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县级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18
/ 3

浅谈县级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邱玉英 刘成学

民勤县财政局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推动了政府绩效评价工作的开展。2018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意味着我国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正式拉开序幕。近年来,各级财政部门积极落实财政支出绩效管理各项工作,初步建立了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管理体系。然而,随着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深化推动,各级财政部门担当的任务越来越重,尤其是县级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相对滞后,面临的问题也日益增多。本文结合当前县级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现状,就发现或存在的问题不足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旨在进一步提升县级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县级预算绩效管理;问题对策

正 文:积极推进县级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一方面是贯彻落实国家方针提高预算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通过对某一个具体政策或项目的绩效目标与实际落实状况进行对比,检测和评价项目资金、建设成果是否符合预期目标要求,进而推动政策的调整、优化和完善,提升政策和项目持续进展质量,为经济社会进展提供有力保障促进各部门单位对身战略的制定、落实并有效执行过程中,发问题并深刻剖析问题的缘由,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法整改落实,进一步提高政府尽责履职水平以及部门职能的优化调整,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增加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另一方面也是优化政府资源支配,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资源配置效率。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调整预算支配、完善财政政策的重要依据,优化政府资源支配,实现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让绩效管理公开化、透亮化,将绩效评价结果特别是涉及民生项目的绩效评价结果依法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同时,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确保财政资金平安、规范、高效运行。

一、县级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现状分析

一)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理念尚需加快引导和推进。一是预算绩效管理理念尚未牢固树立一些地方、部门特别是基层部门对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还不够重视,仅仅把此项工作当作完成任务的规定动作,导致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绩效目标设置不科学、运行监控不落实、评价工作不客观、评价结果不运用,使得预算绩效管理仅仅流于形式,未能真正发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提升政府治理水平的作用。二是主管部门内部预算绩效职责不清,工作力量安排不到位。很多部门都是财务独自完成绩效管理工作,况且财务也缺乏专业人员,缺少业务室的协调配合,把本该有业务部门承担的绩效工作给接了过来,简单地将绩效目标制定、跟踪监控等专业性工作归口于财务人员,导致各单位由财务人员或是从其他科室抽调的临时人员在不了解项目具体实施的状况下,开展预算绩效管理的相关环节工作而负责项目的人员责任意识不强,工作缺乏主动性,没有相应的财务管理学问,业务管理与绩效管理脱节,弱化了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最基本的环节结果是预算绩效目标、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编制不规范、不系统、不全面,不能清晰反映资金的预期产出和效果,造成县级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质量不高,尤其是项目多的单位还存在被动应付或拖延的状况。

)绩效管理内容体系和评价标准离科学设置原则存在差距。预算绩效管理相关评价工作的科学严密性不够,对绩效工作缺乏具体的、科学的方案和方法,一是绩效管理核心指标设计的质量和层次尚需提高目前,预算绩效管理主要围绕部门和单位预算、政策和项目预算开展,而政府运转综合预算绩效评价工作尚未全面推开,对政府运转、提供公共服务、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支出,对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缺乏综合评价体系。二是对政策的预算绩效管理不到位。具体表现在新出台增支政策之前未进行准确全面的事前绩效评估,在政策实施后也未能对一定时期内的实施效果进行跟踪评价。三是预算绩效管理链条尚待补充完善。在绩效目标设置方面,一些项目预算绩效目标设置不清晰、不切合实际,绩效指标的质量和层次有待提高。例如,不能正确区分投入与产出定义,将资金支出进度、工作所需劳动时间等投入归类为绩效产出;指标值设置笼统,缺乏具体可量化数值,如将社会效益指标设置持续促进,服务满意度设置为提高等,并未设置如何增长,如何完善等量化指标,因此缺乏评分依据。绩效运行监控方面,目前普遍比较重视事前绩效评估以争取资金、事后绩效评价以完成报告任务,而对于事中的绩效监控力度则仍然显得相对薄弱。特别是当预期绩效目标无法完成时,不是采取有力措施促进目标实现,而是往往采用申请调整、降低指标值的方式完成目标,无法发挥绩效运行监控的效果。

(三)大部分单位缺乏自评机制,且完成工作质量急需提高。目前国家还没有口径一致、合理可用的管理标准、目标体系,不能统一口径标准,无法进行比较分析,从数量和金额上看还差强人意,从质量上看,还有很大的空间需要提升。部分单位只注重对自己主管范围内的公共资金支出进行浅层次的评价,很多单位都不管公共财政资金支出产生的其他方面的效益性。绩效自查与评估往往流于表面形式,没有达到提升预算编制质量、建立科学合规透明、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以及改善公共支出结构、提高公共资金使用效益、效率的要求。

