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内科临床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23
/ 2

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内科临床中的应用

中锋

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崆峒镇卫生院  744021

【摘  要】目的:探讨将活血化瘀法用于中医内科的治疗中所发挥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3年7月医院接收的150例中医内科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常规疗法,75例),观察组(活血化瘀法,75例),分析两组症状评分、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头痛(1.38±0.15)分、胃痛(1.22±0.12)分、气滞(1.06±0.17)分、气虚(1.07±0.15)分、心悸(1.03±0.14)分,低于对照组的(2.12±0.17)分、(2.35±0.24)分、(2.29±0.23)分、(1.86±0.27)分、(1.56±0.26)分;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4.67%、82.67%,观察组较高(P<0.05)。结论:通过活血化瘀治疗,能够有效改善中医内科患者的症状,提升疗效。

【关键词】中医内科;活血化瘀;治疗效果;症状评分

中医内科是运用中医学理论与中药进行治疗的一门学科,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包括外感风寒、脾胃肠疾病、心脏疾病等,能够对患者的辨证特征进行分析,对症用药[1]。血瘀证是中医内科中常见的一种症候,主要因血液流通不畅而起,可导致头痛、气虚等,中医认为,治疗时需从活血化瘀着手,解除患者瘀血状态[2]。故本文就活血化瘀法的应用情况展开讨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中医内科患者,研究例数:150例,分组方法: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n=75)男46例、女29例;年龄35-80岁,平均(57.84±4.26)岁;病程1-8个月,平均(4.54±0.17)个月。观察组(n=75)男45例、女30例;年龄36-80岁,平均(57.97±4.18)岁;病程1-9个月,平均(4.75±0.23)个月。纳入标准:①满足活血化瘀法施治条件;②个人资料完整;③生命体征稳定;④可配合治疗。排除标准:①严重精神疾病;②心、肾功能不全;③伴有严重感染。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治疗,头痛:布洛芬缓释胶囊(中美天津史克制药;H10900089;0.3g),0.3g,2次/d。

气滞、气虚:气血双补丸(山东华洋制药;Z37020471;9g),9g/次,2次/d。

胃痛:六味木香胶囊(贵州盛世龙方制药;Z10940008;0.42g),0.42g/次,1-2次/d。

心悸:盐酸普萘洛尔片(江苏亚邦爱普森药业;H32020133;10mg),10mg/次,1次/d。

观察组:活血化瘀治疗,头痛:当归15g、川芎12g、香附3g,1剂/d。

气滞、气虚:黄芪30g、川芎15g、归尾13g、红花10g、赤芍9g、地龙7g、桃仁5g,1剂/d。

胃痛:香附、丹参、川芎各15g,白芍20g、降香、川黄、甘草各10g,五灵脂12g,1剂/d。

心悸:黄芪40g、酸枣仁30g、苦参20g、人参、丹参、茯苓各15g,当归、麦冬各10g,1剂/d。

两组均连续治疗28d。

1.3观察指标

从头痛、气虚、气滞、胃痛、心悸5个方面评估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评分,0分:无症状;1-2分:轻度症状;3-4分:中度症状;5-6分:重度症状;总评分降低≥90%为治愈;降低70%~89%为显效;降低50%~69%为有效;降低不足50%为无效。

1.4统计学方法

处理工具为SPSS 25.0统计软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表示。

2.结果

2.1症状评分

两组的症状评分在治疗前阶段对比无差异;治疗后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症状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时间

头痛

胃痛

气滞

气虚

心悸

对照组

75

治疗前

4.86±0.35

4.59±0.41

5.01±0.37

4.26±0.42

4.74±0.39

治疗后

2.12±0.17

2.35±0.24

2.29±0.23

1.86±0.27

1.56±0.26

t

8.302

10.120

5.265

13.238

12.265

P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观察组

75

治疗前

4.87±0.33

4.56±0.43

5.05±0.34

4.29±0.46

4.75±0.38

治疗后

1.38±0.15

1.22±0.12

1.06±0.17

1.07±0.15

1.03±0.14

t

17.238

18.452

15.120

10.254

21.239

P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t治疗前组间

0.324

0.120

0.185

0.462

0.329

P治疗前组间

0.615

0.525

0.437

0.481

0.562

t治疗后组间

7.234

5.201

5.569

9.235

6.468

P治疗后组间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2.2治疗效果

观察组在治疗总有效率上较对照组高,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组别

n

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对照组

75

19(25.33)

28(37.33)

15(20.00)

13(17.33)

62(82.67)

观察组

75

46(61.33)

15(20.00)

10(13.33)

4(5.33)

71(94.67)

t

-

-

-

-

-

5.374

P

-

-

-

-

-

0.020

3.讨论

血瘀证通常指瘀血内阻,离开经脉的血液如果无法在一定时间内消散或者排出,在某一处长期停留均为瘀血,可诱发多种疾病,比如头痛、心悸等[3]。针对以上情况,在西医中常用的药物有布洛芬、普萘洛尔等,此类药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病症,但远期效果不佳[4]。在中医学中,提倡使用活血化瘀法对血瘀证患者进行治疗,能够针对病症进行调理,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5]。如以上结果所示,观察组治疗后的各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强调了活血化瘀法的有效性。面对头痛患者时,当归可活血补气,香附可行气开郁,利于头痛症状的消退。在治疗气滞气虚的药方中,黄芪、地龙、红花等能够通络、活血,纠正气虚血瘀[6]。心悸患者中,人参、丹参、酸枣仁等药物可以共同发挥养心复脉、活血化瘀的效果,从而滋养心脏,纠正脉象。胃痛患者中,使用的香附、甘草、川芎等药物能够祛痰开窍、舒肝解郁、通络止痛。在治疗过程中,患者能够得到针对性治疗,并且药方安全有效,利于其改善预后。

综上所述,面对中医内科患者时,采用活血化瘀治疗方案有助于其临床症状的消退,总体治疗效果较为满意。

【参考文献】

[1]陈云龙. 中医内科用活血化瘀法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临床分析 [J]. 中外医疗, 2022, 41 (30): 191-194.

[2]詹禄叶,黄勇刚,汪琳. 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内科临床中的应用探讨[C]// 南京康复医学会. 第三届全国康复与临床药学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三). 泸州市中医医院;, 2022: 6.

[3]王巍. 活血化瘀在中医内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体会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 19 (62): 224-225.

[4]万海燕. 浅析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内科临床中的应用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 19 (95): 188+190.

[5]刘国民. 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内科临床中的应用探讨 [J]. 基层医学论坛, 2020, 24 (20): 2918-2920.

[6]李锐. 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内科临床治疗应用疗效观察 [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0, 8 (15): 17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