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规划中土地利用效率提升的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8-02
/ 2

国土空间规划中土地利用效率提升的策略研究

王飞

511302198301181412

重庆瑞升土地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高效配置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国土空间规划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对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探讨国土空间规划中提升土地利用效率的策略,通过分析当前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规划策略,旨在为国土空间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提供参考。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土地利用效率提升;策略研究

引言

国土空间规划是统筹城乡发展、优化资源配置、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规划。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如何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是规划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将从国土空间规划的视角出发,探讨提升土地利用效率的策略,为国土空间规划的实施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当前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1.1 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

城市扩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表现,但过度的城市化往往伴随着耕地的大量占用,这不仅导致农用地的减少,还对国家粮食安全构成潜在威胁。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用地需求急剧上升,大量优质耕地被转变为建设用地,用于住宅、工业、商业和基础设施建设,这不仅减少了耕地面积,还破坏了耕地的连片性和生态功能,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此外,工业用地和住宅用地的比例失衡,往往导致工业区过度集中,居住区与工业区混杂,不仅影响了城市的功能布局,还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2 土地利用效率低下

土地利用效率低下是当前土地利用中的一个突出问题,表现为部分区域土地闲置、低效利用现象严重,这不仅浪费了宝贵的土地资源,还影响了土地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土地闲置主要表现为已批准的建设用地长期未开发利用,或已开发利用但未达到预期的建设标准和使用效率,这不仅占用了大量土地资源,还可能造成土地价值的流失和生态环境的破坏。低效利用则表现为已开发利用的土地未能达到预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工业用地的产能利用率低,商业用地的商业活动不活跃,住宅用地的居住密度低等,这不仅影响了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还可能导致城市功能的缺失和城市形象的下降。

1.3 生态环境破坏

无序开发是导致生态环境破坏的主要原因,表现为过度的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化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环境承载力下降。无序开发往往忽视了生态环境保护,过度开采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系统,导致土壤侵蚀、水资源污染、空气污染等问题,影响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同时,无序开发还可能破坏生物栖息地,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如水源涵养、空气净化、气候调节等,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

2提升土地利用效率的策略

2.1 科学规划,优化布局:国土空间的合理配置与多规合一的实践

科学规划与自然条件的融合:自然条件是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水文特征等,对土地利用类型和方式有着直接的影响。在规划中,需充分考虑这些自然条件,合理布局各类用地。例如,平原地区适宜发展农业和城市建设,而山区则应重点保护生态环境,适度发展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通过科学评估区域的自然条件,可以有效指导土地的合理利用,避免盲目开发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生态破坏。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考量:国土空间规划需紧密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满足产业发展、居民生活、基础设施建设等需求。在城市规划中,需综合考虑人口密度、产业发展、交通网络等因素,合理确定居住、商业、工业用地的比例和布局,避免城市无序扩张,促进城市功能的合理分布。在农村地区,应结合乡村振兴战略,优化农业用地布局,支持现代农业发展,保护耕地资源,确保粮食安全。

2.2 集约节约用地

集约节约用地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城市规划中,通过鼓励发展多层、高层建筑,提高容积率,可以有效节约土地资源,满足城市人口和产业发展的需求。在工业用地规划中,通过建设多层厂房,可以提高土地的立体利用效率,减少对耕地和生态用地的占用。城市空间的立体开发:城市土地资源有限,通过提高建筑密度和容积率,发展多层、高层建筑,可以有效增加城市空间的承载力,缓解城市用地紧张的问题。同时,需注重建筑的绿色化设计,提高建筑能效,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此外,应合理规划城市绿地和公共空间,保障城市生态和居民生活质量。

2.3 加强土地监管

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新增建设用地需严格遵守国土空间规划,优先利用存量土地,避免盲目扩张,减少对耕地和生态用地的占用。在审批新增建设用地时,需进行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估,确保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清理闲置、低效用地:对长期闲置、低效利用的土地,需进行清理和整顿,通过土地流转、再开发等方式,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同时,需建立健全土地退出机制,对无法达到预期利用效果的土地,应及时收回,重新规划利用。加强土地市场监管:需建立健全土地市场的监管机制,打击土地投机行为,防止土地价格泡沫,保障土地市场的公平、公正。同时,需完善土地交易的信息公开机制,提高土地市场的透明度,保护土地交易双方的合法权益。

2.4 生态环境保护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是国土空间规划中不可逾越的生态安全底线,需明确划定范围,严格限制开发活动,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在生态保护红线内,禁止一切与保护无关的开发活动,确保生态环境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保护重要生态功能区:重要生态功能区,如水源涵养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区、防风固沙区等,对维护区域生态平衡、保障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需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这些区域的生态功能,避免人为破坏,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健康和稳定的基础,需采取措施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在国土空间规划中,需充分考虑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需要,避免开发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

2.5 技术创新与应用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卫星、无人机等手段,获取地表覆盖、土地利用类型、生态环境状况等信息,为国土空间规划提供基础数据。通过遥感影像的分析,可以监测土地利用的变化趋势,识别土地利用的不合理现象,为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科学依据。GIS技术可以将遥感数据、地理空间数据、社会经济数据等进行集成,构建国土空间规划的信息平台。通过GIS技术,可以实现对土地资源的可视化管理,为规划决策提供直观、准确的信息支持。同时,GIS技术还可以支持国土空间规划的动态模拟,预测不同规划方案对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为优化规划方案提供科学指导。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处理和分析海量的土地利用数据,挖掘数据背后的规律和趋势,为规划决策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持。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评估不同区域的土地利用效率,识别土地利用的热点和瓶颈,为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大数据技术还可以支持国土空间规划的智能化决策,通过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技术,预测未来土地利用的变化趋势,为国土空间规划的长远发展提供战略指导。

结语

提升国土空间规划中土地利用效率,需要科学规划、集约节约用地、加强监管、保护生态环境和技术创新等多方面的综合施策。通过实施这些策略,可以有效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引领国土空间治理“数智化”转型的系统工程——全国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建设的方法路径探讨. 罗杰.中国土地,2024(05)

[2] CSPON建设的基本思路和总体框架. 蔡玉梅.中国土地,2024(05)

[3]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国土空间规划与智慧城市建设路径探究. 谭余豪.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