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灾害事故调查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8-23
/ 2

雷电灾害事故调查分析

张威  郝严  徐龙  陈家宝

210311198606151526

210304197802101616

210302197704090033

210502199902053014

摘要:雷灾调查的目的在于查找事故原因,确定责任主体,通过调查雷灾来达到摸清损失情况,查找成灾原因,增强防范意识,提高防护水平的目的,促进雷电防护技术的改进与提高,掌握雷电灾害的一般规律和特征,完善防雷措施,预防类似雷灾事故的发生。雷电灾害事故的调查与鉴定可以对确认事故发生的原因提供科学合理的评判依据,为事故的责任追究提供法定依据。

关键词:事故调查;分析;技术

引言:在事故发生之后,怎样对其进行有效的调查分析,避免类似的事故再次的出现,建立了科学合理地调查分析方法就是关键的部分。下面就经过系统的研究,提出由现场的处理、调查取证、原因的分析、责任分析及其提出责任人处理的建议、提出事故防范措施等步骤,构成了事故调查分析程序,并且给出具体地调查取证的方法、原因分析的方法及其责任分析的方法,本文主要分析事故调查分析方法及其技术,以供借鉴。

一 雷电风险防护的必要性和作用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能够有效解决后期遭受雷电受损的问题,防雷只考虑接地等电位屏蔽,安装过压保护器是不够的。雷电风灾风险评估也是防雷工程广泛深入开展的需要。它可以清晰地定位雷电的风险,经济有效地进一步提高防雷可靠性,雷电风险评估可以很好地解决一些关于防雷技术的争议。例如,根据I类或II类测试类别选择浪涌保护器,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是否可以避免防雷设计的盲目性,使防雷设计更加科学[5]。

1.1必要性

根据某地区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一组织有关部门或者委托第三方机构对特定区域气候可行性、雷电灾害等事项开展区域评估。制定区域评估例外清单。列入例外清单的项目,不能直接采用相关区域评估成果,须依法依规对单个项目进行评估。强化雷电风险评估是避免雷电伤害、提高综合经济效益的有效方法。在人员集中的地方开展雷电风险评估,用科学的方法和程序,系统地分析各种环境条件下雷电对人体造成的损害和损坏,有效避免雷电对群众生命安全带来的威胁,因此,有必要提出防雷电的关键措施。

1.2提高生产及生活安全的作用

雷电风险评估对于提高爆炸风险环境中的防雷安全性尤为重要。易燃易爆环境下,任何的疏漏都有可能是致命的,一旦防雷电工作不到位,久而久之,必定会发生安全事故。在多数工程项目建设中,防雷设计一般都比较简单粗犷,直接安装传统避雷装置,依据的标准也是通用的《危险企业防雷特殊要求》,缺乏针对性。如果采用防雷击灾害评估,有针对性地进行防雷布置,不仅能够大大提高工程项目的防雷击性,还能够有效提高项目资金的利用率。

1.3充分重视事故预测

传统的安全管理实质上是被动的事故管理,忽视了事故发生之前,每一个工作环节潜在的危险,工作重点没有从事故的追查转变到事前的安全预测,这就使“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很难落到实处。事故分析是对己经形成的伤害结果和经济损失后果的分析,这对总结教训、重视预防工作是必要的。但要真正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就必须开展安全预测工作。加强事故预测,研究事故发生、发展规律,对政府安全生产管理宏观决策,施工企业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以及提高全社会对事故规律的认识,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 事故现场调查的详细内容

进入事故现场后,调查组应在调查过程中根据现场情况逐步明确现场调查的范围和内容。

2.1气象实况资料和闪电资料

调查事故灾害所在地临近气象台站的气象观测记录,包括:雷电发生时的具体时间及雷电移动路径,风向、风速、降水量、云的类型,发生雷电灾害地点的水平距离、方位等。调查闪电定位系统的资料包括雷电灾害发生地的位置,雷电强度的变化值、雷电极性、回击数、雷电流强度。调查雷电监测预警系统技术资料,包括卫星云图资料、天气雷达回波资料、大气电场记录的电场数据、电场变化曲线、电荷的位置强度。

