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置换术术后物理疗法与护理相结合的康复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23
/ 2

膝关节置换术术后物理疗法与护理相结合的康复效果评价

刘延霞

甘肃省中医院

摘要:目的:探究膝关节置换术术后物理疗法与护理相结合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治疗的80例膝关节置换术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常规护理与物理疗法结合。比较两组术后疼痛评分和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膝关节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针对膝关节置换术术后患者采取物理疗法与常规护理结合的康复措施效果显著,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

关键词:膝关节置换术;术后;物理疗法;护理措施;康复效果

    膝关节置换术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用于缓解膝关节严重病变所导致的疼痛和功能障碍。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膝关节置换术的需求量显著增加。然而,手术本身只是整个治疗过程的一部分,术后的康复护理对患者的长期预后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物理疗法作为术后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运动和功能训练,促进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目前的研究表明,单纯的常规护理或物理疗法在促进术后康复方面具有一定效果,但两者相结合的综合康复方案可能更为有效。本研究主要探究常规护理与物理疗法相结合的康复措施及其效果,希望可以提高患者的术后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治疗的80例膝关节置换术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男女比例20:20,最小年龄39岁,最大75岁,平均(52.11±3.04)岁;观察组男女比例21:19,最小年龄38岁,最大77岁,平均(53.12±3.4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大,(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1.2.1对照组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一是护理人员要定期监测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和体温,确保生命体征稳定,并注意观察患者有无术后并发症如出血、感染等。按照医生的处方给予镇痛药物,必要时可使用镇痛泵。保持手术伤口清洁干燥,定期更换敷料,观察伤口愈合情况,注意有无红肿、渗出等感染迹象。术后遵医嘱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加强手卫生,避免术后感染的发生。二是术后第一天鼓励患者进行床上活动,如脚踝泵练习、股四头肌收缩练习等,逐步增加活动量,尽早进行下床活动。鼓励患者早期活动,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和咳嗽练习,预防肺部感染。术后初期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逐步恢复正常饮食。提供给患者高蛋白、高维生素、富含纤维的饮食,促进伤口愈合和康复。此外,护理人员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并处理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1.2.2观察组护理方法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物理疗法。一是护理人员指导患者术后1-3天进行足踝泵练习,患者平躺在床上反复进行足踝背屈和跖屈动作,每次10-15分钟,每天3-4次。股四头肌收缩练习指导患者平躺在床上,伸直腿部,用力收缩大腿前部肌肉,保持收缩5秒钟,然后放松。重复10-15次,每天3-4次。使用被动活动器械按照物理治疗师的建议进行膝关节被动活动,逐步增加活动范围和时间。二是术后1-4周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在无痛或轻微疼痛的范围内主动弯曲和伸直膝关节。每天进行2-3次,每次10-15分钟。协助患者坐在椅子上膝关节自然下垂,逐渐增加膝关节的屈曲角度。每天进行2-3次,每次10-15分钟。并在助行器、拐杖或护理人员的协助下进行站立和行走训练。三是术后4周至3个月继续进行膝关节屈伸练习,逐步增加活动范围和强度。包括坐位、站立位的屈膝和伸膝训练。指导患者平躺术腿伸直,缓慢抬高离床面30度,保持5秒钟,然后放下。重复10-15次,每天2-3次。指导患者站立双脚分开与肩同宽,慢慢下蹲至膝关节90度,然后站起。每次10-15次,每天2-3次。此外,指导患者进行单腿站立、步态梯训练、平衡板训练等,增强患者平衡功能[1]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术后疼痛评分和膝关节功能评分。其中疼痛评分采用VAS评分量表评估,膝关节功能评分采用KSS评分量表评估。行走无任何限制50分,连续步行距离超过2公里40分,连续步行距离在1-2公里30分,连续步行距离小于1公里20分,仅能在室内活动10分,不能步行0分。分数越高膝关节功能恢复越好[2]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资料用SPSS19.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x2检验,(%)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表示;数据比较显著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

2结果

2.1两组疼痛评分比较

     观察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疼痛评分比较(n,

组别

例数

疼痛评分

对照组

40

5.11±1.14

观察组

40

2.32±1.04

t

10.474

P

<0.05

2.2两组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观察组膝关节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两组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n,

组别

例数

膝关节功能评分

对照组

40

65.11±12.14

观察组

40

85.32±11.04

t

9.652

P

<0.05

3讨论

    膝关节置换术是一种用于治疗膝关节严重病变、缓解疼痛和改善关节功能的外科手术。主要适用于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等导致膝关节严重损伤和功能障碍的疾病。术后加强患者的康复护理非常重要,这样才可以确保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效果[3]

本研究旨在探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物理疗法与护理相结合的康复效果。通过对比观察组(常规护理与物理疗法结合)和对照组(常规护理)的术后疼痛评分和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显示,观察组在缓解疼痛和改善膝关节功能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这一结果证明,物理疗法与护理相结合的康复措施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中具有重要作用。术后疼痛是影响患者康复的主要因素之一。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物理疗法与护理相结合的康复措施能够更有效地缓解术后疼痛。具体措施包括足踝泵练习、股四头肌收缩练习和膝关节的被动活动等。足踝泵练习和股四头肌收缩练习通过促进血液循环和增强肌肉力量,减少术后血肿和肌肉痉挛,进而缓解疼痛。而膝关节的被动活动可以防止关节僵硬,减少术后粘连,进一步降低疼痛感。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是评价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效果的关键指标。观察组的膝关节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物理疗法与护理相结合的康复措施在改善膝关节功能方面具有显著效果。术后早期的功能锻炼,如脚踝泵练习和股四头肌收缩练习,有助于保持关节的活动度和肌肉力量。中期和后期的主动关节活动、步态训练和力量训练,通过逐步增加膝关节的活动范围和强度,促进关节功能的全面恢复。此外,平衡和协调训练则增强了患者的平衡能力,减少跌倒风险,从而进一步改善了整体功能恢复。物理疗法与护理相结合的康复模式相较于单纯的常规护理,优势更为明显,比如护理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物理疗法和护理方案,更有针对性地促进康复。物理疗法和护理相结合,综合考虑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提供全方位的康复支持。在康复过程中,护理人员和物理治疗师可以根据患者的康复进展,动态调整康复计划,确保最佳的康复效果。

综上所述,临床上针对膝关节置换术术后患者采取物理疗法与常规护理结合的康复措施效果显著,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

参考文献

[1] 汪斌,李万云.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肿痛中医药治疗策略[J]. 中外医学研究,2022,20(13):181-184.

[2] 夏亚一. 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创伤性关节炎的相关问题[J]. 中华创伤杂志,2023,39(5):415-420.

[3] 尹燕,全梓林,胡霞,等. 1例透析35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23,29(22):305-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