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质化验过程中误差的产生及控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8-15
/ 2

煤质化验过程中误差的产生及控制

王长友

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潘集第三煤矿 232001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煤化工行业有了很大进展,煤化工行业的发展中,煤质化验作为关键的环节之一,决定了煤炭生产的质量,在煤炭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中,该环节作为基础发挥了关键的作用。本文就煤质化验过程中误差的产生及控制措施进行研究,为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保障。

关键词:煤质;化验;误差;控制

引言

煤炭检测的目的是综合评价煤炭质量,使煤炭资源可以更好地服务于现代社会生产,因此如何强化煤炭检测的质量控制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内容。但是在实际上,由于煤炭成分复杂,并且质量检测过程也容易受到内外部因素影响,导致其检测结果出现误差。为避免上述问题发生,相关人员应深入贯彻煤炭检测的质量管理规范,最终达到消除误差的目的,这也是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

1煤质化验过程中发生误差的原因

1.1采样规范性不足

在煤质化验的过程中,之所以会出现误差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到采样过程的规范性不足导致的,采样的过程中形成了误差问题,将会导致最终的煤质化验结果准确性被破坏。煤质采样过程中,要确保采样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提高样品采集的科学性,将煤的整体质量和生产水平反映出来,为后续的煤炭检验工作、生产工作提供依据和支持。在采样工作的实践过程中,采样人员需要根据有关的国家标准要求,按照商品煤人工采样的标准方法,对不同的采样地点进行合理的分布规划,提高采样的效率。结合汽车、火车、船舶、煤堆、传送带等不同的采样地点的标准化采样需求,进行采样活动,确保采样的结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切忌随意地缩小采样范围。

1.2煤样制作环节问题

在煤样制作的过程中出现了操作不当等问题,对于煤质化验操作的结果将会产生直接的干扰,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在煤样制作的环节,出现了煤样破碎的现象,或是出现煤样混合均匀性不足的问题。技术人员在进行操作的过程中,通常会按照操作步骤的要求进行煤样制样活动,但是对于煤样原本的形态缺少保护,质量管理、误差控制的观念薄弱,在煤样制作中,没有关注煤炭原有的品貌,煤样制作过程,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不足,没有加强对煤炭品貌情况的密切关注,煤样发生了破损问题,出现了煤样结构性质上的变化,最终的煤质化验操作结果与实际的情况之间形成了较大的偏差,检测结果的代表性、准确性不足。在对煤样进行干燥处理,是针对环境温度进行控制采取的措施,效果不理想,破坏了煤样的品质,出现了破损问题,后续的煤样化验操作结果准确性受到干扰,形成了误差问题。

1.3分析化验形成误差

在煤质检验的过程中,需要获取多项检验指标的结果,确保煤质检验结果的全面性、准确性和科学性,每一项检验指标的分析过程均是不同的,采取的分析方法也各有差异,使用到了特定的测定仪器。在仪器设备的差异性和分析方法的差异性影响下,化验过程中形成煤质检验结果的误差风险,是无法完全避免的,例如采取仲裁分析法对缓慢灰化法的有关检验指标进行分析,采取例行分析法的方式,对快速灰化法进行处理,获取准确的化验指标、分析化验结果。在分析化验过程中产生的误差问题,可体现在多个不同的指标当中,对煤质检验最终的结果和后续的煤炭生产产生了负面影响。

2煤质化验误差的控制措施

2.1控制采样误差

在煤堆采样过程中,控制误差问题,需要结合煤堆的大小,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例如在小煤堆采样工作中,结合煤堆的大小和形状的不同,可以将工作面划分成多个区域,或是对煤堆的表面进行区域划分,再将若干的小面积小块划分开来,确保煤堆底部的小块与地面之间保持0.5m的距离。用随机采样法、系统采样法,对煤区的采样点位置和采样区的方位进行规划和设计,从每一个小块中取一个样品,包括全深度煤样或顶部煤样,也可以以深部煤样为主。采样过程中,若是遇到了非新工作面的情况时,则需要先将0.2m的表面层去除掉,再进行后续的采样作业,控制煤堆采样中的风险隐患。

