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在血液科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16
/ 2

心理护理在血液科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王恩秀

兴安盟人民医院 内蒙古兴安盟137400

摘要: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对血液病患者输血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将 该院接受治疗的 60 例血液病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 2 组,每组30 例。所有患者均给予输血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心理护理干预,比较 2 组患者恐惧视觉模拟评分结果以及护理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出现 4 例患者不同程度(12.5%), 对照组出现20 例患者不同程度(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血液病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可减轻其输血心理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血液病;心理护理;临床

血液病是一种常见的现代病,它是原发的,大多数是有先天性造血功能的缺陷或者骨髓成分的恶性改变。血液病也可以是继发的,其他系统如营养缺乏、代谢异常及物理化学因素等也可以对骨髓系统造成不良反应,血液或者骨髓成分有较明显的改变折,也是属于血液病的范围之内。血液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不仅仅是治愈率低,而且使患者产生消极的情绪。很难配合医生的治疗。所以我们要采取措施--心理护理。心理护理在血液病临床护理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输血在血液疾病临床治疗中属于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绝大部分患者在输血过程中易出现恐惧心理,给治疗效果带来较大影响。本次研究主要探讨心理护理对血液病患者输血及护理质量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一、患者的心理因素

1、抗药心理。血液病的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患者经过反复治疗之后,病情仍然没有好转。然而在治疗的过程中会产生明显的副作用,所谓是药三分毒。这种副作用加剧了患者的疼痛。包括进行静脉化疗是给患者带来无比的疼痛,在进行药物化疗时,会引起患者胃肠道不适等。有些患者会偷偷把药物丢掉,严重降低了治愈率。

2、消极心理。由于血液病的病程比较漫长,所以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会产生消极的心理,常常表现为悲观,绝望。严重的还会产生自杀的年头。一方面昂贵的医药费,给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为了不拖累家人,患者干脆放弃治疗。另一方面,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忍受不了各种疼痛,产生悲观绝望的心理。

二、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选取该院收治的 60 例血液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 2 组。对照组男 18 例,女 12 例,年龄 20 岁 ~81 岁,平均年龄(49.25±12.13)岁,11 例急性白血病,14 例再生障碍性贫血,4 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 例血友病;观察组中男 17 例,女13 例,年龄 21 岁 ~83 岁,平均年龄(50.12±11.89)岁,11 例急性白血病,15 例再生障碍性贫血,3 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 例血友病。2 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2、方法。面对血液病患者,应该对其实行心理护理,这样可以减少患者的心理负担,避免患者抵触的心理,加快治疗的效果。对于不同的患者,我们要采取不同的措施。因此,相关的护理人员需要再患者治疗前给予鼓励和安慰,帮助患者进行正常的生活。医生在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尽量避免患者的感官刺激,分散患者对身体疼痛的注意力,这样可以减轻患者的心里恐惧。另外语言在心里护理中也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在护理过程当中,医护人员应当发挥语言的特色功能,与患者进行心与心的沟通,来帮助患者走出血液病的阴影。因为每一位患者在面临血液病给他们带来痛苦的时候,都需要别人给他们鼓励安慰,同时也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和重视。如果这个时候,医护人员给血液病患者一句温馨的话,足足可以给患者带来无比的温暖,减少患者的消极情绪。此外,医护人员在进行心理护理的时候,要倾听患者的心声,做一个忠实的听众,分担患者的一些痛苦。传播健康的教育知识,是医护人员一项重要的工作,当患者的心里得到缓解时,医护人员可以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提醒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2 组患者均给予输血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以心理护理干预,具体包括:①健康教育:输血前,相关护理人员需以平易近人的态度主动与患者建立沟通,对其病情进行了解,同时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和输血治疗所需要的注意事项及其重要性,充分引导患者配合治疗。②环境氛围:在输血过程中,护理人员需为患者营造安静舒适的治疗环境,室内光线、温度、湿度及噪声控制在合理范围,避免患者受到各种不良刺激。③输血时的护理:在患者输血过程中需密切观察其相关反应,若出现情绪问题,需第一时间进行安抚,同时在医生指导下予以处理。④输血后的护理:输血过后,护理人员可与患者适当进行聊天,激发其愉悦情绪,以便进一步增强患者治疗信心。

3、观察指标。分析 2 组患者恐惧视觉模拟评分情况以及护理质量评分。恐惧视觉模拟评分法(FAVS)满分为 10 分,具体标准:7~10 分为重度恐惧;4~6 分为中度恐惧;1~3 分为轻度恐惧;0 分为无恐惧感。出院前对患者进行自编问卷调查,让患者对健康宣教、病房管理、基础护理及危重患者护理进行相应的评分,满分为 100 分,得分越高表明护理质量越好。

4、统计学方法。数据均以 SPSS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 x±s 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 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三、结 果

1、2 组患者输血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出现 4 例患者不同程度(12.5%),对照组出现 20 例患者不同程度恐惧(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四、讨论

输血是治疗各种血液疾病不可缺少的支持疗法之一,对促进患者的康复以及维持患者生命等均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输血过程顺利得当,则可以很好的达到预期效果。但很多患者在输血过程中容易出现恐惧心理,影响到实际的治疗效果。一些患者受到疾病等因素的影响,对输血治疗产生不同程度的恐惧输血过程中,血液的颜色和粘稠度等也容易对患者的感官产生一定的刺激,导致患者出现恐惧心理,影响到治疗的正常进行。血液输注是慢性贫血、急性失血以及其他血液病患者的基本治疗手段,是确保患者生命健康安全的重要措施,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输血的规范操作的加强,输血治疗安全性显著提高,但是输血不良反应仍然时有发生,重度的输血不良反应会造成患者死亡,因此,部分患者对输血治疗存在一定程度的恐惧,不配合输血治疗,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2]。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心理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治疗效果,可有效降低患者输血心理,同时还有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究其原因,护理人员首先对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以及输血治疗的重要性,以此帮助患者了解自身病情;其次设置安静舒适的治疗环境,使患者尽量放松身心,以此减少其不良情绪的发生;同时在输血过程中护理人员的巡视可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倘若出现不良反应,及时讲解原因并进行针对性处理,引导患者放松心情,以此保证治疗顺利进行;输血后可与患者进行鼓励性交谈,有助于提高其治疗信心,同时减轻对输血的恐惧心理。

综上所述,对血液病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其输血心理,进一步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孔德煜 , 回春. 血液病患者输血前焦虑的影响因素与护理措施 [J].中国医药指南 ,2014,12(30):369-370.

[2]屈伟侠 , 舒玉琳, 闫立秋 . 心理护理对血液病患者输血及护理质量的影响 [J].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16,43(2):382-383.

[3]叶慧梅. 心理护理对血液病患者输血及护理质量的影响[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16(89):366.

[4]屈伟侠, 舒玉琳, , 闫立秋. 心理护理对血液病患者输血及护理质量的影响 [J].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20,43(02):34.

[5]任红霞, 冯淑贤, 贠世文, 张艳梅. 心理护理在血液病患者临床输血中的应用 [J]. 中国输血杂志 ,2021,25(S1):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