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磁共振成像对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价值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8-12
/ 2

心脏磁共振成像对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价值研究

曾静

邵阳市中心医院   湖南邵阳    422000

摘要:目的:探讨心脏磁共振成像对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5月至2024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49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均实施超声心动图和心脏磁共振成像检查,对比分析诊断结果。结果:本研究中,49例患者的CMR检查,均清楚显示心肌增厚的范围及位置,准确测量室壁厚度,按标准诊断为肥厚型心肌病,其中16例检出心肌纤维化;超声心动图结果显示,5例患者未检出,诊断准确率为89.80%(44/49),左心侧壁及心尖部的测量准确性不如心脏磁共振成像。结论:心脏磁共振成像对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与评估优于超声心动图,可提供更多的形态学、组织学信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脏磁共振成像;肥厚型心肌病;诊断

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是一类以心肌肥大为主要病理特征的单基因遗传性心血管疾病,严重时可因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及低动力性限制性心肌运动而导致心功能不全[1]。早期诊断对病人的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心脏磁共振成像(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CMR)检查是一种无创、高分辨的影像技术,是目前诊断HCM最准确的检查方法,也是目前评估心肌纤维化首选的无创性影像学方法,已广泛用于心脏疾病的诊断与评价。CMR可精确测定心肌厚度,评价左心室功能,检测心室容积变化,定量评估心肌纤维化,有助于早期发现病变,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2]。超声心动图因其无创、简便、实时及重复性较好等优点,是目前HCM患者临床诊断、病情监测、治疗方法选择及治疗效果评价首选检查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将两者的对HCM诊断价值对比研究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5月至2024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49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男性37例(75.51%),女性12例(24.49%),年龄36-79岁,平均年龄(56.82±11.58)岁,病程2-4年,平均病程(3.47±0.39)年。所有患者均实施超声心动图和CMR检查(二者检查间隔时间≦ 14 天)。

1.2检查方法

超声心动图: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EPIQ7C,Philips公司和ACUSONSC2000,Siemens公司)检查,探头频率调整为2.0-3.5MHz,多普勒取样容积为3-10毫米,血流和声速的夹角是20°-60°。采用二维联合M型、多普勒频谱,患者保持平卧位,在呼吸平稳的状态下,进行多切面、多角度扫查,对左室舒张末径(LVD)、左房内径(LAD)、室间隔(IVS)、左室前壁、侧壁、后壁及心尖厚度、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LVST/LVPWT)等相关指标参数测定。

CMR:通过3.0T超导型CMR扫描仪(MAGNETOM Skyra,Siemens公司),梯度场强为45mT/m,梯度切换率为200T/m/s患者保持仰卧位,实施屏气法扫描,采用无线矢量心电门控及18通道相控阵表面线圈。形态学扫描:黑血序列;电影:TrueFISP序列,常规二腔心、四腔心、三腔心、短轴位;静息态灌注:Turbo Flash序列,三层短轴、一层四腔,1分钟采集60期;延迟强化:IR-Turbo Flash,定位复制电影序列,延迟10-15分钟。扫描流程:手动定位,分别按形态学、电影、灌注、延迟强化依次完成扫描。数据处理使用西门子公司半自动心脏分析软件。

1.3观察指标

左室壁肥厚,舒张期厚度≥15mm,室间隔与左室后壁厚度比≥1.3,有家族史者厚度≥13mm,并排除引起心脏负荷增加的其他疾病,如高血压、瓣膜病等。

1.4图像分析

两位具有2年以上CMR诊断经验的心胸组放射科副主任医师分别测量HCM患者CMR检查心脏舒张末期各节段左心室壁不同节段心肌厚度,观察延迟强化特点,评价左室流出道梗阻情况,意见不一致的共同商量后确定。5年以上心脏超声经验的主治以上职称医师,观察并记录HCM患者超声心动图检查心脏舒张末期左心室壁不同节段心肌厚度及左室流出道梗阻的情况。以各壁最厚处数据纳入对比分析。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分析工具使用SPSS Ver23.0软件,计量资料用(均值±标准差)()表示,组间资料的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 组间资料的比较采用 Fisher 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种检查方式对心室各壁厚度的测定结果对比

