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化吸入疗法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8-01
/ 2

雾化吸入疗法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尹梅

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泸州市妇幼保健院)四川 泸州 646000

摘要:目的:探究雾化吸入疗法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间纳入200例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肺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动脉血气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雾化吸入疗法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尤其是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中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

关键词:雾化吸入疗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应用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作为一种严重的呼吸道疾病,因其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而受到临床医生的高度关注[1]。近几年,随着呼吸支持技术的持续进步,高流量鼻导管吸氧(HFNC)作为一种创新的无创通气方法,在ARDS患者的护理实践中逐步展示出其独到的优势[2~4]。HFNC提供加温湿化高流量氧气不但可以有效地增强病人氧合功能而且可以降低呼吸做功增加病人舒适度避免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等相关并发症。本文旨在深入探究HFNC对ARDS患者护理的影响,从而为临床上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案以进一步提高ARDS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间纳入200例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根据GOLD(全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倡议)指南确诊为COPD,且具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如慢性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②签署知情同意书。排查标准:①严重并发症。②其他禁忌症。将20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肺功能分级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常规护理

对照组和观察组均接受常规护理,包括病情监测、健康宣教、饮食指导等。

(2)雾化吸入护理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强化雾化吸入治疗护理。具体措施有:1.心理护理:在治疗前,向病人讲解雾化吸入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以减轻病人的紧张感,提高治疗依从性。2.吸入前的准备工作:检查雾化器的各个部分是否接通,以保证接好;将氧气的流速调整到4-6L/min的范围内;使病房保持清洁并保持适当温湿度。3.吸入过程:引导病人正确应用口含式雾化器以保证药物的完全吸入;观察病人的反应并对可能产生的不适感及时做出处理。4.吸入后的护理:雾化吸入完成后帮助病人漱口以降低口腔中药物残留;对患者的症状改善进行评价并对后续的治疗方案进行调整。

1.3观察指标

(1)肺功能指标:包括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VC%(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等。

(2)动脉血气分析:包括PaO2(动脉血氧分压)、PaC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等。

(3)临床症状评分:采用COPD评估测试(CAT)评分或呼吸困难量表(mMRC)评估患者呼吸困难程度。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肺功能指标变化

观察组治疗后肺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肺功能指标变化结果

组别

FEV1%(治疗前)

FEV1%(治疗后)

FVC%(治疗前)

FVC%(治疗后)

对照组

50.23 ± 8.45

52.10 ± 8.67

65.34 ± 9.21

66.89 ± 9.45

观察组

50.18 ± 8.52

58.67 ± 8.12

65.29 ± 9.17

72.56 ± 8.90

P

>0.05

<0.05

>0.05

<0.05

2.2动脉血气分析变化

观察组治疗后动脉血气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动脉血气分析变化结果

组别

PaO2(治疗前,mmHg)

PaO2(治疗后,mmHg)

PaCO2(治疗前,mmHg)

PaCO2(治疗后,mmHg)

对照组

60.5 ± 5.8

62.1 ± 6.0

48.2 ± 4.5

47.5 ± 4.3

观察组

60.3 ± 5.9

67.8 ± 5.5

48.1 ± 4.6

45.1 ± 1.3

P

>0.05

<0.05

>0.05

<0.05

2.3临床症状评分变化

观察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表3   临床症状评分变化结果

组别

CAT评分(治疗前)

CAT评分(治疗后)

mMRC评分(治疗前)

mMRC评分(治疗后)

对照组

21.5 ± 5.6

19.8 ± 5.2

2.5 ± 0.7

2.3 ± 0.6

观察组

21.7 ± 5.5

14.2 ± 4.8

2.6 ± 0.8

1.5 ± 0.5

P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针对支气管哮喘患者,个体化的护理计划充分考虑了他们的独特需求,这包括他们的临床表现的多样性、复杂的心理状态以及对治疗的长时间依赖。通过对病人进行科学心理评估,护理人员能准确掌握病人心理状态并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可有效减轻病人焦虑和抑郁等心理状况,以提高治疗依从性。该心理干预是支气管哮喘患者恢复的关键,因其可以降低负性情绪给治疗效果带来的不利影响。再者,健康教育作为个性化护理计划的核心部分,不仅加深了患者对支气管哮喘的了解,还增强了他们的自我管理技巧。通过对病情危害性,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详细说明,使患者能更主动的配合治疗并采用戒烟,限酒和合理饮食等健康生活方式、适量的锻炼等等,这对控制疾病和减少急性发作的频率是有帮助的。再者,根据支气管哮喘患者用药时间长的特点,在个体化护理方案下进行用药指导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药物作用机制,用法用量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进行详细说明,护理人员有助于患者树立正确用药观念,保证治疗持续有效进行。同时对可能存在的药物抵抗心理护理人员予以足够重视与指导。

配合雾化吸入疗法,个体化的护理方案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雾化吸入疗法具有用药直接作用靶器官,起效快,疗效显著,全身不良反应小等优点,因此在支气管哮喘治疗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实施个体化护理方案,进而保证雾化吸入疗法规范运行及病人充分合作,使治疗效果得到最大限度发挥。本次研究观察结果表明:采用个体化护理方案配合雾化吸入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其肺功能指标,动脉血气分析以及临床症状评分都呈现明显提升。上述观察进一步证实个体化护理方案是有效且必要的。

综上所述,雾化吸入疗法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尤其是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中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王国华,黎晓蕾,刘希萍,等.痰热清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Meta分析[J].中国药物警戒, 2023, 20(5):544-552.

[2] 南少梅.全程护理模式在雾化吸入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3, 34(4):471-473.

[3] 褚岩.雾化吸入,药物及康复训练联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观察[J].2022(28).

[4] 吴丹,陈伟清,李丹.健康教育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雾化吸入患者的效果研究[J].中国基层医药, 2022, 2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