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与施工成本管理的关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29
/ 3

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与施工成本管理的关系

洪建平

430421198711018654

摘要:在建筑工程的浩瀚领域中,造价预结算与施工成本管理如同双翼,共同支撑着项目的成功。本文将深入剖析这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探讨如何通过科学的预结算手段,实现成本的有效控制与管理,进而提升整个建筑行业的经济效益和施工效率。通过系统化的分析和策略建议,本文旨在为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与施工成本管理的融合提供新视角。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施工成本管理

引言

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是在施工前根据工程的设计方案、工程预算以及材料价格等,对项目的投资成本进行预测、结算,对项目工程全过程的监管则被称为施工成本管理,建筑施工成本管理不仅能有效管理项目实际施工进度,还能为施工质量提供保障。

一、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对施工成本管理的重要作用

1.1 降低工程投入

通过精确的预结算,可以对工程的总成本进行有效预测和控制,从而降低工程的整体投入。这一过程不仅涉及到对材料、人工、设备等直接成本的评估,还包括对时间、风险和其他间接成本的考量。有效的预结算能够帮助项目管理者在项目启动前就对可能的成本超支有所警觉,并采取措施进行预防。此外,预结算还能够为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提供基准,确保项目按照预算执行,减少不必要的浪费。通过这种方式,预结算不仅有助于减少资金的无效使用,还能够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为施工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1.2 确保成本管理科学化

通过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施工企业能够对项目成本进行准确预测和控制,避免因预算不准确而导致的成本超支。预结算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材料、人工、设备等各项成本因素,以及可能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从而制定出更为精确和全面的预算方案。这不仅有助于提高成本控制的精确度,还能够为施工过程中的成本调整和优化提供科学依据。科学化的管理还意味着能够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和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确保项目成本始终处于可控状态。

1.3 提高施工效率

通过细致的预算分析,施工团队可以提前规划所需资源,合理安排工期,避免因材料短缺或人员不足而导致的工程延误。预结算过程中对成本的精确把控,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确保资金和物资的高效利用,从而提升施工流程的流畅性。此外,预结算还能够为施工团队提供清晰的成本目标,激励团队成员朝着既定目标努力,提高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施工过程中,预结算的持续监控和调整,有助于及时发现和解决成本偏差问题,确保施工按计划进行,减少返工和延误,进一步提升施工效率。

1.4 加强财务管理

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为施工项目提供了一个明确的财务规划框架,使得资金的分配和使用更加有序和高效。通过对工程成本的细致预算,企业能够预测项目的资金需求,合理安排资金流,避免因资金短缺而导致的施工中断或延误。预结算还有助于企业进行风险评估和管理,通过对可能的成本超支进行预测和控制,降低财务风险。在施工过程中,预结算的持续监控可以帮助企业及时发现成本偏差,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调整,确保财务管理的灵活性和适应性。预结算的实施还能够提高企业的财务透明度,通过详细的成本记录和报告,使管理层能够清晰地了解项目的财务状况,为决策提供准确的财务信息。这种透明度有助于增强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的信心,促进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二、当前建筑工程成本管理现状

2.1 企业的成本管理制度不完善

成本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主要表现在缺乏系统化的成本控制流程,以及成本预测和监控机制的缺失。由于缺乏有效的制度支撑,企业往往难以对成本进行准确的预测和控制,导致成本超支现象时有发生。不完善的成本管理制度还会导致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影响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企业在成本管理上的短视行为,如过分追求短期利益而忽视长期成本效益,也会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同时,由于缺乏对市场变化的敏感性和应对机制,企业在面对原材料价格波动、人工成本上升等外部因素时,往往反应迟缓,难以及时调整成本策略。

2.2 企业的成本管理意识不足

企业的成本管理意识缺失往往源于对成本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不足,以及对成本控制方法的了解不够深入。企业可能过分关注短期利润,而忽视了成本管理在提高竞争力和实现长期发展中的关键作用。成本管理意识不足还可能导致企业在实际操作中缺乏对成本的有效监控和控制,使得成本超支成为常态。此外,缺乏成本管理意识的企业往往不会主动寻求成本优化的机会,也不会积极采用新技术和管理工具来提高成本效率。这种意识不足还可能影响企业文化,使得员工对成本控制缺乏积极性,从而影响整个企业的运营效率。