(四)绩效评价结果不能发挥出真正的作用,应用不够充分。一方面,由于对绩效评估方法未能全面掌握,或是各预算单位为避免因绩效目标未实现而被压减预算,可能采取避重就轻、夸大产出和效益的方法,导致评价结果不实,自评报告质量不高。另一方面,没有压实各部门的绩效管理责任,绩效自评的质量大部分比较低,对公共预算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及绩效管理情况反映不够准确。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地区和部门不能严格执行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挂钩的制度,只是象征性扣减部分预算,或是为了应付人大对预算草案的审查,在扣减年初预算安排后办理年中追加。或是绩效评价结果形成以后,没有采取下一步的跟踪措施,绩效结果反馈制度和绩效问题整改责任没有落到实处,这就导致绩效评价结果不能发挥出真正的作用。只是单纯地将绩效结果当成应付工作的一个流程,各地政府部门还未深刻意识到绩效评价的作用,缺乏对绩效评价的重视和深入了解利用。

二、加强县级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思路及对策

(一)预算绩效管理理念,强化主体责任落实各级政府应加大对县级财政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宣传指导,使各部门单位及相关人员对绩效管理有更深的熟识和理解。各单位是年度预算的执行者,是财政资金的管理者和使用者,也是绩效管理的直接责任主体,必需切实转变观念,树立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谁支出谁负责的观念,对预算执行和绩效结果负责,让讲绩效、用绩效、重绩效、比绩效的氛围日益深厚。通过健全管理机制,明确各部门单位在绩效管理中的职责,积极引导各部门单位全过程履行项目绩效管理主体责任,加强协作,努力形成绩效管理部门和业务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建立健全绩效管理工作考核和结果通报机制,对工作推动不力的责令限期整改,确保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创新精神,把全面实施绩效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二)健全完善绩效管理体制,优化细化工作流程一是各部门在预算编制时,应依据谁申请资金、谁设定目标的原则,填报项目资金绩效目标从投入与管理、产出、效果、影响力等方面反映预期结果,有效成为预算编制、绩效监控及绩效评价的依据。二是紧扣部门工作职能,突出核心业务。进一步健全完善共性的绩效指标框架和分行业领域的绩效指标体系,保证绩效目标描述清楚、指向精准、指标科学、易于衡量,指标值的设定绩效指标应以定量指标为主,在考虑可实现性的基础上,尽量从严、从高设定。三是在实现政策和项目预算、部门和单位预算绩效评价全覆盖的基础上,推进政府预算绩效评价工作。将各级政府收支预算全面纳入绩效管理,重点对政府职能实施,如支持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重点领域改革,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进行全面综合的绩效评价。建立动态评价调整机制,项目和政策实施后进行跟踪评价,到期、绩效低下的政策和项目及时清理退出。四是对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和预算执行进度实行双监控,发现问题要及时督促预算部门和单位制定整改计划、落实整改任务,提出优化预算安排,提高支出效益的措施。五是健全和完善监督机制,必要时托第三方评价机构开展重点评价,充分发挥人大和审计的外部监督作用,建立评价结果信息公开机制,促使各部门将绩效评价结果向社会主动公开,搭建社会公众参与绩效管理的途径和平台,有效提高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透亮度。

(三)夯实单位绩效自评基础,提高绩效管理水平。单位要综合实际状况,积极主动与上级主管部门对接,规范自己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加强组织协调。探索建立对各支出项目,自项目申请,到项目纳入项目库、编制项目预算、直到项目最终实施完成的全过程绩效管理,分步建立政府公共资金支出环节的全过程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持续加大预算绩效管理宣传、改革和培训力度,增强预算部门和单位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绩效意识。探索建立部门单位内容职能机构的绩效管理落实情况考核机制,促使部门单位绩效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四)完善提升绩效管理配套措施,不断强化结果应用。一是建立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政策调整挂钩机制。切实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预算编制的重要依据,强化预算编制的绩效导向,对绩效评价结果较差、低效无效的政策和项目支出,在预算编制中重新测算资金需求,减少安排或不安排相关支出。二是进一步扩大预算绩效信息对社会公开范围,主动接受社会公众和专家学者的监督,从而督促政府部门按照预算绩效管理的要求,切实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三是通过组织培训和经验交流等,加强业务人员绩效意识,提高绩效评价技能,提升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借助社会第三方专业技术力量。选取专业能力突出、资质优良的第三方机构参与绩效管理工作,指导部门和单位设立科学合理的绩效目标、收集评价基础资料并形成评估报告,保证绩效评价结果的客观性,提高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质量,提升社会各界对绩效管理结果的认可度。五是整合优化现有预算绩效管理系统,完善系统功能,集绩效目标申报、运行监控和结果运用于一体稳步升预算

绩效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

2.《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

4.预算绩效管理研究及其启示.吉林金融研究;

5.预算绩效管理实践探讨.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