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腹股沟疝修补术的选择与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17
/ 2

成人腹股沟疝修补术的选择与效果分析

温庆彬

济南市济阳区人民医院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腹股沟疝是普通外科临床的一种常见疾病。手术干预是治疗腹股沟疝的主要手段,其中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和经腹腔镜疝修补术是目前临床常用的2种方法。腹股沟疝是高原地区临床常见疾病,腹腔内脏器或组织通过腹股沟区缺损向外凸出。成人腹股沟疝一旦形成,无法自行愈合,若不及时有效治疗,可能进展为嵌顿性或绞窄性疝,引起肠梗阻乃至肠坏死,威胁患者健康和生命安全。目前,外科手术修补是治愈成人腹股沟疝的唯一途径。传统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术后患者腹股沟区疼痛感明显,恢复日常活动时间较长,而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因创伤小、恢复快、术后疼痛轻、切口感染发生率低,逐渐成为成人腹股沟疝修补主流术式。

关键词:腹股沟疝;修补技术;选择与效果

引言

疝气为普外科一种常见疾病,主要是指机体某脏器组织通过薄弱的缺损或孔隙等进入此外部位;而当腹腔内的脏器通过腹股沟区的缺损、破孔或薄弱区,向外突出于皮下形成肿块则称之为腹股沟疝。腹股沟疝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腹股沟区可还纳腹腔的肿物,腹内压增加时肿物增大,休息平卧时肿物可消失,可伴有腹股沟区疼痛及会阴部下坠感。如腹股沟区肿物脱出后无法还纳腹腔,可出现肿物剧烈疼痛及肠梗阻表现,需要及时就医通过手术等方式解除腹股沟疝的嵌顿。以往临床对于该病以张力修补术为主,虽可取得一定的疗效,但是由于术后疼痛剧烈、术后并发症以及疾病复发风险较高等原因,导致患者预后不佳。随着外科技术、生物补片材料等发展,无张力修补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对患者的预后改善意义重大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我院收治的58例腹股沟疝气患者。纳入标准:①满足腹股沟疝气的诊断标准,且经超声影像学等确诊;②符合手术治疗相关指征;③患者认知、意识功能正常;④临床一般资料完整;⑤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合并凝血系统异常;②合并急慢性感染性疾病;③合并心肝肾等损伤严重;④合并精神疾病;⑤拒绝参与研究。以数表随机的方式分为两组,每组29例。对照组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9例;年龄35~67岁,均龄(51.51±5.58)岁;病程1~7年,均值(3.26±1.12)年。研究组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34~68岁,均龄(51.67±5.45)岁;病程1~8年,均值(3.39±1.08)年。两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研究组行TAPP术:采用全身麻醉,先在脐部放置10mmTrocar作为观察孔,然后分别在患侧腹直肌外侧平脐水平和对侧腹直肌外侧脐下水平置两个5mmTrocar作为操作孔。用电钩从路前上棘至脐外侧韧带内口上方2cm左右划开腹膜,在腹膜前间隙分离手内至耻骨联合,外至腰大肌及骼前上棘,上至联合腱上2cm,内下至耻骨梳韧带下方1~2cm,外下至精索腹壁化6cm。游离剥除疝囊。术野无出血后将修剪好的补片(大小约15×10cm)植入耻骨肌孔处,避开危险三角及疼痛三角缝合固定两到三针,4~0倒刺线连续缝合关闭腹膜。拔除各Trocar,排空气腹,缝合各穿刺孔。(2)对照组行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采用硬膜外麻醉,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2cm处斜形切口长约5cm左右,逐层进入,游离精索或子宫圆韧带,并在其周边找到疝囊,判断疝囊与腹壁下动脉位置关系,确定疝的类型。如疝囊较小,则可完全游离至疝囊颈部高位结扎;如疝囊较大,将疝囊打开,游离并且横断,近端游离至腹膜外脂肪为标志,将疝囊高位结扎,游离腹膜外间隙周围组织并放置补片,周围缝合固定。逐层关闭腹外斜肌腱膜、皮下及皮肤。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手术效果、手术指标与并发症。①疗效判定。痊愈:术后患者病灶修复、症状体征等消失,观察随访后无复发情况;好转:术后患者病灶基本修复、症状体征等基本消失,观察随访后无复发情况;无效:术后患者描述不及上述2项。总有效率以痊愈率与好转率之和计算。②手术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③并发症包括尿潴留、阴囊血肿、切口感染等。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手术总用时、总住院时长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2.2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6.90%)更低(P>0.05)。

3讨论

外科手术是腹股沟疝治疗的重要选择。但在成年患者群体中,腹股沟疝患者多为老年人,具有基础疾病多、营养不良、手术耐受差等特点,增加手术难度,影响手术安全性。有学者认为,在制订老年患者的治疗方案时,不仅要判断患者是否适宜采用手术方式进行修复,还要慎重选择手术时机、麻醉方式以及修复策略。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患者中的应用时间较长,可用于门诊手术治疗,且麻醉方式以局麻为主,在较大程度上规避了全麻相关并发症风险,对青年及中年群体的术后早期康复和正常生活、工作等有重要意义。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原理是回纳疝内容物,高位结扎疝囊,通过放置补片加强腹股沟管后壁。传统开放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是一种成熟的术式,但存在术后患者腹股沟区疼痛感明显,恢复日常活动时间较长等缺陷。近年来,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发展迅速,由于其切口小、术后疼痛轻、恢复活动快、切口感染率低和并发症少而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但高原地区经济条件和医疗条件相对内地落后,加之患者常合并多种高原特有的基础疾病,氧浓度低,对手术耐受性相对较差。

腹股沟疝发病原因与年龄、性别、家族史,以及腹壁薄弱或缺损、腹肌发育不全和长期高腹压等密切相关。其临床表现以腹股沟区或阴囊可复性肿块伴偶发胀痛为主,超声检查显示腹壁缺损可获得更确切的诊断。若未予以及时干预,一旦疝内容发生嵌顿或绞窄,可因疝内容坏死或穿孔等严重并发症而威胁患者的生命。故除少数并存严重内科系统疾病或高龄体弱的患者外,应早期实施疝囊高位结扎,以及加强或修补腹股沟管后壁等手术。无张力疝修补术因其创伤低、术后痛苦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及复发率低等优点已经逐渐取代传统的疝修补术。其中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手术与腹腔镜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手术为目前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无张力疝修补手术,而腹腔镜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手术较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手术而言,其损伤更小,无需切开腹横筋膜,术后患者的非限制活动恢复更早;同时借助于腹腔镜,其视野更为清楚,能够直视疝区,并具有放大效果,故术中的解剖操作等更为精准,有效减少了血管、神经等组织损伤;同时术中采用腹腔镜器械对腹膜前间隙的分离更为便捷,补片修补位置准确且展平更易,故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更好,且手术的治疗风险更低。此外,通过腹部打孔手术还更易于满足患者对自身外观的要求,患者的接受度更佳。

结语

综上所述,在成人腹股沟疝患者中,手术方式的选择可对术后恢复情况及安全性产生重要影响,与无张力疝修补术比较,采用TAPP进行治疗,能够缩短成人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长,降低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程度,减轻炎症反应,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

参考文献

[1] 盛书娟,张建坡,王世超.比较经腹腔镜疝修补术与传统开放式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0,20(1):122-123.

[2] 唐健雄.成人腹股沟疝诊疗指南(2018年版)解读[J].临床外科杂志,2019,27(1):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