、饮酒、运动和糖尿病家族史,RR值为1.829(95%CI为1.079~3.101,P=0.025)。结论NGT人群中,糖负荷血糖变化幅度大,是患代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并可预测糖尿病的发生。

  • 标签: 糖尿病 葡萄糖耐量试验 代谢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