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8-02
/ 2

技工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策略研究

沈荣荣 李平平 于奎彦

山东昌邑高级技工学校  山东省潍坊市  261300

摘要: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离不开高技能人才,培养高技能人才是中国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环节和重要部署。培养具有精湛技艺、超凡素养的时代匠人既是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现实所需,也是国家长远发展之大计。面临技术变革、产业转型等新形势,加速发展技工教育,提升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扩大复合型人才培养规模,有助于促进更充分更优质就业,有助于推动产业转型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复合型,人才培养,技工院校

目前,技工院校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方面成绩显著,但在职业道德、工匠精神、劳模精神、企业认同等素养养成方面还存在欠缺。如何补全现有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短板,加强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协调发展已成为当下各技工院校人才培养创新改革的立足点。培养高质量复合型人才,既是新时代需求下构建国家战略人才力量体系的重要任务,又是技工教育应该扛起的新时代发展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担当。

一、技工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分析

随着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企业用人需求已不仅仅满足于“实践性、操作型”的技术人才,而是更趋向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技能复合型人才。然而技工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导致人才供需脱节。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职业素养培养关注度不够,校企人才供需匹配度不高

以往技工院校以专业技能的培养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对于职业素养尤其是隐性职业素养的培养涉及不深;而现代企业的人才诉求为具备良好职业素养的高技能复合型人才,由此可见,校企人才供需无法完美匹配。

(二)职业素养培养体系有待完善,育人成效与目标有偏差

众所周知,职业素养重在养成,但在现实情况中,学校依旧将重心放在学生技能培养上,现有的培养模式中存在“顾此失彼”、“重心偏移”等问题,缺乏完善的职业素养养成运行体系,导致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流于形式,最终育人成效与育人目标不适配。

(三)职业素养培养保障机制缺位,人才培养重分工轻协同

由于参与人才培养的各主体之间在资源配置、职能定位、组织设置等方面追求的目标与结果存在差异,导致各主体在质量管控与评价、师资配置与培训、教育教学管理与服务等方面缺乏协同,亟需建立并完善高效的职业素养培养保障运行机制。

为更好的让人才供需这个动态循环系统有序运转,技工院校亟需构建适应新时代发展格局的高质量人才培养模式。新时代技工院校“双核三维三阶”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国家和政府的政策法规为指引,以技工院校技能人才培养现状为依据,以图探究人才综合素质提升的路径,实现人才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均衡发展,提高育人工作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协调性。

二、“双核三维三阶”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新时代技工院校“双核三维三阶”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为双核心。双核心的实现既离不开点、线、面的“三维”空间覆盖,也离不开每个维度的“三阶”拓宽延伸。在紧密结合新时代教育改革创新、区域经济发展、个人终身学习理念和综合素质发展的基础上,优化自身技术技能结构,萃取职业素养特质,探索更适合技工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路径。

三、“双核三维三阶”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研究

(一)精准“点”,破解职业素养培养的短板和困境

紧密对接产业升级,找准人才培养和企业需求的契合点:精准解读企业需求,通过针对性地人才培养和供给,解决校企人才供需矛盾,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效衔接,实现人才与企业的双向奔赴,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顺应技术变革趋势,科教融汇作为高质量发展的落脚点:随着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不断涌现,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日新月异,技工院校需要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在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师资培养、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实现教育与产业高效对接与融通。

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复合型人才为新时代育人的根本点:培养适应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复合型人才,需要紧紧围绕国家关于教育的重大战略部署,提出应对和解决思路,形成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举措。以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为依托,将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与国家战略需要、社会发展需求、数字时代要求、中国治理建构相结合,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和效果。

(二)贯穿“线”,构建课程体系与产业发展相融的调整机制:

中国红培根——以红色文化为依托厚植理想信念:红色基因是精神的谱系、信仰的种子,是常学常新的生动课堂,通过对学生不断进行“红色文化”教育,实现“红色文化”传承,从而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促进校园文化健康发展。因此,学校需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吸取红色文化的宝贵精神财富,培养学生确立积极的奋斗目标、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不断增强自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

发展绿育人——以和谐持续为依托提升综合素养:通过绿色校园、绿色管理、绿色教学、绿色评价的构建,绿色教育理念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遵循教育规律,既倡导全面发展,又尊重个性化特性,持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工匠蓝润心——以知行合一为依托追求卓越创新:技工院校的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与职业技能的培养缺一不可,两者有机结合有利于学生增强职业道德素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从而更好地提升全能型人才素质,使学校的教育工作向专业化、创新化及规范化的方向全面发展,为社会输送高素质复合型技能性人才,满足制造强国建设人才的需要。

(三)延伸“面”,构建多层次立体化卓越工匠职业素养培养体系:

项目教学模块驱动,打造校内实训平台:项目教学模块驱动是一种系统化、科学化的教学体系即根据学习基础和企业项目需求将课程内容分为若干个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模块,采用对应的教学方法与策略,针对性的学习和掌握每个模块的内容。在社会化、自主化的学习活动之中,学生在情境中解决现实问题的同时,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构建知识体系、获得技术技能、提升综合素养。

拓宽视野提升素养,共享社区实践平台:社区是教育的重要场所,通过对社区进行实地考察、问题调研、公益服务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社区实践强调学生与社区环境的互动,使学生能够深入的了解社区历史、文化、社会问题等,培养学生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责任感的同时帮助学生更好的融入社会,发展自身。

融汇贯通复合升级,共建企业实习平台:校企共建集校内实训室、校外实践基地、对外就业培训基地为一体的实习平台。通过企业真实项目,与企业岗位对接,真正将教学过程服务于区域企业、行业经营发展;以企业人才标准培养学生,为学生提供接触社会、提升自身综合能力及职业素养的路径,使校企能成为更加紧密的互利互赢共同体。

结语

在职业教育迈进提质培优的新阶段形势下,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进技工教育向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转变。“双核三维三阶”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对三全育人理论的拓展和深化,打破传统育人模式中专业教学与学生素养教育各行其是的分割局面,更加注重职业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有机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方法更加注重多元化,促进学生高质量发展;培养体系更加注重平衡化,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孙众志. 新时代卓越工匠职业素养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 [J]. 中国培训, 2023, (01): 29-31.

[2]毛雨. 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国工匠 [J]. 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 2023, (01): 73-76.

[3]朱晓艳. 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育的路径探析 [J]. 人力资源开发, 2016, (04): 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