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提升我国耕地保护实效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8-09
/ 2

新时期提升我国耕地保护实效的探讨

黄树斌

东莞市自然资源局桥头分局

摘要:新时期,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经济发展压力持续增加,加剧了对耕地资源的占用和压力,使耕地保护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耕地资源是我国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保护耕地资源关乎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鉴于此,本文从多个角度入手,系统分析新时期提升我国耕地保护实效的有效途径,提高当代耕地保护工作的有效性,实现我国农业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关键词:耕地保护;政策法制;保护认知;土地规划;耕地红线

耕地保护实效指的是通过有效的管理、政策和措施,最大限度地保护和利用耕地资源,确保其长期的生产力和可持续利用能力。通过深入分析政策法制的健全与实施、保护认知的提升以及土地规划的统筹,探索有效的耕地保护路径和措施,提升保护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强化政策法制意味着在法律层面确立耕地保护的法律地位和管理框架,为保护工作提供有力支持。提升保护认知则是通过教育和宣传,增强社会各界对耕地保护重要性的理解和支持,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统筹土地规划则是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最大限度地保障耕地的总体面积和质量,避免因城市化进程对耕地的不可逆损害。生态修复可以恢复耕地的生态功能,有效提升土壤质量和农作物产量。

一、强化政策法制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耕地面临着城市化、工业化等多重压力,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支持和保障耕地保护工作。政策法规应该具备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能够有效规范土地利用行为,防止非法占用和破坏。通过设立耕地保护红线和生态补偿机制,明确禁止在核心农田和重要农田区域以外开发建设,从源头上控制耕地资源的流失和破坏[1]。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不同地区和不同情况,制定灵活有效的征收补偿政策,保证农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同时增强其参与保护耕地的积极性。针对耕地保护中的违法行为,需要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对违规开垦、非法占用等行为进行严厉处罚,形成威慑效应,维护耕地生态安全和资源可持续利用。对于违法占用耕地的单位和个人,可以采取罚款、行政处罚甚至刑事责任追究等措施,以确保政策法规的严肃性和执行力度。

二、提升保护认知

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如举办耕地保护知识讲座、发布耕地保护宣传资料、开展耕地保护主题的宣传片和微信公众号推文等,向广大农民群众普及耕地保护的基本知识、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特别是要针对农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和地方特点,采用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方式进行解说和推广,增强他们对耕地保护的理解和认同感,激发他们的保护意识和积极性[2]。社会组织在耕地保护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发挥组织动员、宣传引导、监督评估等功能。政府应当支持和鼓励各类农业合作社、乡村文化站、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组织参与到耕地保护工作中来,通过组织开展志愿者活动、组织田间学习和经验交流等形式,增强农民群众的主体意识和参与度。建立起基层治理机制,加强乡村治理能力和水平,制定建立健全的耕地保护工作队伍和监督机制,实现耕地保护政策的有效贯彻和执行,有效地推动耕地保护工作向纵深发展,在保护认知层面形成长效机制,为耕地保护的长远实效奠定坚实基础。

三、统筹土地规划

加强耕地资源的精细化管理和规划,确保耕地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发展的需要,耕地资源面临着日益加剧的压力,通过建立健全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体系,可以明确耕地保护的优先地位和战略意义,严格控制城市扩展对耕地资源的占用,确保耕地面积稳定和质量提升。制定严格的土地利用政策和规范,限制非农建设用地的扩展,确保每年新增耕地面积不少于总耕地面积的一定比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3]。推动耕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实现土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效益最大化。通过加强耕地科学管理和技术创新,采用现代化农业技术和设施,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产量稳定性,降低农业生产对耕地的压力和依赖程度。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智能化农业装备,提升土地的综合生产力和资源利用效率,保障农民的生计安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对耕地资源的生态保护和环境监测,遏制耕地荒漠化、土壤污染等问题,确保耕地生态功能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四、严守耕地红线

传统耕地监测往往依赖于人工勘察和定期检查,效率低下且容易受制于地理、人力等因素,随着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可以实现对耕地的精准监测和实时更新。利用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及时获取耕地变化数据,结合人工智能算法进行分析,可以精准识别出非法占用耕地的行为,提升执法的效率和准确性;利用遥感影像识别耕地保护区域内的建设活动,及时采取措施阻止违法行为,从根本上保护好每一寸耕地[4]。耕地红线涉及多个部门和地方的管理责任,各级政府要建立起有效的协调机制和信息共享平台。由农业、国土规划、环保等部门共同参与,形成联合执法的工作机制,确保各项政策和措施有序推进。还可以建立耕地资源数据库,实现信息的集中管理和共享,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五、加大生态修复力度

传统农业生产中,长期的耕作和化肥农药的使用导致了土壤质量下降和生态系统失衡的问题,应引入生态植被恢复项目,如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大力推广多层次、多功能的农田生态系统。在黄土高原等脆弱生态区域,通过种植草本植物和乔木,形成稳定的植被覆盖,有效防止水土流失,提高土壤保持能力和抗灾能力,这些生态植被还能够吸收大量CO2,有利于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的双赢[5]。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如利用生物肥料和生物防治技术替代化学肥料和农药的使用,减少农药残留和土壤污染,保护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引入益生菌和固氮菌等有益微生物,改善土壤结构和养分供应,增强土壤抗病能力和保水保肥能力,提高耕地的生产力和生态稳定性。生物技术还能够应用于污染土壤的修复,如利用植物修复技术和土壤修复菌株,有效降解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恢复土壤生态功能,为农业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6]

结束语:

研究结论表明,强化政策法制可以有效规范耕地占用行为,加强对耕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提升保护认知有助于凝聚社会共识,推动全民参与保护行动;统筹土地规划能够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下,实现农业生产与城市建设的协调发展。未来,应进一步完善耕地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加大监督执法力度,提升政策的执行力和可操作性;加大公众教育力度,培养广泛的耕地保护意识和行动;推动科技创新,提升耕地资源利用效率和土地生态质量,实现农业现代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机统一;加大生态修复力度,可以有效改善耕地生态环境,保护土壤资源,提高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和抗灾能力。

参考文献:

[1]郭红梅.新时期提升我国耕地保护实效的有效思考[J].农村实用技术,2023(4):31-32.

[2]耿卓,王洪广.新时代耕地保护的法治化进路[J].甘肃社会科学,2024(1):124-134.

[3]陈美球,王检萍.保障农民利益是提升耕地保护实效的关键[J].中国土地,2023(10):28-30.

[4]谢雍江.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技术措施及其应用[J].数字化用户,2024(7):295-296.

[5]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推动耕地保护建设高质量发展[J].中国农业综合开发,2023(3):1.

[6]吉林省四平市农业农村局.四平市坚持多向发力多措并举扎实推进黑土地保护利用取得实效[J].中国农业综合开发,2022(2):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