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波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低顺应性膀胱患者感染的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9-02
/ 2

超声波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低顺应性膀胱患者感染的临床研究

范小明

成都新华医院  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目的:本研究聚焦于比较传统治疗方法与超声波治疗,针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低顺应性膀胱患者感染的控制,研究疗效的不同,确立超声波治疗的优势及适用领域。方法:选取某医院脊髓损伤病房中的神经源性低顺应性膀胱患者60名,将其按要求分为每组30人的传统治疗组与超声波治疗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超声波治疗组在降低感染发生率、改善膀胱功能指标(如膀胱容量、顺应性等)方面优于传统治疗组,超声波治疗组的治疗起效时间更短,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结论:超声波治疗在改善膀胱功能、降低感染方面效果显著,适用范围宽且安全性好,宜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脊髓损伤;超声波治疗;膀胱功能;免疫调节

引言:

脊髓损伤作为一种极为严重的神经系统创伤,往往致使患者产生多种并发症,其中神经源性低顺应性膀胱的出现较为普遍。这类患者由于膀胱逼尿肌与括约肌的功能紊乱,极易出现尿液潴留以及反流的状况,从而使尿路感染的几率增大[1]。感染不仅使患者承受身体上的痛苦,还严重影响着他们的生活品质。

当下,针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低顺应性膀胱患者感染的治疗手段,主要涵盖抗生素的使用、膀胱冲洗,以及间歇导尿等,然而,这些方法通常效果不甚理想,并且存在一定程度的副作用与局限性[2]。所以,探寻一种更为高效、安全且便捷的治疗方式具备极为重要的临床价值。

超声波治疗是一种具备促进组织修复、优化血液循环、调节神经功能等功效的新兴物理疗法。本研究为了探究超声波治疗在该类疾病患者感染中的疗效及安全性。通过与传统治疗方法之间的对比,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新的思路很有力的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主要针对某医院脊髓损伤病房中的神经源性低顺应性膀胱患者,通过严格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出合适的研究对象,并将其进行合理化分组。其中,传统治疗组运用常规的抗生素治疗手段,并融合间歇性清洁导尿的方式进行治疗。而超声波治疗组采取结合超声波疗法(涵盖低频超声波以及脉冲超声波)。

1.2方法

超声波治疗组基于常规的抗生素治疗,使用低频超声波和脉冲超声波进行治疗。低频超声波的频率设置为20~50 kHz,每次治疗时间为20分钟,每周治疗7次;脉冲超声波的参数为1.0~3.0 MHz,每次治疗时间和频率同低频超声波。与此同时,密切观察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症状变化。

传统治疗组采用常规抗生素治疗,按照患者的病情及药敏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种类及相应的剂量,并且两组患者的治疗周期均为14天,治疗期间定期进行尿常规复查,以及膀胱超声检查等,有效评估感染控制情况及膀胱功能改善效果。

1.3观察指标

感染控制率:包括尿液培养结果、临床症状改善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膀胱功能恢复率(如膀胱容量、compliance、排尿次数等);除此之外,还有生活质量改善程度方面的各类指标数据。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配对 t 检验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指标变化。其中,膀胱容量、顺应性等类指标数据的计量资料用( x ± s )表示。

2.结果

在膀胱功能恢复率方面,传统治疗组为 66.7%,超声波治疗组为 85.7%;关于生活质量改善率,传统治疗组为 60.0%,超声波治疗组为 91.2%,提示超声波治疗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更为明显(详见表1)。可见,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超声波治疗在各个善方面均表现出的效果更佳。

组别

n

感染控制率(%)

膀胱功能恢复率(%)

生活质量改善率(%)

传统治疗组

30

63.3%(20/30)

66.7%(20/30)

60.0%(18/30)

超声波治疗

30

90.0%(27/30)

85.7%(26/30)

91.2%(28/30)

表1. 两组患者感染控制率、膀胱功能恢复率及生活质量改善率比较

本研究通过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定量表(SF-36)评分进行比较(如表2所示)。在生理功能方面,传统治疗组治疗前评分为 72.3±6.5,治疗后为 81.5±4.3;超声波治疗组治疗前评分为 70.2±4.8,治疗后为 84.6±3.1。两组治疗后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超声波治疗组治疗后的评分更高。而在生理职能以及躯体疼痛等方面,超声波治疗组治疗后的评分亦高于传统治疗组。

项目

生理功能

生理职能

躯体疼痛

一般健康状况

社会功能

传统治疗组

治疗前

72.3±6.5

76.5±6.2

69.8±5.4

73.4±5.7

70.6±5.3

治疗后

81.5±4.3**

85.2±4.8**

78.2±4.1**

82.6±4.6**

83.1±4.7**

超声波治疗组

治疗前

70.2±4.8

74.1±5.6

68.5±5.1

71.2±5.4

68.2±5.8

治疗后

84.6±3.1**

86.3±3.7**

80.1±3.9**

84.7±3.2**

85.4±3.3**

表2. 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定量表(SF-36)评分比较(x±s)

在膀胱容量方面,传统治疗组治疗前为 42.3±6.7 mL,治疗后增加至48.6±5.3 mL;超声波治疗组治疗前为 40.1±7.2 mL,治疗后提升到 52.1±5.8 mL。这表明超声波治疗在增加膀胱容量方面更具优势。虽然,两种治疗方法均能有效改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低顺应性膀胱患者的尿液动力学指标,但超声波治疗组在膀胱容量增加、膀胱顺应性提高以及排尿次数减少方面的效果更为显著。

组别

膀胱容量(mL)

compliance(mL/cmH2O)

排尿次数(次/天)

传统治疗组

治疗前

42.3±6.7

11.2±2.6

8.2±2.4

治疗后

48.6±5.3**

14.5±2.1**

6.5±1.8**

超声波治疗组

治疗前

40.1±7.2

10.5±2.4

8.1±2.3

治疗后

52.1±5.8**

15.2±1.8**

5.9±1.7**

表3. 两组患者尿液动力学检查结果比较(x±s)

3.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相比之下,超声波治疗不仅在感染控制率、膀胱功能恢复率及生活质量改善率方面表现出色,在各类生活质量指标,以及膀胱容量、顺应性和排尿次数等尿液动力学指标的改善上也更为突出。

超声波治疗的优势主要源自于多方面的作用机制。其物理能量能够促进细胞代谢、加快组织修复,进而改善膀胱的神经肌肉功能。此外,对血液循环的优化有可能减轻局部炎症,为膀胱功能的恢复营造有利条件。

在临床应用方面,超声波治疗为神经源性低顺应性膀胱患者带来了崭新且极具潜力的治疗选择。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需要依据患者的个体状况进行综合评估与决策,从而制定出最佳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林小英,吴杨鹏,阮兢.超声波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低顺应性膀胱患者感染的临床研究[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23,25(07):546-550.   

[2]张蕾.超声波联合悬吊运动在腰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及机制[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20,39(09):4295-4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