2.2煤样制作误差的控制

煤样制作环节要做好风险问题的防控,利用有效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对煤样上的标签进行核对,做好编号处理和登记处理,将煤样的质量、粒度等信息参数标记清晰。在制作煤样活动开展之前,工作人员要根据有关的煤样制作规范要求进行筛选处理,将符合煤质化验要求的规格和性能的煤样筛选出来。利用到煤样制作环节,要保证制作煤样的过程中破碎环节操作的规范性,尽量达到一次破碎的目的,保证煤样的粒度达标,避免出现多次破碎的问题。对煤样加强缩分处理,该环节工作人员要保证搅拌的均匀性,保持煤样的粒度和质量达标。

2.3人员培训方案

在煤质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人员培训中应明确岗位责任方案,实验室全体工作人员应具有相应的工作绩效,包括煤质检测工作能力、仪器设备操作能力、检测结果评估能力等。因此在煤质检测中所有工作人员均持有检测技术颁发的岗位合格证,全体工作人员应严格执行质量规范,使全体工作人员都能认真执行煤质检测工作标准;所有新入职工作人员应建立监督与质量评估机制,避免检测结果失真。同时人员培训方案中应建立与之相匹配的奖惩制度与责任制度,实验中全体工作人员应正确划分内部分工属性,确保所有煤质检测工作均可追溯;对于煤质检测考核结果满意的人员提供嘉奖。

2.4成煤环境

显微煤岩组分是良好的成煤环境指标,一般情况下镜质组含量高多指示潮湿的还原环境,惰质组含量高则指示干燥的氧化环境。研究区煤样显微组分以镜质组为主要组分,表明煤层发育时期为滞留还原环境,覆水条件较好,凝胶化作用进行较充分。通常来说,煤灰中(Fe2O3+CaO+MgO)/(SiO2+Al2O3)(灰分指数K)、MgO/Al2O3、Al2O3/TiO2等能够很好地反映成煤环境[162O3+CaO+MgO)/(SiO2+Al2O3)介于0.03~0.22,属较弱还原型,介于0.23~1.23则属较强还原型。研究区煤的灰成分指数变化范围0.03~0.44,平均0.17,总体上灰成分指数小于0.22的约占72%,因此,大部分煤层成煤环境属于较弱的还原型。MgO/Al2O3对于古盐度的判别有重要的指示意义。镁铝比值(m=100×MgO/Al2O3)能够反映水体盐度,当镁铝比值小于1时反映水体盐度较小,比值介于1~10时对应为海陆过渡性沉积环境,比值在10~500范围内时,水体盐度较高,对应着海水沉积环境;当比值大于500时,高盐度的水体反映的是陆表海环境。

结语

误差是煤质化验工作中无法完全避免的问题,精细化理念下煤质化验工作的实践中,可以最大限度的对误差问题进行防控,减小误差风险,提高煤质化验的精细化水平,满足人类社会的生产需求、生活需求。在煤质化验的实践中,工作人员需要根据有关的标准要求,展开各项操作,对煤质化验的过程加强精准的控制,防范误差,控制误差,对各个环节要进行精准化的管控,提高煤质化验结果的精确度水平。确保煤炭生产可靠的质量,为煤炭企业实现长远、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奠定基础,推动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落地,强化我国的综合国力。

参考文献

[1]张峥嵘.神州煤业初采前深孔预裂爆破顶板弱化技术研究[J].山西煤炭,2022,42(2):47-53.

[2]李涛,常江,胡东升,等.激光雷达技术和摄影测量方法在无人机数字测图中的精度对比分析[J].山西煤炭,2022,42(2):80-86.

[3]胡正义,赵德星,王福龙,等.基于GIS与层次分析法的煤层顶板含水层富水性评价[J].山西煤炭,2022,42(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