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γδ型肝T细胞淋巴瘤(HSTCL)的血细胞形态学特点。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搜集2009至2014年河北燕达陆道培医院收治的4例γδ型HSTCL患者的临床资料,最初外院形态学均误诊为急性白血病(AL)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对治疗后未缓解患者的骨髓涂片和血涂片进行形态学和细胞化学染色,并与本院的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染色体、TCR基因重排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4例患者骨髓涂片肿瘤细胞比例为7.6%~40.0%;仅有2例患者外周血涂片肿瘤细胞比例分别为9%和10%,γδ型HSTCL肿瘤细胞的瑞氏染色形态有很高相似度:细胞中等大小,胞浆较丰富;大部分细胞核仁1个,大而明显;形态似白血病性原始细胞,尤其是原始单核细胞;但是细胞核染色质呈粗颗粒状,比原始单核细胞致密;与原始粒细胞和原始淋巴细胞相比,HSTCL细胞较大,形状相对不规则,胞浆较丰富,核型不规则更加明显。细胞化学染色具有鉴别诊断意义:HSTCL肿瘤细胞的非特异性酯酶(NSE)染色阴性或者点状弱阳性,且不被氟化钠抑制;糖原(PAS)染色阴性或者呈粗颗粒状阳性,髓过氧化物酶(MPO)均阴性。结论γδ型HSTCL细胞具有独特的成熟淋巴细胞肿瘤形态学特征。瑞氏染色质量和未做完整的细胞化学染色、缺乏此罕见疾病的形态学识别、部分病例伴随AL或MDS表现,极易误认为白血病性原始细胞,可能是导致HSTCLγδ型误诊的主要原因。

  • 标签: 淋巴瘤 T淋巴细胞 误诊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外周血白细胞、骨髓有核细胞和巨核细胞形态学分类计数的参考区间。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20年6月河北燕达陆道培医院参与筛查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健康供者4 221名,年龄36(3~72)岁,其中男2 520名,女1 701名。按照年龄分为4组:儿童组:≤14岁[334名,年龄11(3~14)岁];青年组:>14岁且<45岁组[2 855名,年龄33(15~44)岁];中年组:≥45岁且<60岁组[929名,年龄49(45~59)岁];老年组≥60岁[103名,年龄62(60~72)岁]。此外,同一年龄组根据不同性别分为2组。儿童组又根据造血特点将其分为儿童1组[48名,年龄6(3~7)岁]和儿童2组[286名,年龄11(8~14)岁]。按照临床血细胞形态学常规检验方法,对外周血白细胞(分类计数100个白细胞)、骨髓有核细胞(计数200个有核细胞)及巨核细胞细胞数/4.5 cm2)进行分类计数。比较不同年龄组和同年龄不同性别组间细胞计数结果的差异,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或临床意义的不同组分别建立形态学分类计数参考区间。结果儿童与成人组之间、成人组不同性别间细胞计数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因此对儿童组、成人不同性别组分别建立参考区间。儿童1组外周血分叶核细胞和淋巴细胞形态学计数参考区间分别为46.65(43.97~49.32)%和44.00(10.60~65.10)%,儿童2组分别为50.73(49.50~51.96)%和39.55(38.36~40.74)%,成人组分别为57.00(39.00~75.23)%和33.00(17.00~52.00)%。儿童1组骨髓中性分叶核粒细胞、晚幼红细胞、成熟淋巴细胞形态学计数参考区间分别为11.54(10.68~12.41)%、14.20(13.19~15.21)%和23.99(22.06~25.92)%,儿童2组分别为12.50(7.00~21.50)%、15.00(9.50~25.50)%和21.02(20.24~21.81)%,成人男性组分别为13.50(7.50~21.00)%、16.50(10.50~26.00)%和15.50(7.50~26.00)%,成人女性组分别为14.50(8.00~24.50)%、14.50(9.00~23.00)%和17.50(8.50~29.00)%。儿童1组和2组粒红比参考区间均为1.86∶1(1.14∶1~3.23∶1),成人男性组为1.96∶1(1.12∶1~3.19∶1),成人女性组为2.22∶1(1.30∶1~3.69∶1)。儿童组骨髓颗粒型巨核细胞和产板型巨核细胞参考区间分别为138(25~567)、86(13~328)个/4.5 cm2,成人组分别为92(13~338)、38(3~162)个/4.5 cm2。结论建立了外周血白细胞、骨髓有核细胞和巨核细胞的形态学分类计数的参考区间,有助于提高临床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疾病筛查、诊断和监测中的应用水平。

  • 标签: 骨髓 外周血 分类计数 形态学 巨核细胞 参考区间 横断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