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专业“现代建筑思潮与流派”课程的思政创新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8-08
/ 2

建筑学专业“现代建筑思潮与流派”课程的思政创新探讨

万力

360102198410193316

摘要:在当今社会,建筑学专业不仅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更是承载着深厚文化内涵与社会责任的学科。现代建筑思潮与流派课程,作为建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需要传授学生关于建筑设计与理论的知识,更应当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通过这门课程,学生可以了解到建筑不仅仅是物质空间的创造,更是社会文化、历史传承和人类精神追求的体现。将思政教育与现代建筑思潮与流派相结合,不仅能够丰富课程内容,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激发他们对建筑事业的热爱和对社会发展的贡献意识。

关键词:建筑学专业;“现代建筑思潮与流派”课程;思政创新

引言

现代建筑思潮与流派课程的学习,对于建筑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是理解建筑发展脉络、把握设计趋势的重要途径。仅仅停留在技术和理论层面的教学是不够的。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建筑学教育应当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通过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建筑与社会、环境、文化等多方面的关系,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和人生观,还能够使他们在未来的建筑实践中,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推动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现代建筑思潮与流派简介

(一)现代建筑思潮简介

现代建筑思潮涵盖了多种理念,其中功能主义强调建筑的实用性和功能性,认为形式应追随功能。结构主义则关注建筑结构的表现,强调结构元素的清晰展示。生态建筑思潮注重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提倡可持续性和环保材料的使用。后现代主义建筑则反对现代主义的单一性和理性主义,追求多样性、装饰性和历史元素的融合。这些思潮共同推动了建筑设计的创新和发展,反映了社会和技术的进步。

(二)现代建筑流派分析

国际风格是现代建筑的一个重要流派,它强调简洁的线条、功能性和材料的纯粹性,代表作品如勒·柯布西耶的萨伏伊别墅。粗野主义建筑以其粗犷的混凝土表面和未加修饰的结构细节为特征,如英国的国家剧院。解构主义建筑流派挑战传统的形式和结构规则,通过非线性和不规则的设计表达新的建筑理念,代表人物如弗兰克·盖里。新古典主义建筑则回归古典美学,结合现代技术,创造出既有历史感又不失现代感的建筑作品,如理查德·迈耶的作品。这些流派展示了建筑设计的多样性和深度,影响着全球的建筑实践。

二、现代建筑思潮与流派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融入

(一)结合中国传统建筑文化

在中国现代建筑思潮与流派课程中,融入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是重要的思政元素。中国传统建筑强调天人合一的理念,注重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如园林建筑中的借景手法。传统建筑中的对称、均衡和节奏感,以及对材料和工艺的精细追求,都是现代建筑设计可以借鉴的宝贵资源。通过学习传统建筑文化,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同时激发创新思维,将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作品。

(二)强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在现代建筑思潮与流派课程中,强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可持续发展要求建筑设计不仅要考虑当前的需求,还要考虑对未来环境和社会的影响。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应认识到建筑行业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方面的重要责任,培养绿色设计的意识和能力,为建设生态文明社会贡献力量。

(三)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与民生需求

现代建筑思潮与流派课程中,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与民生需求是思政教育的关键环节。建筑不仅是艺术和技术的结合,更是服务于人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课程应鼓励学生关注住房问题、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融合、公共空间的可及性等社会问题,以及老年人和残障人士的特殊需求。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项目,学生可以学习如何将社会责任融入设计中,创造出既美观又实用,且能够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建筑作品,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服务意识。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

(一)结合案例分析的思政教育

在现代建筑思潮与流派课程的教学实践中,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融入思政教育,已被证明是一种高效的教学策略。此方法通过详细探讨国内外标志性建筑案例,不仅深化学生对建筑设计技术层面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启发学生洞察建筑作品所承载的深层社会文化意义及道德伦理视角。以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鸟巢”为例,其独特的设计不仅展示了现代建筑技术的创新,更是一个融合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的典范。通过对此类案例的分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讨如何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巧妙地结合本土文化元素,同时强调建筑项目对社会公共利益的影响。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增强了学生的专业技能,也促进了他们思政素养的提升,帮助他们建立起符合时代要求的价值观和职业道德标准。

(二)实践教学中的思政融入

在现代建筑思潮与流派的教学体系中,实践教学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是传授专业知识的有效手段,更是进行思政教育的宝贵机会。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学生有机会深入参与真实建筑项目的设计与执行过程,从而切身感受建筑设计对社会结构和自然环境的深远影响。教师的角色在此过程中尤为关键,他们应当引导学生关注建筑的可持续性发展、社会包容性的体现以及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创新。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在设计过程中融入节能减排的理念、推广无障碍设计的实践,以及考虑其他社会层面的需求。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增强自身的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够逐步培养起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从而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教学的有机结合,达到教育目标的全面提升。

(三)跨学科融合的思政教育

跨学科融合的思政教育是现代建筑思潮与流派课程中的一种创新教学方法。建筑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与城市规划、环境科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跨学科的知识和视角,帮助学生从更广阔的视野理解建筑的社会文化意义和生态伦理责任。结合城市社会学分析建筑对城市空间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影响,或者结合环境科学探讨建筑设计中的绿色技术和生态策略。通过跨学科的学习,学生能够形成全面的知识结构,提升综合素养,更好地应对未来建筑行业的挑战。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建筑思潮与流派课程的思政创新,是建筑学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通过在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还能够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这种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对于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建筑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未来,我们应当继续深化课程思政建设,不断创新教学方法,确保建筑学专业教育既能够传承经典,又能够引领时代,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有理想、有担当的建筑师。

参考文献

[1]崔昊夫,管斌君.建筑学专业“现代建筑思潮与流派”课程的思政创新探讨[J].宁波开放大学学报,2020,22(02):91-96

[2]张娜,曲亮,庄敬宜.建筑学专业实践课程与思政融合构建分析[J].安徽建筑,2020,31(03):129-130

[3]孙佳宁.“协同育人”背景下建筑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的探究[J].重庆建筑,2020,22(07):73-76

[4]武悦.建筑学高年级设计类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路径探析[C]//教育部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中国矿业大学.2022中国高等学校建筑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哈尔滨工业大学;,2022:3

[5]桂汪洋,吴扬扬.课程思政理念下建筑学专业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建设教育,2022,(02):132-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