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居家康复对脑卒中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8-10
/ 3

智能化居家康复对脑卒中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疗效观察

倪润周楠王俊(通讯作者)

上海市长宁区仙霞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  200000

摘要目的:应用智能化居家康复对脑卒中残疾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在仙霞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签约残疾人中脑卒中残疾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45例,对照组给予家医签约常规临床治疗管理,自行进行常规康复治疗与康复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智能化居家康复干预。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Berg平衡量表(BBS)和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简表(WHO QOL-BRIEF)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对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平衡功能和生存质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对象MBI和BBS及WHO QOL-BRIEF评分差异性不明显(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治疗后高于治疗前(P<0.01),对照组治疗后高于治疗前(P<0.05),组间治疗后MBI和BBS及WHO QOL-BRIEF评分比较(均P<0.05)。结论:脑卒中残疾者应用智能化居家康复能很好地改善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脑卒中;智能化居家康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脑卒中是我国成年人致死、致残的首位病因,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和复发率高的特点[1],是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2]。有研究指出[3],我国脑卒中现有患病人数1000万以上,发病率以每年8.7%的速度增长,脑卒中导致我国人群的残疾率高达75%[4],而其遗留的诸多功能障碍中,以运动功能障碍最为常见[5],其中约二分之一以上的患者存在上肢功能障碍,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造成很大影响;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所表现出的异常步态和姿势、平衡功能下降,妨碍了正常下肢运动模式的形成,大大增加了跌倒风险[6],导致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下降,延缓回归社会进程。因此,如何安全、高效改善脑卒中患者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技巧成为临床的关注重点。

依托社区医院(示范性社区康复中心)“康复之家”,采用家医签约与“康复-公卫联盟”的社区康复服务模式,对存在功能障碍的残疾人群体进行全周期智能化康复服务和健康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上述背景,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目前本中心已签约的脑卒中偏瘫的残疾患者90例,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所有对象均在治疗前要签署知情同意书。入选标准:符合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确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7],经CT或MRI证实;病情稳定,病程3年以上;年龄大于35岁小于75岁;无严重认知障碍;无其他影响康复治疗的严重并发症,如心衰史、严重肺部感染等;自愿参与本研究者。排除标准:病情不稳定患者;脑卒中再发者;存在神志不清者或伴有明显认知障碍、精神障碍者;其他系统合并严重疾病者,影响康复治疗者;其他重症患者。剔除标准:不符合纳入标准,治疗过程中自行退出、无法访问、自然脱落者。两组对象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病程、中风类型等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对象资料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2组患者一般临床情况比较

组别

例数

性别

年龄(岁)

病程(年)

身高(cm)

体重kg

脑卒中类型(例)

患侧肢体(例)

脑出血

脑梗死

观察组

45

25

20

53.7±6.7

3.17±0.87

167.6±7.3

68.7±5.8

25

20

23

22

对照组

45

24

21

52.6±6.8

3.36±0.35

168.1±6.7

69.3±5.6

23

22

22

23

t值

0.512

0.345

0.317

0.134

0.398

0.587

0.512

P

0.437

0.533

0.322

0.149

0.421

0.639

0.556

1.2 方法

所有对象应用全周期智能化康复与健康管理平台为签约残疾人提供康复与健康管理服务。由家庭医生、康复医师、治疗师、公卫健康管理员、护士等组成的团队,成立健康跟进监管小组。对照组给予家医签约常规临床治疗管理,自行进行常规康复治疗与一般康复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智能化居家康复干预(包括成立智能化训练小组,为签约残疾人提供临床诊疗、精准康复评估、个性化训练方案、科普讲座、指导训练及全周期健康管理等)。具体通过智能化管理平台进行管理,包括硬件(电脑、运动手环、智能手机、其他配件等)和软件(智能化管理系统和钉钉管理系统等)。治疗时间四周,3次/w,共12次。在治疗前和治疗四周后进行疗效评估[8]

1.3 评价标准

应用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应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研究对象的平衡功能[9]。应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简表(WHO QOL—BRIEF)评估残疾人的生存质量。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由同一人员对患者进行评定。

1.4 统计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整理与统计学分析。数据采用()形式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数据采用配对样本和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2 结果

治疗前两组对象MBI和BBS及WHO QOL-BRIEF评分差异性不明显(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治疗后高于治疗前(P<0.01),对照组治疗后高于治疗前(P<0.05),组间治疗后MBI和BBS及WHO QOL-BRIEF评分比较(均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平衡功能和生存质量评分比较(

