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执行力对提高学校管理效率的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8-08
/ 2

浅谈执行力对提高学校管理效率的作用

黄鹏云

(福州第三十中学 福建  福州  350008)

许多学校都有自己的办学理念、目标设想等发展战略,但真正落实到行动的却少之又少,发展的战略写在纸上、贴在墙上、说在嘴上。为什么精心设计的决策、措施、办法,未能产生理想的绩效?根本的原因在于方案落实不到行动上。学校的发展速度要加快、效益要增长、管理要提升,除了要有好的决策班子、好的发展战略、好的管理体系外,更重要的是要有中层的执行力,即中层理解并组织实施的能力。相对于决策层定位于“做正确的事”来说,作为执行层的定位应该是“做事正确”;相对于操作层“做事正确”的定位来说,作为执行层的定位又应该是“做正确的事”。一句话:中层既是执行者,又是领导者。他们的作用发挥得好,是联系的一座桥梁;发挥得不好,是横在两者之间的一堵墙。决策层对各种方案的认可,需要得到中层的严格执行和组织实施。如果全体中层队伍的执行力很弱,与决策方案无法相匹配,那么各种方案是无法实施成功的。决策方案在执行的过程当中,标准渐渐降低、甚至完全走样,越到后面离原定的标准越远。很多校长都乐于做决定,布置任务,但真正有效的管理者却都擅长使布置下去的任务和做出的决定得以执行。要改善执行部门的执行力,就要把工作重点放在这个部门的管理者身上。而目前中层执行力不强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决策方案在执行的过程当中,标准渐渐降低、甚至走样,越到后面离原定的标准越远。

2、计划在执行过程当中,经常延误,有些工作甚至不了了之,严重影响了计划的执行速度。

3、制定的一些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力度越来越小,没有成效。

因此作为一名执行者要提高执行力必须加强以下方面修养:

1、执行力首要的是具有使命感、责任感。

执行力,就个人而言,就是把想干的事干成功的能力。执行力的强弱取决于两个要素即个人能力和工作态度,能力是基础,态度是关键。所以,提升执行力,一方面是要通过加强学习和实践锻炼来增强自身素质,而更重要的则是端正工作态度。认真负责、富有责任心的工作态度是做好所有工作的第一要素。现代管理理论认为,执行力就是任用会执行的人。会执行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态度,二是能力。目前体制下,学校不能轻易改变人员的结构,但是能够人员改变的思想和态度,培养他们的能力。现在我们管理队伍中有许多消极的态度。一是自满。自我满足、自我欣赏的意识过于强烈,看不到自己的差距和不足,看不到教育形式的发展,不虚心,不愿学。二是畏难。现代管理的难度确实增加了,要求提高了,有些中层面对困难和矛盾,不是积极主动想办法,而是怨天尤人,消极等待,束手无策,把困难当成工作不力的理由。三是保守。面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新挑战,不思进取,按部就班,思路狭隘,方法陈旧,对决策层的精神片面理解、被动执行,工作打不开局面,面貌得不到改变。四是飘浮。以上这些问题和现象,尽管并不十分严重,但如果长此以往,任其蔓延,其消极影响就会与日俱增,最终将会耽误学校的发展。因此,强调态度决定一切,变“要我去做”为“我要去做”,这样执行力就会大大增强。有了责任心,干工作就会热心、用心、尽心,就会精益求精,就会积极主动地想办法、出主意、拿措施、抓落实,执行就会没有任何借口。只为成功找办法,不为失败找理由。

2、执行力的前提是对工作安排的充分理解,“正确的做事”。

作为管理者做任何一件事以前,一定要先弄清楚决策层的思路,然后以此为目标来把握做事的方向,这一点很重要,千万不要一知半解就开始埋头苦干,到头来力没少出、活没少干,但结果是事倍功半,甚至前功尽弃。要清楚悟透一件事,胜过草率做十件事,并且会事半功倍。我们首要的是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执行方案,使其具备可执行性、可操作性,其次要具备判断能力,判断对于部门管理者来说非常重要,执行“正确”的事情,至少保证正确的方向。现在学校面临的问题错综复杂,常常需要部门管理者去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因果关系,从而找到问题的真正症结所在,并提出解决方案。这就要求洞察先机,未雨绸缪。要清楚这样才能化危机为转机,最后变成良机。