CMR测定室壁侧壁、心尖部的结果比超声心动图更准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种检查方式测定心室各壁厚度对比(

部位

室壁厚度(mm)

P

CMR

超声心动图

室间隔

17.82±5.20

17.86±4.35

0.726

左室前壁

13.25±6.18

12.11±4.36

0.451

左室侧壁

12.08±3.89

13.89±5.78

0.027

左室后壁

12.39±3.02

11.26±3.87

0.390

心尖部

18.05±4.92

13.89±6.83

0.013

2.2两种方式检查诊断结果对比

核磁共振成像对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敏感性高于超声心动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种方式检查诊断结果对比(%)

检查方式

n

检出

未检出

检出率

核磁共振成像

49

49

0

100.00

超声心动图

49

44

5

89.80

X2

6.483

15.822

P

0.028

3讨论

心脏磁共振成像(CMR)是一种无创、高分辨的影像技术,可用于诊断肥厚型心肌病(HCM),因其可提供完整的结构、功能、组织特征和代谢活动等信息,已成为目前诊断肥厚性心肌病的重要手段之一。肥厚型心肌病的主要特点是心肌局部或弥漫性肥大,尤以室间隔增厚、左心室壁增厚为主[3]。CMR因其高分辨率,可精确测量心肌各部位的厚度,尤其是对心尖部肥厚型心肌病超声心动图等声窗差难以显示的部位,本研究显示CMR对左室侧壁与心尖部的心肌准确性优于超声心动图(表1),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HCM诊断标准为心室壁舒张期壁厚度大于15mm,肥厚区与周围正常心肌之比大于1.3,并排除引起心脏负荷增加的其他疾病,如高血压、瓣膜病等。CMR诊断敏感性优于超声心动图,有统计学意义。磁共振成像不仅可以显示心肌肥厚区形态,而且可以评价心室收缩、舒张功能,揭示局部左心室运动失调现象,对了解肥厚性心肌病心脏功能障碍的发生机制具有重要意义[4]。利用电影序列(cine-CMR)技术,可以观察到心脏腔室的动态改变,包括心室变小、变形和狭窄等。CMR延迟强化(LGE)可显示心肌纤维化、瘢痕等病理改变(本组16/49,32.6%),而这些改变是HCM患者心律失常及心功能下降的关键因素,也是预测心源性猝死的独立风险因素。LGE可为心肌损害提供直接证据,有助于区别肥厚型心肌病和其他原因导致的心肌肥大,例如高血压性心脏病等。心肌灌注成像、T1 mapping、细胞外容积(ECV)等新技术的应用,可更好地反映心肌代谢状态及微循环功能,为肥厚型心肌病的发病机制及个性化治疗提供新的思路[5]

总之,CMR多参数、多平面及多模态成像可以一站式综合评估HCM患者心脏形态结构、功能、血流动力学、微循环障碍及心肌纤维化等信息,与超声心动图相比,CMR对HCM的诊断和测量优于超声心动图,对于诊断特殊部位的肥厚和不典型的肥厚更为准确和敏感,有助于识别更多超声心动图检查不能识别或容易漏诊的HCM表型,在形态学、组织学及容量评估方面可提供更多信息辅助临床诊断及决策,是目前HCM最敏感、可靠的无创诊断方法,值得推广应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1]喻诗琴, 赵世华. 磁共振成像在肥厚型心肌病诊断中的应用 [J] .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9, 47(6) : 508-512.

[2]肖明,赵子龙,常伟萍.超声心动图与磁共振成像对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4,8(4):130-132.

[3]李玉林,范伟雄,程亚宝.CMR成像诊断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价值[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3):51-53.

[4]陈君美,艾慧俊,戴丽雅等.超声心动图联合心脏核磁共振成像在肥厚型心肌病不同亚型临床管理中的应用[J].心电与循环,2023,42(1):61-65.

[5]宋雷,邹玉宝,李新立等.中国成人肥厚型心肌病诊断与治疗指南 2023[J].中国循环杂志 2023 年 1 月 第 38 卷 第 1 期(总第 295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