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雄激素肌肉注射治疗尿道下裂合并阴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4例尿道下裂合并阴茎的患儿进行雄激素肌肉注射治疗,观察患儿用药后阴茎长度和阴茎头直径的变化,同时检测患儿用药前后骨龄、血清睾酮(T)、促卵泡生成素(FSH)以及局部特征等的改变。雄激素肌肉注射治疗后,患儿均实施Duckett尿道成形术,术后密切随访,记录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结果①激素治疗前阴茎长度为(1.83±0.54)cm,治疗后为(3.03±0.64)cm(P<0.05);治疗前阴茎头直径为(1.06±0.14)cm,治疗后为(1.32±0.16)cm(P<0.00);②所有患儿均采用Duckett尿道成形术,2例发生尿瘘,2例出现尿道憩室。尿道下裂合并阴茎患儿经激素治疗后术中阴茎解剖清晰,层次分明,更易于分离,岛状皮瓣血供更加丰富。结论短期雄激素肌肉注射治疗能够有效促进尿道下裂合并阴茎患儿的阴茎生长,改善阴茎解剖条件,能使患儿阴茎体周围的皮肤及皮下软组织进一步发育成熟,无明显并发症,其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

  • 标签: 尿道下裂 小阴茎 雄激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神经肌肉训练对膝关节骨关节炎(OA)患者关节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关节病诊疗中心从2017年9月至2018年10月以连续入组的方式对110例膝关节OA患者给予为期6周成小组的神经肌肉训练,并对患者进行纵向随访。于基线、6周、3个月对患者进行访视,随访时通过膝关节瞄准测试记录膝关节光点移动轨迹,结合多尺度熵法测量受试者的膝关节稳定性指数(IKJS);同时采集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西大略湖麦克马斯特骨关节炎评分(WOMAC)、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VAS)、30 s椅子坐起试验、40 m快走试验等。使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各随访点的结果变化。应用Pearson偏相关性检测,比较每次随访时IKJS与膝关节影像学分级、疼痛、WOMAC评分、躯体功能等的相关性。结果96例患者[(65±8)岁;男21例,女75例]完成了3个月的随访,6周随访时,IKJS较基线增加0.369(95%CI:0.241~0.496,P<0.01),3个月随访时IKJS较6周有所下降,但较基线仍增加0.178(95%CI:0.042~0.314,P=0.008)。IKJS与影像学分级、疼痛评分、WOMAC评分及躯体功能无明显相关性(r=-0.131、-0.059、-0.231、0.124,均P>0.05)。6周和3个月随访时,患者VAS疼痛评分、WOMAC评分、EQ-5D-VAS生活质量评分、30 s椅子坐起试验、40 m快走试验较基线均有明显改善(均P<0.05)。结论神经肌肉训练可改善膝关节OA患者的关节稳定性,但效果随时间有下降趋势;同时神经肌肉训练可缓解膝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

  • 标签: 骨关节炎 运动 神经肌肉训练 关节稳定性 疼痛
  • 简介:摘要:随着国内经济复苏势头持续向好,微企业生存状况明显好转,但依旧面临有效需求不足、产能恢复不够、融资难、融资贵等挑战。本文以“深耕普惠金融,助力微企业发展——普惠金融对于微企业的影响作用分析及问题对策研究”为主题,研究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微企业的经营现状,并根据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借助普惠金融帮助微企业实现持续发展的建议,为减轻企业压力献计献策,并为推动“普惠金融而做到高效地解决问题、应对挑战。

  • 标签: 普惠金融 小微企业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金属网底托槽正畸矫治器在6个月内口腔菌变化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筛选2014年3月-2016年5月本院口腔科接收的60例患者作研究对象,以随机法分组研究组30例,佩戴金属网底托槽正畸矫治器,参照组30例,未佩戴金属网底托槽正畸矫治器,收集两组组6个月内的唾液,对乳酸杆菌菌丛、变形链球菌变化展开检测。结果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乳酸杆菌危险等级、变形链球菌危险等级,与参照组乳酸杆菌、变形链球菌危险等级对照,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口腔疾病患者安装金属网底托槽正畸矫治器,对大大增加患者口腔中变形链球菌、乳酸杆菌细菌的数量。

