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成像在肝硬化结节患者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核磁共振成像在肝硬化结节患者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于存钢

哈尔滨市香坊区人民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6

摘要:目的:对肝硬化结节患者核磁共振成像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于2016年5月~2017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5例肝硬化结节患者,对患者采用核磁共振成像诊断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结节性肝硬化T1W1检测呈现信号比正常肝组织稍强或者相同,T2W1检测则主要表现为结节区域弥漫分布不同程度的较弱信号;30例合并结节的肝硬化患者TIW1及T2W1扫描结果主要呈现为在结节周围存在假包膜。结论:采取核磁共振进行肝硬化诊断及疾病类型区分有着较强的效果。核磁共振成像能对肝硬化患者再生结节进行良恶鉴定,并对恶性结节作出有效诊断。

关键词:肝硬化结节;核磁共振;成像分析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clinicalvalueofnuclearmagneticresonanceimaginginpatientswithlivercirrhosis.Methods:Fifty-fivepatientswithlivercirrhosisnodulesweretreatedinourhospitalfromMaytoFebruary2017,andtheclinicaldataofpatientswithmagneticresonanceimagingwereretrospectivelyanalyzed.Results:ThesignalintensityofT1W1innodularcirrhosiswasslightlystrongerthanthatinnormallivertissue.T2W1wasmainlyexpressedasweaksignalwithdifferentdegreeofnodularregiondistribution.30patientswithlivercirrhosiscombinedwithtuberculosisweretreatedwithTIW1andT2W1scanresultsmainlyappearinthepresenceofpseudocapsulesaroundthenodules.Conclusion:Theuseofnuclearmagneticresonanceimagingoflivercirrhosisanddiseasetypedistinctionhasastrongeffect.Magneticresonanceimagingcanbeusedtoidentifybenignandmalignantnodulesinpatientswithlivercirrhosisandtoconfirmtheefficacyofmalignantnodules.

Keywords:cirrhosisoftheliver;nuclearmagneticresonance;imaginganalysis

前言:

肝硬化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肝脏疾病,以慢性及再生性为主要的临床特点。肝硬化主要是指患者肝细胞出现变性、坏死、显微组织增生和结节样增生的病理过程,常伴随肝区结节。如能尽早对肝硬化结节进行检测和诊断,有利于尽早分析肝硬化,并进行早期及时的治疗。而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临床中越来越受人们重视并且不断被应用。本文选取于2016年5月~2017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5例肝硬化结节患者的核磁共振成像诊断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回顾结果报告如下。

1、基本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本研究选择2016年5月~2017年2月在我院采用核磁共振成像诊断的55例肝硬化患者进行研究,其中男性为39例,占70.90%,女性为16例,占29.09%,年龄分布显示57.4±13.1岁,最大年龄为75岁,最小年龄为33岁,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参加本研究。

1.2基本方法

对所有患者均进行核磁共振成像检查:本次研究选用GESigna3.0T超高场强磁共振成像仪以及体部相控阵线圈对患者进行核磁共振成像检查,扫描前要求患者摘除身上的金属物体。对本组的55例患者进行横轴位T1WI(FSPGR系列,将TR设置为155~180ms,将TE设置为2.1ms)、脂肪抑制T2WI(FRFSE-XL序列,将TR设置为6000~7059ms,将TE设置为85.1ms)平扫,层厚为8mm,将层间距设置为2mm,并且FOV为38cm×28.5cm~38cm×34.2cm,矩阵为320×192~320×224。然后对患者进行横轴位三维动态增强T1WI扫描、脂肪抑制轴位扫描以及冠状位T1WI延迟扫描;采用M3D/FSPGR序列(TR为2.9ms,TE为0.8ms)进行动态增强扫描,将层厚设置为4.2mm,将层间距设置为2.1mm,将FOV设置为38cm×34.2cm~38cm×38cm,将矩阵设置为256×224。选用15mL的莫迪司作为对比剂并采用MRI专用高压注射器以2mL/s的速率对患者进行注射,用药后采用20mL的生理盐水进行等速注射冲管,15s后对患者进行动态增强扫描并扫面3~4次,对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图像分别获得。延迟期图像需要在注射造影剂后2~3min后对患者进行脂肪抑制轴位和冠状位T1WI扫描后获得。

2、结果

结节性肝硬化的核磁共振成像表现,在本次研究中的55例患者具有不同程度的肝硬化伴随结节,患者的肝体积正常或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并且肝表面多有结节状改变症状,患者的肝右前叶通常表现为萎缩,左外叶和尾叶表现为代偿性增大。肝内既有大结节也有小结节。其中小结节的直径≤3mm,主要呈现细小粟粒状;大结节≥3mm,在肝区的分布范围较大并且密度也较大,有些患者因为结节过大而显示为肝脏表面突起的症状,T1W1检测呈现信号与正常肝组织相同,或者稍高于正常肝组织的信号强度;T2W1检测则主要表现为结节区域弥漫分布不同程度的较弱信号,而周围是相对高信号的正常肝组织或者是纤维间隔。增强扫描再生结节主要呈现为动脉期无强化,而门静脉期及延迟期的信号稍低于周围肝组织或者与周围肝组织强化相仿。

3、讨论

由于人们不良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环境食物的污染等因素的影响,肝硬化的发病率也呈现出大幅度上升的趋势。肝硬化患者的病情通常较为严重,如果没有进行及时、准确的检查以及确诊则有可能会使患者的病情被延误,使得患者病情恶化,严重时甚至会失去生命,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目前临床上认为,肝硬化结节发生不典型增生性结节是患者病情恶化的第一步,然后低级的不典型增生性结节会逐渐发展为高级的不典型增生性结节,最后会发展为肝癌。通过核磁共振成像分析显示,T2WI低信号是因为其内部铁的沉积,由于铁是顺磁性物质,能有效缩短T2使结节在T2WI上呈低信号。也有学者认为除了铁的沉积外,病灶周围大量纤维组织的存在也可能是造成再生结节在T2WI上呈低信号的原因之一,纤维间隔的炎性反应或扩张血管含水量增加,形成小环形或网状高信号,从而使结节呈相对低信号。综上所述,对肝硬化结节患者采用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能够对肝组织病变的成分进行辨别,还能够对肝癌结节和肝硬化结节进行准确区分。在肝硬化结节的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招春堂.肝硬化结节CT与核磁共振成像临床分析[J].医技与临床,2014,12(04):54-55.

[2]马振宏.肝硬化结节患者核磁共振成像临床分析[J].大家健康,2014,8(15):39.

[3]蔡磊,郭玉林,侯登华,朱力,李宁福,龚瑞,赵建国.核磁共振对肝硬化肝内结节的诊断价值[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0,32(05):583-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