2.3 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通常表现为项目管理者、施工团队和供应商之间的信息传递不畅通,导致决策失误和资源浪费。由于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各方在成本控制和资源配置上往往无法形成统一的认识和行动,增加了成本管理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信息不对称还可能导致施工过程中出现预算超支、材料浪费和工程延误等问题。例如,供应商可能会隐瞒材料成本的真实情况,施工团队可能无法及时获取市场信息,从而影响成本预测的准确性。此外,信息不对称还可能引发信任危机,影响各方的合作关系,增加管理成本。

2.4 成本管理流程不完善

成本管理流程的不完善主要体现在成本控制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以及成本预测、监控和分析的流程不够明确。由于流程的缺失或不清晰,企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往往难以及时准确地掌握成本动态,导致决策滞后和成本控制失效。成本管理流程的不完善还可能导致责任分配不明确,使得成本控制的责任分散或无人承担,从而影响成本管理的有效性。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缺乏标准化的流程,员工可能不清楚自己的职责范围,导致成本控制措施执行不到位。

三、建筑工程造价预算、结算与成本控制的关系

3.1 造价预算是成本控制的基础

3.1.1 预算为成本控制提供标准

预算的制定为成本控制提供了明确的目标和标准,使得项目管理者能够根据预算来规划和监控整个施工过程。通过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企业可以预测项目所需的全部成本,包括材料、人工、设备等,从而为成本控制设定一个可衡量的基准。预算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成本控制的效果,一个精确的预算能够确保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的成本与预期相符,减少成本超支的风险。同时,预算还可以作为衡量实际成本与预期成本差异的工具,帮助管理者及时调整成本控制策略,确保项目成本在可控范围内。此外,预算的制定还有助于企业进行风险评估和管理,通过预测可能的成本变动,提前制定应对措施,降低成本失控的风险。

3.1.2 预算为实际执行提供对比

价预算在建筑工程中的作用不仅限于为成本控制设定标准,它还为实际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执行提供了重要的对比基准。通过预算,管理者能够明确项目在不同阶段应达到的成本目标,这些目标成为衡量实际成本表现的关键指标。在施工过程中,预算与实际成本的对比分析能够帮助团队识别成本偏差,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这种对比不仅有助于监控成本的实时变化,还能够评估成本控制措施的有效性。预算的制定通常基于对市场条件、材料成本、人工费用等因素的预测,而实际施工过程中这些因素可能会发生变化。通过将实际成本与预算进行比较,管理者可以评估预算的准确性,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确保项目成本的合理性和可控性。预算与实际成本的对比还有助于提高施工团队的成本意识,促进团队成员对成本控制的重视。

3.2 造价结算是成本控制的总结

3.2.1 结算反映成本控制的成果

造价结算是对项目从开始到结束整个周期内所有成本的最终核算,反映了成本控制的成果和效果。通过结算,管理者能够清晰地看到实际成本与预算之间的差异,评估成本控制策略的实施效果。结算过程中,通过对成本数据的详细分析,可以识别出成本超支或节约的具体环节,从而为未来的项目提供宝贵的经验和教训。这种总结不仅有助于了解成本控制的成效,还能够揭示成本管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改进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

3.2.2 结算为成本控制提供反馈

通过结算,项目管理者能够全面审视整个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支出,分析成本偏差的原因,从而对成本控制策略进行评估和调整。结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对于理解成本控制的实际效果至关重要。结算过程中收集的数据,包括材料成本、人工费用、间接费用等,为管理者提供了深入分析成本构成的机会。这些数据可以帮助管理者识别成本控制中的薄弱环节,比如哪些材料采购存在浪费,哪些施工环节效率不高,或者哪些管理决策导致了成本增加。通过这种反馈,管理者可以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优化成本结构,提高成本效益。结算反馈还有助于企业建立更为科学的成本预测模型,为未来项目的预算编制提供参考。

四、协调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与施工成本管理的方法

4.1 完善预结算制度与成本管理制度

完善预结算制度与成本管理制度需要企业从顶层设计出发,制定一套科学、系统的预结算和成本管理流程。应明确预算编制的标准和方法,确保预算的准确性和可行性。建立严格的成本控制机制,从项目立项到竣工验收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有明确的责任人和监督机制,确保成本控制的连续性和有效性。同时,企业还应加强成本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项目管理软件、成本分析工具等,提高成本管理的透明度和效率。通过信息化手段,可以实时监控成本动态,及时发现并解决成本偏差问题。企业还应加强内部培训,提高员工的成本意识和专业技能,确保每个员工都能在成本管理中发挥积极作用。

