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功能检测常见影响因素分析及控制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8-02
/ 2

凝血功能检测常见影响因素分析及控制策略

张雪芬

江苏省靖江市季市镇中心卫生院     214500

摘要目的 凝血功能检测常见影响因素分析及控制策略。方法 回顾性整理2021年1月-2023年9月本院血液检测样本40份为研究对象,依据有无误差分为准确组(n=22)、误差组(n=18)。分析影响凝血功能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控制策略。结果 两组在空腹采血、采血量、储存时间、标本溶血的比较上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凝血功能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易受多种因素影响,应基于多种影响因素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以提升检测的准确性。

关键词凝血功能;影响因素;控制策略

在实验室中,血液凝血功能检测是最常用的检查项目之一。它的应用范围广泛,包括内源性、外源性凝血因子的过筛试验、抗凝药物和溶栓药物治疗的监测以及血液性疾病的诊断等。凝血五项检查包括激活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这些检测结构的准确度与临床疾病的诊断密切相关,对于临床的治疗和诊断具有重要意义[1]。然而,由于凝血酶原的多种生物学功能和其作为一种生理过程的特性,许多因素都会影响其准确度。因此,在进行凝血功能测定时,必须找出影响因素并加以解决,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鉴于此,此次研究将就凝血功能检测常见影响因素分析及控制策略进行论述,报道见下。

1资料方法

1.1研究资料

回顾性整理2021年1月-2023年9月本院血液检测样本40份为研究对象,依据有无误差分为准确组(n=22)、误差组(n=18)。准确组男12例,女10例,年龄24-68岁,平均年龄(41.11±1.08)岁;误差组男10例,女8例,年龄24-70岁,平均年龄(41.35±1.17)岁;两组间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纳入标准:(1)研究资料齐全;(2)知晓研究内容。

排除标准:(1)近期服用抗凝药物;(2)标本脂血;(3)妊娠期、哺乳期。

1.2方法

40例患者均进行凝血功能检测,采用希森美康血凝仪以及配套试剂进行测定。对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包括吸烟史、饮酒史、空腹采血、采血量、离心时间、储存时间、标本溶血。

1.3观察指标

分析本院血液检测样本40份,总结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因素。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软件处理,均数±平方差(±s)为计量资料,行t检验,百分比为计数资料,卡方检验,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在空腹采血、采血量、储存时间、标本溶血的比较上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 凝血功能检测常见影响因素分析(n,%)

-

-

准确组(n=22)

误差组(n=18)

x2

P

吸烟史

10

9

-

-

12

9

0.082

0.775

饮酒史

14

11

-

-

8

7

0.027

0.870

空腹采血

20

7

-

-

2

11

12.212

0.000

采血量(ml)

≥2

21

10

-

-

<2

1

8

9.038

0.003

离心时间(min)

<5

12

10

-

-

5~10

10

8

0.004

0.949

储存时间(h)

<2h

17

4

-

-

≥2h

5

14

12.031

0.000

标本溶血

溶血

0

6

-

-

未溶血

22

12

8.628

0.003

3讨论

凝血四项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可用于手术前检测、血栓或口服抗凝药物使用情况下的检测。凝血四项包括血液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和纤维蛋白原。然而,在进行凝血试验时,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2]。其中,标本的采集、预处理过程与标本保存时间、试剂的使用等,均与检验结果失准密切相关。临床实验室的检测工作由检验科工作人员控制,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其控制较困难,容易发生问题。有资料表明,在检验室中,60%的检查错误发生在检查之前。因此,在患者进行体检和抽血前,必须保证患者空腹。病人是否空腹会对病人凝血功能的检测结果产生误差。全职护士对标本的采集、运送、离心时间、离心速度和标本保存时间都会对检测结果产生一定影响。通过辨识上述问题,可以进行深入研究,为以后的工作提供更好的预防措施,减少或避免错误发生[3]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两组在空腹采血、采血量、储存时间、标本溶血的比较上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凝血功能检测的结果易受多种主观、客观因素影响,所以要根据常见因素采取相应的控制策略,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通过综合分析多个因素,我们发现导致血液凝固的主要原因是病人没有空腹采血、采血量过多、贮存时间过长和样本溶血。在进行凝血检查时,需要病人空腹,但有些病人在检查前摄入食物,这些食物会被吸收并通过血液循环到身体各部位,从而对血液质量产生影响,最终形成“脂肪血”,降低了检查的准确性。因此,在医生指导下,需要病人空腹进行凝血功能检查。血液采取量与血液质量密切相关,过多的采血会导致血液质量下降,从而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贮存时间过长也会对结果的准确性产生影响。通常情况下,在20-25℃下,2小时内进行检验;在4℃下,4小时内进行检验

[4];如果超过4小时,则需要将血浆样品置于-20℃下保存。因此,在进行凝血功能检测时,需要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保存时间。此外,样本溶血也会对检测结果产生影响。分析原因后发现,可能是由于采血或离心方式不正确,导致红细胞破裂并释放出磷脂,从而对凝血功能等检测结果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在采血和离心后,需要小心谨慎,并熟悉自己的操作方法。同时为了提高凝血检测的准确性,还应注意以下事项:(1)在进行凝血检测时,尽可能收集静脉血,并进行全面分析。(2)注意血型与抗凝剂的配比,以避免对化验结果产生影响。在抽血时,选择负压真空吸收器,并尽量保持20-30 uL的抽吸量。(3)血样的保存、运输和测定时间差异会对检测结果产生影响,需注意控制这些因素[5]。(4)在进行皮肤消毒时,避免使用会导致溶血的消毒剂,以降低样品发生溶血的可能性。(5)使用真空管采集血样时,确保针头紧密粘附在试管上,同时在运输过程中避免强烈震动对样品造成影响。实践表明,在凝血功能检测时,对多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基于影响因素实施干预控制,可以显著提升血功能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继而为后续临床诊治提供支持[6]。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药物是影响凝血的主要原因之一,故而了解受检者的用药情况,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干预,对于保证检验准确性同样重要,故而需要予以注意。

综上所述,凝血功能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易受多种因素影响,应基于多种影响因素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以提升检测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解圆,林赞,李琳. 凝血项目检验的影响因素研究[J]. 贵州医药,2023,47(08):1298-1299.

[2]王丽. 影响实验室内血液检测标本凝血功能检测的因素分析[J].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23,40(05):53-54.

[3]查卫琴,毕佳训,何秋阳. 分析前因素对凝血检测结果的影响[J]. 名医,2021,(12):75-76.

[4]朱航. 凝血检验项目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 继续医学教育,2021,35(01):139-141.

[5]吴刚. 标本放置时间、离心时间以及溶血与否对凝血检测结果的影响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14(01):228-230.

[6]张杨. 影响凝血机制检测的质量控制的因素探讨[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9,25(04):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