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23
/ 2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贾祥芳

410726197707151233

摘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保护传承工作意义重大。系统把握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等多重价值,是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有力支撑。河南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孕育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种类丰、分布广、价 值高和影响大的特点,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形成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实践探索,但同时也面临文化土壤流失、传承后继乏人、传播效能不佳等问题,今后应从增强保护力,厚植基础、激活原动力,传承教育、注入新活力,守正创新、提升竞争力,数字赋能、提升传播力,加强宣传、扩大影响力等多个方面,在融合创新中激发非遗保护传承的动力活力,在推动文化新辉煌中有更大作为。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价值

 前言

党的二十大提出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并强调要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 保护力度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历史文化绵延 的生动见证,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其保护、传承、整理工作意义重大。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 国、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精神力量的重要举 措和现实要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价值评析深入挖掘和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 是多视角、多维度认识和把握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 性的内在要求,是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 化、创新性发展的有力支撑。

一、非遗传承的现状

非遗传承需要耗费传承人大量的时间、金钱和精力,部分非遗传 承人受“传内不传外”等传统思想影响,开展传承活 动意愿不强,而当前部分年轻人心气浮躁、急功近利、难以潜心学艺,一些不能解决生计问题的非遗更是无人愿学 ,导致非遗保护传承失去人才支撑,出现后继乏人问题。非遗开发缺乏创意。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重要的文化资源,高质量的开发利用能够有效推 动非遗传承保护。但当前非遗传承人老龄化情况非常普遍,非遗产品和项目开发过程中传承人缺乏创新性思维、创造性参与,难以为非遗注入时尚、新 科技等元素,导致非遗艺术作品、工艺产品和演艺 项目与当前社会需求剥离、脱节,难以满足新时代人们的物质与精神文化需求,使得非遗市场日益萎缩。非遗传播效能欠佳。新媒体时代,互联网传播能够助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但目 前真正通过网络平台传播效应得到保护传承的非 遗项目为数不多。传播主体影响力大的较少,非遗内容较为单一,主要官方账户受众参与度较低,整体传播效能欠佳。

二、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传保护传承的思考与建议

文脉与国脉相连,文化软实力是国家实力的彰显。河南省作为中华文脉的重要发源地、非物质文 化遗产资源大省,应当立足自身优势保护传承好非 物质文化遗产,树立特色鲜明的文化品牌形象,在融合创新中激发非遗保护传承的动力活力,在推动 文化自信自强、加快文化强省建设中实现更好发 展,在推动文化新辉煌中有更大作为。

第一,挖掘价值,焕发生命力。非遗保护的关 键是焕发非遗生命力,其根本在于挖掘并实现非遗 的价值。不能有效认识价值并激活价值的非遗项 目,空留技艺外壳,最终也将由于缺乏生命力而面 临保护传承困境。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的代表,承载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思想与理念,是全人类共同文化记忆的活态化呈现,具有社 会、历史、文化、经济等多重价值。深入挖掘非遗价 值,首先,要准确认识和把握非遗的多重价值,准确 认知非遗价值的基础是对非遗价值的科学评析;其 次,要在挖掘非遗价值的同时充分兼顾非遗的保 护,关键是要处理好非遗保护和非遗发展的关系; 再次,以创新作为做好非遗保护传承的内生动力, 在创新创造中彰显非遗价值,这也是焕发非遗生命 力的核心路径;最后,深入挖掘非遗价值离不开政 府机构的引导支持,离不开科研院所的理论研究, 离不开各类企业的探索实践,只有各方紧密协作, 才能更好地诠释非遗价值,使非遗焕发生命力。

第二,善作善为,增强保护力。非遗的保护传 承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企业、公众等 多方协同努力。非遗的发展特点和历史文化等价值属性,使得政府部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中起着重要的引导甚至主导作用,因此政府部门的 高效作为意义重大。一是设立专项扶持资金。非遗传承人当代传承的最大问题在于一些传承项目 无法通过非遗技艺维持生存,应通过政府扶持在解 决基本生存问题的基础上,培养非遗传承人,并建 立考核、监察等机制,确保资金用到位、有效果。二是协调好非遗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一方面,各级文化事业单位和非遗保护机构要主动 通过当前主流媒体和社交平台发声,引导社会积极 参与非遗保护,厚植非遗保护文化土壤;另一方面, 要避免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违背非遗生长规律,简单复制或编造非遗文化产品,导致非遗保护偏离 “初心”,无法实现可持续传承发展。

第三,厚植基础,激活原动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在人民群众中世代相传的民俗活动、传统技 艺、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等文化形态,其保护传承的根本在于人。一要关注“传人”,给予非遗传承人一定酬劳,一定程度上解决非遗技艺传播中难以维持生存的问题,同时 对非遗传人开发的优秀作品或优秀传播团体设立 奖项,鼓励传承人传播非遗技艺;二是培养“承人”, 鼓励非遗传承,推动非遗产品创新,更好地适应 市场需求,为传承人提供良好的环境;三是挖掘“受 众”,非遗传承需要结合节庆、地方风俗等深入社 区、村庄开展优秀非遗作品展演与宣传,使非遗文 化融入生活,让大众对非遗从认知到认同、从认同 到热爱,夯实非遗保护群众基础,进而充分激活非遗发展的传承原动力,为非遗保护传承提供保障。

第四,传承教育,注入新活力。教育是文化传 承中一种特殊的能动性活动,加强非遗保护传承教育,能够为非遗保护传承注入新活力。河南省非物 质文化遗产大部分都起源于农村,传承人从小耳濡 目染,通过大量实践,才能达到技艺娴熟、融会贯通的境界。

第五,守正创新,提升竞争力。非物质文化遗 产保护传承需要坚定文化自信,守住民族之魂,创 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非遗,不断提升非遗竞争 力,使非遗成为推动河南文化强省实现的有效助 剂。

第六,数字赋能,提升传播力。当前已经进入 数字化赋能发展时代,数字化技术广泛应用于经济 社会生活,利用数字化技术对非遗生产过程、工艺 流程、曲本唱腔等进行保护、记录、宣传等,已经成 为非遗保护传承的新潮流、新趋势。第七,加强宣传,扩大影响力。非物质文化遗 产展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与文化面貌,加强非遗宣传,对于扩大非遗影响力,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 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具有重要意义。

结束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体现着人民的独特创造、精神理念、道德规范。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具有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而且具 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进行系统科学的价值评析,对推动其高质量保护、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 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 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 (2022-10-25)[2024-02-01]. https://www. 12371。cn/2022/10/25/ARTI1666705047474465.shtml. [2]王胜男.基于体验视角的濮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旅游开发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21:47. [3]徐珍,王宝升.增强文化自信的实践之维:以非遗 剪 纸 艺 术 为 例 [J]. 湖 南 社 会 科 学 ,2021(1): 153-158. [4] 陈 璐. 河 南 非 遗 这 十 年 [EB/OL].(2022-10-16) [2024-02-01].https://hct.henan. gov. cn/2022/10- 16/2624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