4.2 提高岗位人员专业性

提高岗位人员的专业性不仅涉及到对预算编制、成本分析和控制等专业知识的掌握,还要求相关人员具备良好的项目管理和沟通协调能力。企业应加强对员工的专业培训,确保他们能够熟练运用预算软件和成本管理工具,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成本控制的有效性。通过定期的业务技能考核和激励机制,鼓励员工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此外,企业还应重视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通过跨部门的沟通和协作,促进不同岗位之间的信息共享和知识交流,增强团队的整体执行力。在实际工作中,岗位人员应积极参与成本管理的各个环节,从预算编制到成本监控,再到成本分析和调整,形成闭环管理。通过提高岗位人员的专业性,企业能够确保成本管理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减少因人为因素导致的成本失控。

4.3 树立正确的成本控制意识

企业需要从管理层到基层员工,培养一种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的成本管理理念。这种意识的培养首先需要管理层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推动,通过制定明确的成本控制目标和策略,引导员工认识到成本控制对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性。企业应加强成本管理的宣传教育,通过培训、会议、内部刊物等多种渠道,普及成本管理知识,增强员工的成本意识。同时,企业还应建立合理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将成本控制纳入员工的绩效考核体系,鼓励员工在日常工作中主动发现成本节约的机会,积极参与成本控制活动。企业还应鼓励员工提出成本控制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和反馈机制,让员工的意见和建议能够被及时采纳和实施。

4.4 加强信息共享,提高协调效率

信息共享能够确保项目团队成员及时获取关键成本数据和市场动态,从而做出更为精准和及时的决策。首先,企业需要建立一个集中的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能够整合预算编制、成本跟踪、变更管理等各个环节的数据,实现信息的集中存储和快速检索。通过实施有效的沟通机制,确保信息在不同部门和团队之间顺畅流动。这包括定期的成本会议、工作报告和即时通讯工具的使用,以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和协作。此外,企业还应鼓励跨部门的信息共享文化,打破信息孤岛,让每个团队都能够访问到与其工作相关的成本信息。信息共享还应包括与外部合作伙伴的沟通,如供应商、分包商和客户。通过建立透明的信息交流渠道,可以减少误解和冲突,提高供应链的协同效率。

4.5 采用先进的管理工具和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成本管理提供了强大的支持,使得复杂的数据收集、分析和处理变得更加高效和自动化。企业应引入项目管理软件,这类软件能够集成预算编制、成本跟踪、资源分配和进度监控等功能,帮助管理者实时掌握项目成本状态,及时调整预算和资源配置。其次,采用成本分析工具,如成本效益分析、敏感性分析等,可以深入挖掘成本数据背后的信息,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企业还应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通过对历史成本数据的挖掘,发现成本变化的规律和趋势,预测未来成本走向,从而进行更为精准的成本控制。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数据存储和处理的能力,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访问性。在施工过程中,采用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可以提高设计和施工的精确度,减少返工和浪费,从而降低成本。同时,移动技术和物联网(IoT)设备的应用,可以实时监控施工现场的资源使用情况,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五、结语

本文深入探讨了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与施工成本管理的密切联系及其重要性。通过完善制度、提高人员专业性、树立正确的成本意识、加强信息共享以及采用先进的管理工具和技术,可以更有效地协调两者关系,实现成本控制的优化。这不仅有助于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也是推动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庄敏,孙建全.从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查看建筑施工成本管理[J].新城建科技,2024,33(06):179-181.

[2]杨树平.建筑企业工程造价预结算与建筑施工成本管理的分析[J].大众标准化,2024,(10):87-89.

[3]马蒙蒙.住宅建筑造价工程预结算与建筑施工成本管理的相关分析[J].居舍,2024,(07):151-154.

[4]沈建建.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与建筑施工成本控制的关系探究[J].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2023,36(06):106-108.

[5]黄碧琚.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和建筑施工成本管理[J].居业,2023,(11):204-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