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肘关节外侧入路脱位法与非脱位法复位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0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收治的26例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16例;年龄15~80岁[(51.6±4.9)岁]。Dubberley分:2A10例,2B5例,3A6例,3B5例。12例采用肘关节外侧入路脱位法行骨折复位内固定(脱位法组),14例采用肘关节外侧入路传统显露方法行骨折复位内固定(非脱位法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情况、术后1周内三维CT评估复位情况(分离或台阶>2 mm为差)、术后3个月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末次随访时骨折愈合情况。比较两组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3~18个月[(10.5±3.3)个月]。脱位法组、非脱位法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46.9±15.5)min、(122.7±11.1)min(P>0.05);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13.3±9.7)ml、(112.9±10.1)ml(P>0.05)。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脱位法组复位均良好,而非脱位法组7例复位良好,7例关节面后方发现分离或台阶>2 mm(P<0.05)。术后3个月脱位法组MEPS为(90.0±1.4)分,其中优9例,良3例,优良率为100%;非脱位法组MEPS为(78.9±2.9)分,其中优5例,良4例,中4例,差1例,优良率为64.3%(P<0.05)。末次随访时骨折均愈合。非脱位法组7例关节退变,其中3例螺钉切割,2例异位骨化,2例高龄患者单纯关节周围有骨赘形成;脱位法组2例高龄患者关节退变,单纯骨赘形成,未发现螺钉切割及异位骨化。结论对于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肘关节外侧入路脱位法复位内固定较非脱位法可以完全显露肱骨远端关节面,骨折解剖复位,肘关节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

  • 标签: 肱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外科手术 预后 回顾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肩锁韧带重建与锁骨钩板肩锁关节内固定在带线锚钉重建喙锁韧带治疗Rockwood Ⅲ~Ⅴ肩锁关节脱位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创伤骨科治疗的56例肩锁关节脱位Rockwood Ⅲ~Ⅴ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2组:重建组26例(带线锚钉重建喙锁韧带联合肩锁韧带重建治疗),钢板组30例(带线锚钉重建喙锁韧带联合钩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末次随访时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及肩关节主观评分系统(SSRS)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等。结果重建组与钢板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重建组患者术后获6~15个月(平均7.9个月)随访,钢板组患者术后获7~18个月(平均11.3个月)随访。重建组与钢板组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79.9±12.6)、(69.1±8.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分别为(68.5±19.1)、(65.0±16.6)mL,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重建组与钢板组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分别为(87.9±3.4)、(91.9±3.5)分,SSRS评分分别为(85.1±4.1)、(88.6±3.0)分,以上项目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建组所有患者切口愈合良好,1例出现切口区周围麻木,术后3个月恢复。钢板组2例切口出现感染;1例出现切口发红、渗出,换药术后3周愈合;1例出现切口区周围麻木,术后5个月恢复。结论肩锁韧带重建与锁骨钩板肩锁关节内固定在带线锚钉重建喙锁韧带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均能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喙锁韧带、肩锁韧带同时重建手术时间较长,但后者在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及SSRS肩关节主观评分及并发症等方面均有明显优势,同时可避免二次手术。

  • 标签: 肩脱位 修复外科手术 韧带 骨折固定术,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对大鼠髋骨骨折的生物力学的作用。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实验组,模型组和实验组大鼠建立髋骨骨折模型,假手术组大鼠不行髋骨骨折。建模成功后,实验组大鼠于骨折部位注射过表达PDGF的腺相关病毒,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大鼠分别于骨折部位注射过表达空载的腺相关病毒。3组大鼠治疗8周后,分析骨折愈合情况和骨密度变化,采用三点弯曲法检测3组髋骨生物力学参数变化。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析大鼠大鼠骨折部位骨钙素(OCN)、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和骨保护蛋(OPG) mRNA表达水平。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分析3组大鼠PDGF表达水平,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法。结果实验组大鼠髋骨骨折部位PDGF蛋白表达水平(1.95±0.15)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和模型组(0.84±0.11、0.95±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01、3.528,P<0.05)。实验组大鼠X线评分(3.10±0.35)明显高于模型组(2.06±0.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19,P<0.05)。实验组大鼠骨密度(0.212±0.007)明显高于模型组(0.045±0.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74,P<0.05)。实验组大鼠髋骨最大载荷、弹性载荷、刚度和最大挠度等三点弯曲指标[(111.19±8.09) N、(81.25±6.27) N、(149.43±10.32) N/mm、(0.85±0.06) N/mm]明显高于模型组大鼠[(63.22±7.38) N、(54.29±7.81) N、(131.39±9.32) N/mm、(0.60±0.08) N/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71、4.109、3.409、3.004,P<0.05).实验组大鼠髋骨痂OCN、BMP-2、RUNX2、RANKL和OPG(1.82±0.19、1.81±0.22、1.75±0.16、1.99±0.18、2.07±0.20)明显高于模型组(1.55±0.23、1.31±0.25、1.40±0.19、1.36±0.23、1.60±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04、3.201、3.719、3.281、3.447,P<0.05)。结论腺相关病毒介导PDGF可显著提高骨形成,促进髋骨骨折的愈合,增强髋骨生物力学能力。

  • 标签: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髋骨骨折 骨折愈合 生物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Castor单分支主动脉覆膜支架治疗锚定区不足的Stanford B主动脉夹层(TBAD)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2021年9月潍坊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使用Castor支架治疗的TBAD患者25例,入选病例近端健康锚定区均≤15 mm,根据术前CTA检查及术中造影选择支架型号,记录手术情况及随访结果。结果手术成功率为100%,平均手术时间(137.8±35.8)min,平均出血量(52.8±24.5)ml,术中内漏2例,经球囊扩张贴附后内漏消失,分支支架狭窄2例,经球囊扩张后狭窄消失。中位随访时间14.6个月,随访期间分支支架通畅率为100%,术后3个月胸主动脉真腔直径较术前明显扩大,假腔直径较术前明显缩小(P<0.05)。结论应用Castor支架治疗近端锚定区不足的TBAD简单易行,近期临床效果满意。

  • 标签: 主动脉疾病 支架 左锁骨下动脉 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PFNA)手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及对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到2022年4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68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研究组采用PFNA手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手术相关指标、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血凝指标的变化。组间计量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对照组患者手术切口[(10.04±1.84) cm]明显高于研究组患者手术切口[(4.62±0.82)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720,P<0.05)。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52.56±5.93) min]明显高于研究组患者[(41.35±8.54)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84,P<0.05)。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238.21±19.54) ml]明显高于研究组患者[(181.91±18.91)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070,P<0.05)。对照组患者透视次数[(238.21±19.54)次]明显高于研究组患者[(181.91±18.91)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78,P<0.05)。对照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19.18±2.21) d]明显高于研究组患者[(8.26±2.08)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980,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1、3和6个月Haris评分[(59.65±5.00)、(74.85±3.19)、(83.32±4.0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68.06±4.27)、(82.94±3.00)、(93.92±3.7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57、10.760、11.230,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生发生率(6/34)明显高于研究组(1/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30,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7 d PT水平[(15.56±2.13) s]明显高于研究组患者[(12.35±1.81) 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00,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7 d APTT和D-二聚体[(29.44±2.68) s、(0.32±0.04) mg/L]明显低于研究组患者[(32.50±4.01) s、(0.52±0.05)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84、17.840,P<0.05)。结论PFNA可以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改善髋关节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

  • 标签: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 股骨转子间骨折 髋关节功能 并发症 凝血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