2.2收集事故现场的有关证据

包括检查雷击痕迹,如果发生在建筑物内,检测在用防雷装置的性能(包括直击雷和感应雷),拍摄现场照片,统计人员及设备、财产损失情况,若为雷击火,与防火部门沟通,核实确切数据及灾害损失情况。

2.3了解环境因素

调查事故发生地附近半径1km范围内是否有雷击事故及损失。了解事故发生地的土壤状况及土壤电阻率,了解森林植被类型及地下矿藏、地下水位水质等,为事故后期雷击分析提供科学依据。

2.4了解历史因素

调查事故发生地及周边区域历史是否有雷击,调取历年雷击灾害资料。了解建筑物建设资料及历史变迁情况。

三 事故调查分析方法

3.1调查取证的方法

在事故现场搜集破损部件、碎片、残留物、致害物等现场物证,所有物件应保持原样,不准冲洗擦拭,并贴上标签,注明地点、时间和管理者,对健康有危害的物品,应采取不损坏原始证据的防护措施。搜集发生事故的单位、地点、时间、人员的详细情况,包括设计、工艺、设备(施)、工作环境等方面的技术文件、规章制度和情况说明,相关作业人员、受害人员的个人基本信息、健康状况、技术状况、接受安全教育和过去的事故记录,以及相关作业人员、受害人员的工作开始时间、工作内容、工作量、作业程序、操作时的动作(或位置)、个人防护措施的使用等。在事故发生后,应尽快找被调查者搜集事故相关材料,并认真考证证人口述材料的真实程度。拍摄(摄影或录像)事故现场全貌和可能被清除或被践踏的痕迹,拍摄能够显示设备(施)、作业人员、受害人员、残骸等原始存息地,必要时绘出事故现场示意图、流程图、受害人员位置图等。

3.2事故原因分析方法

事故后果分析根据事故的后果形式、影响对象、影响范围等情况,确定事故的伤害、损失和(或)影响大小,能够量化的应该给出具体、准确的数量。事故类型分析依据事故后果分析的结论确定事故的详细类型,能够划分级别的应该给出事故的具体级别。事故直接原因是对事故的发生、发展起到最直接推动作用,并直接促成其发生的原因。事故直接原因分析就是通过对事故发生过程的分析,查找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不安全的行为”和“不安全的状态”。事故间接原因是导致事故直接原因发生或促进其引发事故的原因。间接原因不直接导致事故的发生,但可以影响事故直接原因的发生。事故间接原因分析就是通过对事故直接原因的分析,查找导致事故直接原因发生的原因和条件。事故系统原因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总体性、宏观性原因,是事故发生的基础性原因。事故系统原因分析就是通过对事故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的分析,查找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不规范之处,分析管理内容和管理方法中存在的缺陷或不健全之处,确定导致事故发生的一种或多种系统原因。

3.3事故责任分析方法

事故责任性质认定是分析确定事故发生是否有人为责任的工作。事故责任性质认定通常是根据有无人为责任对事故进行定性的,可以定性为“责任事故”或者“非责任事故”。当事故发生原因中存在人员违背自然规律、违反法律、法规、条例、规程、制度、标准等行为时,认定为“责任事故”。当事故发生原因中没有人员责任,而是由于不可抗拒自然因素或目前科学无法预测的原因导致的事故,认定为“非责任事故”。

结语

事故的调查需要充分的注重事件的次序和影响的因素,便于提出预防是事故再次发生和减少风险建立。对图标的阐述将利于鉴别信息的缺陷,促使事件次序展示的一目了然,因为其提供了关键的信息直观展示和收集、组织、集成证据的有机方法,使得调查组之间沟通的十分有利,这就比较有用。

参考文献

[1].侯连连.谈建筑物雷电防护技术[J].山西建筑,2023,43(23):134-136.

[2].刘文杰. 浅谈信息系统中低压供电系统的雷电防护[C]//.第六届粤西、北部湾区域气象合作会议暨气象灾害防御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2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