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作者: 郑洋洋 刘毅 郭镇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1-28
  • 出处:《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21年第10期
  • 机构: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烧伤整形与创面修复外科 730030 郑洋洋现在甘肃省人民医院烧伤科,兰州 730013,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烧伤整形与创面修复外科 730030,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普通外科 730030
  • 简介:摘要脱细胞脂肪组织水凝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支持细胞的附着和增殖,被广泛应用于脂肪组织工程中,并逐渐成为再生医学的研究热点。但其存在力学性能较差,缺乏可调性等缺点。研究者们将脱细胞脂肪组织与其他生物材料混合,制成了具有更好的力学和生物性能的复合水凝胶,改善了单纯水凝胶的机械性能、降解性能和诱导成脂性。该文对复合脱细胞脂肪组织水凝胶的类型、制作过程、临床应用进行综述,旨在为选择合适的复合水凝胶提供参考。

  • 标签: 细胞外基质 脱细胞脂肪组织 复合水凝胶 组织工程
  • 作者: 郑洋洋 刘毅 王嘉彤 郭镇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1-28
  • 出处:《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21年第05期
  • 机构: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烧伤整形与创面修复外科,兰州 730030 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兰州 730050,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烧伤整形与创面修复外科,兰州 730030,兰州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兰州 730030 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兰州 730050,兰州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兰州 730030
  • 简介:摘要目的自主研发可控温高速软组织匀浆机将人脱细胞脂肪组织基质(DAT)制备成可注射匀浆,探讨其细胞相容性及填充效果。方法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于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对正常脂肪组织进行脱细胞处理后得到DAT,将DAT与生理盐水按照1∶12混匀,用可控温高速软组织匀浆机以803×g匀浆,使制备DAT匀浆可顺利通过27 G针头。扫描电镜观察DAT匀浆并检测其细胞相容性;将脂肪颗粒、DAT匀浆、DAT匀浆+脂肪干细胞(ADSC)分别注射入大鼠背部,比较填充效果、血管生成能力、炎症浸润情况等。结果脂肪组织经脱细胞处理成功获得DAT,经可控温高速软组织匀浆机制备DAT匀浆,粒径(749.91±136.79) nm;细胞与其复合培养后,黏附率(92.16±1.00)%,CCK-8检测显示随时间延长,吸光度(A)值不断升高,细胞生长情况良好,匀浆对细胞无毒性。体内试验显示,DAT匀浆、DAT匀浆+ADSC填充效果明显好于脂肪颗粒组(P<0.01)。脂肪颗粒组有大量脂肪细胞坏死融合形成油囊,而DAT匀浆、DAT匀浆+ADSC未见明显降解,并有部分脂肪细胞生成。CD31染色结果显示,DAT匀浆组及DAT匀浆+ADSC组微血管数量高于脂肪颗粒组(P<0.01);CD68染色结果显示,DAT匀浆组及DAT匀浆+ADSC组炎症浸润低于脂肪颗粒组(P<0.01)。结论自主研发的可控温高速软组织匀浆机可将DAT制备为能通过27 G针头的DAT匀浆,具有较好的细胞相容性以及填充效果,且注射过程简单,创伤小,可作为填充材料。

  • 标签: 大鼠 填充剂 软组织填充 脂肪干细胞 脱细胞脂肪组织基质
  • 简介:摘要自体脂肪组织是一种理想的填充材料,但其高吸收率与低存留率常导致受区无法达到预期的填充效果。脂肪抽吸物包含的细胞与蛋白成分均影响脂肪颗粒在移植区域的远期存留率。脂肪干细胞的成脂分化、血管再生以及细胞外基质重塑过程受到多种细胞及细胞因子或基质蛋白的调控。本文就脂肪抽吸物成分对脂肪移植的作用进行概述。