指标

组别

例数

训练前

训练后

t值

P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MBI

观察组

45

30.12±1.31

79.36±1.35

36.132

0.009

对照组

45

29.96±0.92

52.13±1.31

17.737

0.037

t值

0.931

23.211

P

0.522

0.025

平衡功能(BBS)

观察组

45

11.12±1.34

41.19±1.62

26.251

0.009

对照组

45

10.96±0.94

24.13±1.21

11.237

0.036

t值

0.831

21.371

P

0.537

0.023

生存质量(WHO QOL-BRIEF)

观察组

45

35.91±1.17

96.97±5.12

45.323

0.008

对照组

45

36.15±1.21

55.63±1.71

29.872

0.022

t值

0.863

43.823

P

0.603

0.021

注:组内训练前后比较,P<0.05,P<0.01;组间训练后比较,P<0.05


3 讨论

脑卒中后存在诸多功能障碍,而功能的恢复主要依赖于脑结构与功能的可塑性[10]。目前的运动训练多为居家式康复锻炼[11],主要由家属或护理员帮助对象进行康复训练,无法确保规范性和有效性。脑卒中残疾者存在感觉功能和运动能力的问题,各种床上活动能力不足,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平衡能力下降等影响其生活质量,因此如何进行正确有效智能化居家康复管理是关键。可通过采用智能化居家康复干预促进其平衡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技巧得到改善,减少其对社会和家庭的依赖,降低和减少医疗负担,对提高生存质量降低致残率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结果可见,治疗前两组患者MBI和BBS及WHO QOL-BRIEF评分无显著性差异,观察组在智能化居家康复干预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平衡功能和生存质量评分高于治疗前,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平衡功能和生存质量评分也高于治疗前,但观察组的MBI和BBS及WHO QOL-BRIEF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由此结果可见智能化居家康复干预后优于常规管理。

脑卒中残疾者进行有效的智能化居家康复管理能显著改善平衡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技巧,将正确有效的智能化居家康复管理干预应用到临床实践中具有很好的价值,为脑卒中残疾者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提供了一个新思路,可以为其提供更多的帮助。让辖区内的残疾人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精准的康复服务和健康管理,提高残疾人健康水平,降低并发症用药比例,减轻家庭和社会依赖和负担,从而提升其功能能力水平和生活质量。快速复制和布局,以点带面,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满足广大残疾人对美好生活需要的追求,形成社区康复服务模式品牌。


参考文献

[1]王陇德,刘建民,杨弋,等.我国脑卒中防治仍面临巨大挑战——《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8》概要[J].中国循环杂志,2019,34(02):105-119.

[2]GBD 2016 Causes of Death Collaborators. Global, regional, and national age- sex specific mortality for 264 causes of death, 1980- 2016: 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6[J].Lancet,2017,390(10100):1151-1210.

[3]《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编写组.《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9》概要[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20,17(5):272-281.

[4]董强,郭起浩,罗本燕,等.卒中后认知障碍管理专家共识[J].中国卒中杂志,2017,12(6):519-531.

[5]Winstein CJ, Stein J, Arena R, et al. Correction to: guide lines for adult stroke rehabilitation and recovery: a guide line fo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 sociation/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J].Stroke

,2017,48(12):e369.

[6]Pundik S, McCabe J, Skelly M, et al.Association of spasticity and motor dysfunction in chronic stroke [J].Ann Phys Rehabil Med,2019,62(6):397-402.

[7]缪鸿石,朱镛连.脑卒中的康复评定和治疗[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6:141-148.

[8]王玉龙.康复评定[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92-293.

[9]金冬梅,燕铁斌,曾海辉.Berg平衡量表的效度和信度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3,18(1):25-26.

[10]Yukihiro H.Brain plasticity and rehabilitation in stroke patients[J].Journal of Nippon Medical School,2015,82(1):4-13.

[11]Vloothuis JD, Mulder M, Veerbeek JM, et al.Caregiver-mediated exercises for improving outcomes after stroke[J].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16,12:1-113.

作者简介倪润(1976.11-),女,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康复护理。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3年度上海市残疾人联合会政策研究项目立项课题:项目编号:(2023ZC1007),基于残疾人家医签约与“康复-公卫联盟”模式的全周期智能化康复与健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