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监护室新生儿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中实施可控风险因素多维度护理干预应用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8-14
/ 2

重症监护室新生儿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中实施可控风险因素多维度护理干预应用的效果分析

王雨

泗洪医院   江苏省宿迁市  223900

【摘要】目的:分析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ontinues the positive pressure to ventilate,CPAP)治疗重症监护室新生儿期间开展可控风险因素多维度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我院于2023年4月-2024年4月研究期间选择60例重症监护室新生儿开展研究,通过双盲法分为比较组(30例,普通护理)与分析组(30例,普通护理+可控风险因素多维度护理干预),研究指标为吸氧指数、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护理后分析组患儿吸氧指数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分析组患儿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控风险因素多维度护理干预对于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期间风险把控效果更为明显,可以明显提高重症监护室新生儿吸氧指数,应用价值高。

【关键词】吸氧指数;重症监护室新生儿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可控风险因素多维度护理干预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ontinues the positive pressure to ventilate,CPAP)能够显著改善重症监护室新生儿通气状况,是治疗重症监护室新生儿的主要方法,可以降低患儿气道阻力,扩张肺泡,提高气体交换率[1]。但重症监护室新生儿个人情况差异性大,配合开展可控风险因素多维度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更好地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鉴于此,我院于2023年4月-2024年4月研究期间选择60例重症监护室新生儿开展研究,分析可控风险因素多维度护理干预价值,成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资料

我院于2023年4月-2024年4月研究期间选择60例重症监护室新生儿开展研究,通过双盲法分为两组。比较组(30例),胎龄30~36周,均值(34.03±1.02)周;娩出方式,剖宫产19例,阴道产11例;体重1.02kg~1.98kg,均值(1.65±0.12)kg。分析组(30例),胎龄30~36周,均值(34.04±1.04)周;娩出方式,剖宫产20例,阴道产10例;体重1.01kg~1.99kg,均值(1.64±0.13)kg。均值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纳入标准:(1)符合重症监护室新生儿收治标准者;(2)所有患儿均知情同意各组治疗方案者。

    排除标准:(1)中途退出者;(2)濒死期者;(3)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禁忌者。

1.2研究方法

比较组(普通护理):(1)常规病情监测;(2)依据院内规定操作设备开展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3)注意管道管理,确保其固定牢靠、管道通畅,及时为患儿吸痰;(4)及时与患儿家属进行沟通病情,尽量满足其护理需求。

分析组(普通护理+可控风险因素多维度护理干预):(1)风险分析:结合既往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病例,分析患儿护理期间可能会因为管理不佳、患儿自身治疗耐受能力低下出现各项护理风险。(2)机制构建:依据已经分析的风险因素,制定对应的护理措施,并加强护理人员培训工作,提高其护理工作质量。(3)护理措施实施:第一,风险预警。每日进行多次查房,观察患儿皮肤状况、血氧指标,如果发现患儿情况不佳,则立即进行干预。第二,强化固定。使用纸尿裤和蓝光弹力眼罩对患儿的头部进行固定,并注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气管位置,尽量降低其对患儿的面部及鼻腔损伤,提升其舒适性。纸尿裤固定和蓝光弹力眼罩固定鼻导管过程中要注意调节松紧度,减轻对局部皮肤压力。第三,选择敷料。为患儿选择合适的敷料材质,并根据患儿面部情况进行精准裁剪,一般控制在3cm*3cm,并剪出对称小孔,并为患儿清理好呼吸道,将设备置入。第四,鼻腔保护。护理人员每日为患儿进行黏膜清理,及时将分泌物去除。第五,应激预防。护理人员尽量集中护理措施,注意室内温度变化,避免患儿感到寒冷不适,降低应激反应。第六,对新生儿腹部进行按摩,缓解CPAP吸氧引起的腹胀,避免患儿哭闹引起导管从鼻腔脱出。

1.3研究指标

指标一:吸氧指数。护理前与护理后24小时采集相关数据。

指标二:风险事件发生率。

1.4统计学分析

用SPSS 23.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卡方检验。P<0.05则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吸氧指数

护理后分析组患儿吸氧指数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吸氧指数()mmHg

组别

例数

护理前

护理后

比较组

30

187.12±41.03

320.12±10.12

分析组

30

189.13±42.49

353.12±11.05

t

0.1863

12.0628

P

0.8528

<0.001

2.2风险事件发生率

护理后分析组患儿风险事件发生率0.00%(0/0),比较组风险事件发生率13.33%(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4.2857,P=0.0384<0.05。

3 讨论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是临床中通过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系统辅助呼吸障碍患儿维持呼吸功能的有效方法,可以有效预防呼吸道塌陷,能够防止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病情持续进展。重症监护室新生儿基础情况差,治疗耐受性低,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期间风险加大。可控风险因素多维度护理干预措施属于风险把控护理措施,注重对可以预知的护理风险进行提前把控,从而提高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稳定性,多项研究均认可其临床风险控制效果[2~3]

分析研究数据:护理后分析组患儿吸氧指数明显更高,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更低。数据表明可控风险因素多维度护理干预对于重症监护室新生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期间效果明显。主要是因为可控风险因素多维度护理干预一方面能够对风险进行预见,另一方面是能够从多角度集合重症监护室护理资源预防风险发生,所以提高了患儿治疗期间的顺应性,减少了对患儿的刺激,并降低护理缺陷发生率。

    综上所述,重症监护室新生儿在可控风险因素多维度护理干预下开展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明显降低风险,并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科霞,林娇蓉,傅冬梅,等. 重症监护室新生儿CPAP治疗中行可控风险因素多维度护理干预鼻部皮肤保护作用实践研究[J]. 中国医药科学,2023,13(19):136-140.

[2] 司元元,王燕. 肠内营养干预联合强化风险护理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中的应用[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3,42(5):897-900.

[3] 黄颖兰. 新生儿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过程中通气压力不稳定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10):10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