  • 标签: 脂肪抽吸物 脂肪干细胞 脂肪移植 存留率 细胞外基质成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面部脂肪室解剖的美学分区在脂肪注射面部整形美容中的应用效果及意义。方法将既往的面部10个美学单位49个美学亚单位修正为10个美学单位39个美学亚单位,对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联勤保障部队第940医院接受面部脂肪注射的48例面部衰老及面部轮廓不佳女性患者(年龄19~68岁,平均43岁),按照修正后的面部美学分区进行评估,然后实施深、浅层脂肪室的脂肪颗粒或(和)纳米脂肪移植。对各美学单位脂肪注射量进行统计,对并发症和临床效果进行随访。结果48例患者,注射颗粒脂肪2~50 ml,纳米脂肪1~10 ml;各美学单位脂肪移植量:额部3~40 ml、颞部4~20 ml、眉部2~4 ml、眼眶部3~8 ml、鼻部3~7 ml、鼻唇沟部2~10 ml、颊部4~10 ml、唇部2~6 ml、颏部2~7 ml、耳垂1~3 ml。48例移植颗粒脂肪2~50 ml,平均20 ml,纳米脂肪1~10 ml,平均4 ml。术后7~14 d消肿,无一例出现感染、硬结、包块等并发症。术后随访7 d至2年,面部年轻化、轮廓美化效果均显著,皮肤质地、光泽度亦明显改善,患者均满意。结论以面部美学分区为指导,实施深、浅脂肪室的精细化脂肪移植术,有助于有的放矢地实施脂肪注射面部年轻化及面部轮廓塑造,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脂肪组织 面部美学分区 面部脂肪室 解剖学 面部年轻化 脂肪移植术
  • 作者: 刘毅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0-24
  • 机构: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包头供电段  内蒙古包头市 014000
  • 简介:摘要:党组织内嵌于公司治理组织架构,参与公司治理,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实行集中统一领导的重要内容。通过将党的建设工作融入企业综合治理体系之中,我们不仅能够打造一个充满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国有企业,而且还能够为员工、社会、客户以及股东带来积极的影响。增强国有企业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必须站在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坚持和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的高度来认识,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把国有企业每条战线、每个领域、每个环节的基层党建工作抓具体、抓深入,切实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把舵领航。

  • 标签: 国有企业 党组织 政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眼轮匝肌后脂肪(ROOF)的处理在上睑臃肿重睑术的作用。方法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40医院烧伤整形科对76例(年龄18~58岁,平均26岁)上睑臃肿单睑女性患者进行PARK法重睑术,术中先由外向内、内窄外宽呈椭圆形剪除部分ROOF脂肪,再适度去除部分外侧的眶隔内脂肪;若有肥厚的眼轮匝肌与睑板前脂肪影响重睑形成时,可适当去除。结果术后随访7 d至24个月,5例泪腺脱垂者泪腺复位较好无复发,4例上睑下垂矫正后角膜暴露率正常,外形自然;除2例重睑变浅外,74例患者上睑臃肿均明显改善,恢复期均较短,重睑外形美观、弧度流畅,瘢痕轻微,手术效果满意。结论根据上睑臃肿患者导致上睑臃肿的原因综合处理,依次适度去除各处眶脂肪与肥厚的眼轮匝肌,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 标签: 眼睑 上睑臃肿 眼轮匝肌后脂肪 重睑术 PARK法
  • 作者: 王嘉彤 刘毅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1-28
  • 出处:《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21年第05期
  • 机构: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西安 710032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烧伤整形与创面修复外科,兰州 730030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烧伤整形科,兰州 730050,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烧伤整形与创面修复外科,兰州 73003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组人脂肪干细胞(ADSC)形态学、衰老特征、分化潜能、表面标志物表达、增殖能力差异,ADSC对成纤维细胞(Fb)增殖、迁移的影响。方法2020年1—12月,取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烧伤整形科27例美容就医者的脂肪组织,年龄0~59岁。按供体年龄分为0~9岁组(4例)、10~19岁组(4例)、20~29岁组(5例)、30~39岁组(5例)、40~49岁组(5例)、50~59岁组(4例)6个组。获取各组ADSC传代培养,观察各组形态学特征,CCK-8法检测各组ADSC增殖能力,体外成脂、成骨诱导检测各组ADSC分化潜能,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ADSC表面标志物表达水平,qPCR检测各组(HGF)、(PPAR-γ)、Ⅲ型胶原酶、(DbX2)表达水平。收集同期1名健康对照者皮肤组织,获取Fb并传代培养至第二代,制备不同年龄组ADSC条件培养基(ADSC-CM),通过CCK-8法检测各组ADSC-CM培养Fb的增殖能力,细胞划痕法检测Fb的迁移能力。用SPSS 2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6个年龄组细胞均呈典型梭形,低龄组细胞可见细胞核小,细胞形态均匀相似;>20岁组细胞细胞核较大,形态不均匀。ADSC细胞增殖能力随年龄增长逐渐降低。ADSC成脂、成骨分化能力随年龄增加逐渐下降。各组ADSC间充质干细胞阳性表面标志物表达率均>93%。PPAR-γ、HGF、Ⅲ型胶原酶表达水平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DbX2表达水平随年龄增长而呈上升趋势。各组SA-β-GAL染色阳性细胞数随年龄增长而上升。各组ADSC-CM均可促进Fb增殖,但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增加,ADSC-CM促进Fb迁移能力逐渐下降。结论人ADSC增殖能力、多向分化能力、分泌多种促进Fb增殖和迁移的细胞因子能力随着年龄增长出现下降趋势,但ADSC成脂分化能力从40岁后才出现明显下降,各年龄组ADSC都可促进Fb增殖和迁移。