  • 标签: 金属网底托槽正畸矫治器 口腔菌群变化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富含半胱氨酸型运动神经元蛋白1(CRIM1)对非细胞肺癌(NSCLC)辐射敏感性和转移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短发夹RNA(shRNA)敲降NSCLC H460、H358细胞中CRIM1的表达,并将H460、H358细胞分别分为3组:H460细胞、H460-shCRIM1细胞、H460-shNC细胞和H358细胞、H358-shCRIM1细胞、H358-shNC细胞,其中shCRIM1表示用shRNA敲降CRIM1的表达,shNC表示阴性对照。采用干扰RNA(siRNA)敲降H358细胞中CRIM1的表达,并将细胞分为2组:H358-siNC细胞和H358-siCRIM1细胞。采用细胞克隆形成实验(照射剂量为0、1、2、4 Gy)、慧星实验(照射剂量为8 Gy)和细胞免疫荧光实验(照射剂量为6、8、12 Gy)观察CRIM1对H460细胞辐射敏感性的影响。采用Transwell实验、细胞黏附实验观察CRIM1对H460、H358细胞转移的影响。构建小鼠H460原位肿瘤模型,采用组织病理学检查评估裸鼠肺内原位接种肿瘤转移情况。采用转录组学分析法探讨CRIM1影响NSCLC细胞转移的可能机制。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与H460-shNC细胞相比,1、2 Gy照射后H460-shCRIM1细胞的克隆形成率明显降低[1 Gy:(87.04±8.04)%对(58.01±4.39)%;2 Gy:(48.23±1.22)%对(31.43± 0.08)%],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48、19.50,均P<0.05)。慧星实验结果显示,8 Gy照射后H460-shCRIM1细胞的olive尾距长于H460-shNC细胞,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7±0.54对1.05±0.42,t=2.14,P<0.05)。细胞免疫荧光实验结果显示,H460-shCRIM1细胞受照后磷酸化组蛋白H2AX foci数多于H460-shNC细胞(6 Gy:14.33±2.81对11.00±3.92;8 Gy:34.00±11.14对21.17±6.15;12 Gy:25.80±3.96对20.17±3.31),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5、5.52、2.47,均P<0.05)。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H460-shCRIM1、H358-shCRIM1细胞的迁移率分别较H460-shNC、H358-shNC细胞明显升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73、10.19,均P<0.05)。细胞黏附实验结果显示,H460-shCRIM1、H358-shCRIM1细胞的黏附能力分别较H460-shNC、H358-shNC细胞下降,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6、3.66,均P<0.05)。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原位接种H460-shCRIM1细胞的裸鼠肺内转移灶明显多于H460-shNC细胞。转录组学分析结果显示,筛选出的细胞黏附相关基因连接黏附分子2(JAM2)、连接蛋白3(NECTIN3)和紧密连接蛋白4(CLDN4)在H460-shCRIM1、H358-siCRIM1细胞中的表达均下降;并在体外实验中得到验证,其中,H460-shCRIM1细胞相较于H460-shNC细胞分别下降了86.66%、49.35%、30.27%(t=47.52、7.47、18.98,均P<0.05),H358-siCRIM1细胞相较于H358-siNC细胞分别下降了36.60%、31.70%、50.00%(t=7.40、7.10、16.56,均P<0.05)。结论抑制CRIM1可增强NSCLC细胞H460的辐射敏感性,CRIM1可能通过影响肿瘤细胞连接的方式影响NSCLC的转移。

  • 标签: 癌,非小细胞肺 辐射耐受性 肿瘤转移 富含半胱氨酸型运动神经元蛋白1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布鲁杆菌S2株诱导BV-2胶质细胞凋亡的机制,以发现神经型布鲁杆菌病药物治疗的新靶点。方法用布鲁杆菌S2株分别侵染BV-2胶质细胞0、3、6、12、24 h,Western blot和RT-qPCR技术检测p-JNK、p53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检测p-JNK蛋白核转运。结果布鲁杆菌S2株能促进BV-2胶质细胞p-JNK、p53蛋白及mRNA表达,并增加p-JNK蛋白核转运。布鲁杆菌S2株能诱导BV-2胶质细胞凋亡。结论布鲁杆菌S2株通过激活BV-2胶质细胞JNK,促进p53表达,诱导细胞凋亡。

  • 标签: 布鲁杆菌S2株 BV-2小胶质细胞 凋亡 JNK p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