3、执行力要有系统的管理做支持。

从管理层面上来说,给执行人员提供有操作的平台,有科学的薪酬体系和绩效考核制度,工作标准清晰,目标明确;从执行层面上来说,中层干部靠什么执行任务。制度以及内部运行机制是企业管理保持和谐、稳定和步调一致所必需的行为规范,必须有一套高效的制度作为抓手,以实现管理效益的最大化。制度文本虽然是静态的,但是其本身蕴涵着企业文化的理念和传统。按照制度办事不是让中层干部成为制度的“奴隶”,中层干部准确理解制度并灵活执行,是执行力最直接的体现。

很多学校不是没有好的制度,之间的差距在于对制度是否坚强有力地执行。有的制度只是纸质的文本,只是口头的要求,没有内化为教职工的行为规范。有的只有计划和总结,没有过程和检查,明显过于浮躁。有的执行制度因人而异,没有掌握“对事不对人”的原则,制度的公正性和持久性就令人怀疑。

4、部门管理者要善于反思,执行并不排斥创新

列宁说过,当一个人学会反思,那么他离伟大也就不远了,我们很善于总结,总是满足于“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总把目标定得很低,强调这样那样的客观因素,总怕自己完不成,对执行力的把握没有很高的标准。总是满足于后面还有谁不如自己,而很少去研究前面都有谁,自己能否超越他们。我们要善于把总结提到反思的高度,在成功时不沾沾自喜,在失误时勇于承担责任,推卸责任是一种比失误更严重的错误。反思是自我评估、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的基础。平时要习惯自省反思,要坚持对自己在学习、工作过程中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虚心听取他人对自已和团队工作的评价,提炼成功经验,析透问题根源,查找失败教训,明确改进措施,作为今后工作的启迪和借鉴,切实提高执行力。

执行不排斥创新,恰恰相反,在执行工作中结合工作实际、岗位需要赋予执行工作更丰富的内容,而不是简单的死搬硬套。执行工作更需要策略.创新是衡量是否有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标志,要提高执行力,除了要具备以上这些能力外,更重要的还要时时、事事都有强烈的创新意识,这就需要不断地学习,而这种学习与大学里那种单纯以掌握知识为主的学习是很不一祥的,要求把工作的过程本身当作一个系统的学习过程,不断地从工作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就是向创新迈进的过程。因此,我们做任何一件事都可以认真想一想,有没有创新的方法使执行的力度更大、速度更快、效果更好。要清楚创新无极限,唯有创新,才能生存。

6、执行力要有文化做基础。

“力”是合力,是方向。我们不是英雄,更需要整个团队的配合,它对部门的首要要求就是配合力。一个部门领导提高完成任务执行力的过程,其实也就是提高自身对部门员工领导力的过程。因为要提高执行部门的执行力,不是光靠一人所能完成的,而是要靠带领部门所有员工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的。说到底,对上提高执行力、对下就要提升领导力。领导也很简单,就是四件事:一是用人,用人所长、容人所短;二是激励,通过正面激励,引导下属往前跑,通过负面激励,推着下属往前走,三是工作安排不可能也没必要事无巨细,各种细节考虑周全。工作中总有一些空隙或重叠,是部门之间的一些工作,各部门不推诿,主动承担责任,就是执行力到位。四是要求领导者具有权威。部门领导不仅在组织中作为思想上的领导,行动上的示范,更重要的是专业上的引领。

总之,执行力就是学校的核心的竞争力。执行不是简单的服从。执行力的提高要让部门领导具有创造性,在贯彻决策的过程中要重内涵,求实效,坚持以质量为本;重规律,求发展,坚持以成长为本;在落实工作的过程中要有超前发展、持续发展、协调发展、整体发展的意识,能够根据工作中出现的情境积极采取创造性的处理问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