  • 标签: 干细胞 年龄组 脂肪组织 脂肪干细胞 脂肪移植 创面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采用单侧扇形蒂皮下蒂皮瓣修复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经验。方法2015年9月至2018年9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40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5~40岁,平均25岁。在面部软组织缺损部位的一侧,沿皮纹方向设计切取单侧扇形蒂皮下蒂皮瓣,旋转推进修复缺损部位。观察术后修复效果。结果20例皮瓣全部成活,切口一期愈合,均随访3个月至1年,面部器官无瘢痕牵拉移位,切口瘢痕不明显,外形满意,达到美容修复效果。结论对于面部器官周围皮肤软组织缺损,采用单侧扇形蒂皮下蒂皮瓣修复简单易行,损伤小,皮瓣血运稳定,修复外形满意。

  • 标签: 面部损伤 修复外科手术 皮下蒂皮瓣 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美容修复
  • 简介:摘 要:伴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基层尤其是农村地区的社会矛盾纠纷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趋势,调解组织尤其是人民调解组织在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不可或缺。以行政生态学理论为视角,主要对基层调解组织进行功能分析、对相关的生态要素进行分析,然后基于分析结论,提出了在功能上,赋予基层调解组织更多的时代内涵,完善调解员的管理、激励机制,不断强化其为民服务理念,在法律框架下多担当,善作为等促进调解员及调解组织发展的对策。

  • 标签: 调解组织 人民调解 矛盾纠纷化解 行政生态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位旋转点的外踝上穿支岛状皮瓣修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7年10月—2020年8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收治14例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患者,其中男6例、女8例,年龄14~77岁,包括足底皮肤肿瘤者4例、足底慢性溃疡者4例、足部交通伤者4例、足部深度烧伤残余创面者2例。肿瘤切除后或清创后创面面积为2.0 cm×2.0 cm~7.0 cm×5.0 cm,采用以外踝上穿支降支为蒂、旋转点位于外踝前下缘的岛状皮瓣进行修复。皮瓣面积为3.0 cm×2.0 cm~8.0 cm×6.0 cm,血管蒂长度为8.0~14.0 cm,皮瓣经皮下隧道转移修复创面。皮瓣供区创面采用大腿外侧中厚皮片修复。观察术后皮瓣成活情况、供受区创面愈合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观察皮瓣及其供区外形、足部功能。结果14例患者术后皮瓣均完全成活,供受区创面愈合良好,无血管危象、静脉淤血等发生。随访2~24个月,皮瓣外形较佳、不臃肿、耐磨,穿鞋、行走无影响;供区无明显瘢痕增生或色素沉着。结论以外踝上穿支降支为蒂、旋转点位于外踝前下缘的岛状皮瓣血运可靠,设计、操作简单,无须吻合血管,旋转点低、血管蒂长、旋转半径大,修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效果较佳。

  • 标签: 外科皮瓣 足损伤 软组织损伤 外踝上穿支皮瓣 创面修复 血管危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