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肝硬化结节患者核磁共振成像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于2016年5月~2017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5例肝硬化结节患者,对患者采用核磁共振成像诊断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结节性肝硬化T1W1检测呈现信号比正常肝组织稍强或者相同,T2W1检测则主要表现为结节区域弥漫分布不同程度的较弱信号;30例合并结节的肝硬化患者TIW1及T2W1扫描结果主要呈现为在结节周围存在假包膜。结论采取核磁共振进行肝硬化诊断及疾病类型区分有着较强的效果。核磁共振成像能对肝硬化患者再生结节进行良恶鉴定,并对恶性结节作出有效诊断。

  • 标签: 肝硬化结节 核磁共振 成像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成像(核磁共振成像)应用于诊断膝关节隐性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30例膝关节隐性骨折患者经核磁共振成像的诊断结果。结果30例患者经磁共振成像检测,10例股骨踝,12例为胫骨平台,5例为腓骨,3例为髌骨。其中5例伴韧带损伤,13处半月板损伤,12例呈不同程度积液。经核磁共振成像检测显示关节面下边缘具有模糊斑片状,不规则条状低信号影,周围具有长T1与长T2骨髓水肿改变,STIR表现高信号。磁共振成像表现损伤韧带肿胀、轮廓模糊,信号增强。结论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用于膝关节隐性骨折患者具有操作安全、简便,诊断价值高的优点,值得临床进普及应用。

  • 标签: 核磁共振成像 膝关节隐性骨折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甲状腺常见的良性病变、恶性病变的CT表现和病理对照,分析二者的CT表现征象,探讨二者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随机选取80例在2016年10月—2017年4月期间与该院诊治并且已行甲状腺CT平扫、增强检查,且经手术及病理确诊的病例,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特点,得出良恶性病变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结果经过术后病理诊断,与CT表现诊断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关于甲状腺良性病变和恶性病变的CT表现对比从病变边界不清上对比,良性病变边界不清的有18例(22.5%),恶性病变边界不清的有23例(28.7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甲状腺病变患者进行CT图像的诊断,可以有效的判断患者所患疾病的良恶性,对甲状腺病变的良恶性进行鉴别及诊断。

  • 标签: 甲状腺 CT 表现 病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风病脑CT征象表现,分析中风病各证在脑内的病变特性。方法自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一共收治中风患者66名,我们对这部分患者的脑CT进行检测,并且对脑CT检测为阳性的患者从病变的性质、部位、大小进行观察。结果中风病病变部位主要为基底节区;中经络证与中脏腑证在病变部位上不同,中经络证以基底节区为主,而中脏腑证则以基底节区、脑叶为主;中经络证与中脏腑证在病变性质、病灶大小上亦有差异。中经络证以脑梗死为主,中脏腑证以脑出血为主;中经络证以小病变为主;中脏腑证以大病变为主,中脏腑阳闭病变在脑的深部。结论中风病的严重程度可以通过脑CT检测出来,二者的变化是密切相关的。

  • 标签: 中风病 脑CT 征象表现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肠梗阻的CT表现及CT对肠梗阻的诊断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接收的肠梗阻患者7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给予X线平片检查和CT检查,观察并对比2种检查方法对病情的检出率及对病因分析的准确率。结果两种检测方法对于是否存在肠梗阻和肠梗阻位置检测准确率无明显差异,CT检测对于肠梗阻原因准确率82.9%,明显高于X线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肿瘤性梗阻原因和绞窄性肠梗阻患者的判断中,CT检测准确率明显高于X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检查准确率高,定位精准,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可靠的诊断依据,能够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有必要应用于肠梗阻的诊断中。

  • 标签: 腹部 CT 肠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