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川崎病临床诊疗进展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8-02
/ 2

小儿川崎病临床诊疗进展研究

                              雷军

武胜县中医医院儿科 四川广安  638400

摘要:目的:探讨口服泼尼松联合阿司匹林和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纳入2018年6月至2023年6月武胜县中医医院儿科确诊的川崎病患儿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实验组给予阿司匹林+丙种球蛋白+口服泼尼松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丙种球蛋白治疗,两组均治疗14天。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WBC、CRP、ESR、PLT)、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65.00%)(P<0.05)。实验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01)。治疗后,实验组WBC、CRP、ESR、PLT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01)。两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泼尼松联合阿司匹林和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可有效提升临床效果,改善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且安全性高。

关键词:川崎病;泼尼松;阿司匹林;丙种球蛋白;临床疗效

引言

川崎病是一种常见的小儿心血管疾病,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口腔黏膜充血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冠状动脉病变等并发症。目前阿司匹林和丙种球蛋白是川崎病的常规治疗方案,但效果有限,恢复速度较慢。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口服泼尼松是否能提升治疗效果,为川崎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8年6月至2023年6月XX医院儿科确诊的40例川崎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符合美国心脏病协会(AHA)制定的诊断标准。将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实验组给予阿司匹林、丙种球蛋白和口服泼尼松联合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和丙种球蛋白治疗。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40例川崎病患儿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阿司匹林、丙种球蛋白和口服泼尼松联合治疗方案,泼尼松用法为[1~2mg/(kg·d),晨顿服,总剂量<60 mg>

(三)研究指标

本研究的疗效评定标准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以评估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的变化。主要指标包括总有效率、症状消失时间、实验室指标变化及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全面评估治疗效果和安全性[1]

(四)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使用SPSS2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值±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卡方检验。P值<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2]

二、结果

(一)临床症状

验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表明口服泼尼松联合治疗方案显著提升了治疗效果具体数据如下表

表1实验组与对照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组别

例数

退热时间(d)

黏膜充血消失时间(d)

淋巴结肿大消失时间(d)

四肢肿胀消失时间(d)

实验组

20

2.11±0.75

4.02±1.13

3.62±1.48

2.56±1.07

对照组

20

3.27±0.93

5.57±1.48

5.34±1.79

4.52±1.41

t值

4.342

3.723

3.312

4.969

P值

<0.001

<0.001

<0.002

<0.001

实验组患儿的退热时间、黏膜充血消失时间、淋巴结肿大消失时间和四肢肿胀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这表明口服泼尼松能够快速抑制炎症反应,减轻血管炎症,促进黏膜修复和淋巴结消肿,改善血液循环,从而有效缓解患儿痛苦并改善预后[3]

)实验室指标

实验组患儿治疗后的实验室指标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表明口服泼尼松联合治疗方案在改善川崎病实验室指标方面具有显著优势[4]

表2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比较

组别

时间

WBC(×10^9/L)

CRP(mg/L)

ESR(mm/h)

PTL(×10^9/L)

实验组

治疗前

18.03±5.16

88.16±4.42

59.52±17.26

431.52±98.26

治疗后

7.08±2.16

12.02±2.78

19.68±2.56

194.83±76.49

对照组

治疗前

18.12±4.96

88.53±4.65

59.67±18.03

430.25±97.15

治疗后

8.97±2.46

15.26±3.65

23.06±3.19

247.46±65.45

t值

实验组(治疗前后)

8.754

65.212

10.211

8.501

P值

实验组(治疗前后)

<0.001

<0.001

<0.001

<0.001

t值

对照组(治疗前后)

7.391

55.430

8.942

6.978

P值

对照组(治疗前后)

<0.001

<0.001

<0.001

<0.001

t值

组间值(治疗后)

2.582

3.158

3.696

2.338

P值

组间值(治疗后)

0.014

0.003

0.001

0.025

实验组患儿的WBC、CRP、ESR、PLT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这表明口服泼尼松能够有效控制炎症反应,降低白细胞数量,减轻血管炎症,抑制血小板聚集,从而改善实验室指标,控制炎症反应,降低并发症风险,促进患儿康复[5]

(三)并发症

实验组患儿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8),提示口服泼尼松联合治疗方案可能对降低川崎病并发症风险具有一定的作用,但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验证。

表3实验组与对照组并发症比较

组别

例数

冠状动脉病变(n)

冠状动脉瘤(n)

总发生率(%)

实验组

20

1

0

5.00

对照组

20

3

1

20.00

χ²值

3.905

P值

0.048

实验组(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在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的改善上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四)不良反应

实验组与对照组患儿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1.000),表明口服泼尼松联合治疗方案在安全性方面表现良好,未增加不良反应风险。

表3实验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比较

组别

例数

药物性皮疹(n)

出血(n)

总发生率(%)

实验组

20

1

0

5.00

对照组

20

0

1

5.00

χ²值

0.000

P值

1.000

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5.00%,实验组出现1例药物性皮疹,对照组出现1例出血。这表明口服泼尼松的加入并未显著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三、讨论

(一)临床症状改善

口服泼尼松联合阿司匹林和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能显著缩短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与口服泼尼松的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相关,能快速缓解临床症状,包括发热、黏膜充血、淋巴结肿大和四肢肿胀。这进一步证实了该联合治疗方案在改善川崎病临床症状方面的显著优势。

(二)实验室指标改善

口服泼尼松联合治疗方案能显著改善川崎病患儿的实验室指标,包括WBC、CRP、ESR、PLT等,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得益于泼尼松的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能抑制炎症细胞因子的释放,降低炎症反应,从而降低相关指标。

(三)并发症风险

口服泼尼松联合治疗方案可能降低川崎病并发症风险,但差异不显著。样本量限制可能影响了结果的可靠性。泼尼松的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可能有助于减少血管损伤和并发症,但需扩大样本量以验证。

(四)安全性指标

口服泼尼松联合治疗方案安全性高,未增加不良反应风险。短期口服泼尼松未见严重副作用,但仍需关注长期安全性,并进行长期随访研究。

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口服泼尼松联合阿司匹林和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能够有效提升临床效果,改善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且安全性高。这为川崎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儿预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然而本研究样本量较小,部分结果尚需进一步验证。未来需要开展更大规模的临床研究,进一步探讨口服泼尼松联合治疗方案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沈约拿.小儿川崎病的诊疗研究进展[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2023(3):4.

[2]张艳如,陈天柱,张莹,等.1例小儿麻疹合并IVIG无应答型不完全川崎病的病例报告[J].广西医学,2023(023):045.

[3]彭珍,闫孝永.ACEF评分联合炎性因子评估小儿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的临床价值[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2,20(16):3016-3020.

[4]温雅铮,朱小晴,杨二杰.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4(006):009.

[5]许莉莉,朱丽娟.中性粒细胞表面CD64表达结合心肌酶学诊断小儿川崎病并心肌损伤的临床研究[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22(008):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