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时代《齐民要术》思想的视听传播策略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11
/ 2

数字化时代《齐民要术》思想的视听传播策略探析

薛慧莉

潍坊科技学院

中文摘要:在数字技术的推动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视听传播方式发生了深刻变革,这对于畅通传统文化的传播渠道、提升文化的感召力、扩大文化传播辐射范围以及构建全新传播模式等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以数字技术为支撑,构建《齐民要术》数字化视听传播策略包括:VR虚拟现实+《齐民要术》思想,身临其境提升沉浸式体验;AR增强现实+《齐民要术》思想,虚实结合增强在场感受;AI人工智能+《齐民要术》思想,智能算法赋能文创产品开发。

关键词:数字技术 《齐民要术》思想 VR虚拟现实 AR增强现实 AI人工智能

当下,数字技术的创新取得长足发展,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元宇宙、人工智能、AR、VR、数字游戏、数字动漫、新媒体等新技术不断应用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态化传承注入了新动力,提供了新动能。在万物皆媒,一切皆可数字化的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正与创新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通过数字化的“编码”与“解码”过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在时间上延续、在空间上扩展,在代际间传递。

一、《齐民要术》思想数字化演绎与传承的时代价值和意义

《齐民要术》是中国乃至世界当之无愧的农学巨著,在我国农学史上具有基础性地位,不论是在近1500年前的北魏,还是在当下,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农学农业发达的日本、欧美,该书都发挥着巨大的指导作用和影响力,如同诸子百家的光辉思想一样,在古今中外都持续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齐民要术》思想的数字化演绎与传承,不仅有助于进一步阐发《齐民要术》的时代价值,凝练其美好精神特质,将精神财富转化为契合人们价值追求和审美旨趣的文化形态。

二、以数字技术为支撑,构建《齐民要术》数字化视听传播策略

1VR虚拟现实+《齐民要术》思想,身临其境提升沉浸式体验

沉浸式体验是VR全景的一大特点。《齐民要术》中涉及了大量的农业生产场景,由于原著中仅有文字记载而缺乏直观的图像展示,以致当代人在理解和把握某些农业科技内容时,难免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和挑战。通过VR虚拟现实技术,跨越时空的经纬,以年轻开放的姿态,将这些传统农业生产场景和农事进行生动形象的全景展示,让我们仿佛置身于传统的土壤耕作、作物栽培、畜禽饲养现场,无论是观赏农业表演、欣赏传统的食品烹饪技术,还是参与传统的农业生产活动,VR虚拟现实技术让我们不再局限于书本的文字传播,而是让这部农业巨著从“故纸堆”“象牙塔”中走出来,打破时空的隔阂,让我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齐民要术》的神秘之美。VR虚拟现实全方位多视角的展示特征,不仅能够增强《齐民要术》的影响力,也能提升受众的浏览体验。并且,VR技术所能创造的身临其境的传播体验,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拓宽《齐民要术》的受众群体,尤其是吸引年轻受众群体的关注和喜爱。

2AR增强现实+《齐民要术》思想,虚实结合增强在场感受

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简称AR)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将虚拟的场景应用到真实世界,真实的环境和虚拟的场景实时地叠加到同一个画面或空间同时存在,受众可以AR设备等与虚拟物体进行互动。AR增强现实具有虚实结合、双向互动、资源共享等特点。

相比于实地参观农林牧副渔生产场景及蔬菜大棚、观看纪录片等传统传播模式来传播《齐民要术》思想,基于AR增强现实技术能够更高效地让受众感受、了解《齐民要术》思想文化底蕴,实现虚实融合下《齐民要术》思想传播最大效果。

《齐民要术》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农学巨著,但由于时间久远等问题很难将其内容以完整的面貌展现在受众面前。通过数字化三维建模等技术对《齐民要术》中相关内容进行数字化立档,形成完整的《齐民要术》数字化档案,并构建起面向受众的数字化展示平台。受众通过数字化平台,通过AR设备、手机、电脑、眼镜等在任意地点、任意时间,都能通过虚实结合的场景,读取《齐民要术》文化内容,身临其境感受《齐民要术》思想的独特魅力。如受众可以通过手指触控虚拟按键和听从语音命令等形式来观看有关蔬菜种植的相关视频讲解;可以通过AR技术的虚实结合进行农作物“种植”,在不能去田间地头实践的情况下亲身体验农作物种植技术,不仅在最大限度上满足了受众的探究热情,同时也提高了受众对科学种植技术的兴趣。在双向互动中与《齐民要术》思想建立深厚的情感联结。

AR增强现实技术下,《齐民要术》思想的学习不再是灌输,而是一种体验,用户可参与、可触摸、可感受。AR增强现实让《齐民要术》思想的传承与传播拓展到更广泛的时间和空间,增加了传播的娱乐性和趣味性,扩大了文化传播的受众面,让受众更加便于感受其精神内核,理解其背后的深厚底蕴,“曲高”不再“和寡”,从而使《齐民要术》思想的传播实现“破圈”。

3AI人工智能+《齐民要术》思想,智能算法赋能文创产品开发

在传统文化领域,人工智能展现出了强大的融合力和创新力。“贤二机器僧”“敦煌小冰”等智能机器人的出现为例,敦煌“云彩丝巾”小程序的上线等,成功实现了传统文化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使更多受众通过人工智能机器人了解传统文化,并根据个人喜好设计文创产品。对于《齐民要术》这一古代农学巨著,我们同样可以借助AI的力量,为受众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设想一下,我们可以设计一款卡通版的农圣贾思勰形象,以及象征勤劳、奉献的牛形机器人,作为AI人工智能的明星角色。通过人机交互的方式,受众可以与这些可爱的角色进行互动,学习农业科学知识,感受《齐民要术》中蕴含的深刻思想。

我们还可以利用AI人工智能的算法和技术,为受众提供更加深入和便捷的《齐民要术》内容理解体验。AI通过深度学习模型等算法基础,能够在自然语言处理(NLP)方面展现出卓越的能力,这对于解读语言复杂、晦涩难懂的《齐民要术》来说,无疑是一大助力。自然语言处理能力使得AI可以对《齐民要术》进行句法分析、语义分析,从而揭示其中的隐含信息,如文化背景、作者意图以及历史语境。这不仅能够帮助受众更深入地理解这部古籍的精髓,还能为《齐民要术》的数字化传承与创新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借助AI的算法驱动,我们可以开发出各种形式的数字文创产品,如智能解读软件、互动学习平台等,让受众能够以更加直观、生动的方式接触和学习《齐民要术》。这些产品可以根据用户的兴趣、需求和学习进度,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和推荐内容,使学习过程更加高效、有趣。例如,在智能解读软件中,受众可以通过点击不同的章节或关键词,快速获取相关内容的解读和分析;在互动学习平台上,受众可以参与各种形式的互动活动,如知识竞赛、角色扮演等,以更加生动、有趣的方式学习《齐民要术》。

在数字科技浪潮下,社会的结构性变革正悄然发生,新型传播模式诞生。文化传承、科技进步、艺术创新在此交融与碰撞,逐渐打破了旧有的传播格局,为传统文化破圈提供了全新的契机。这一过程中,传统文化被赋予了现代艺术的形态,数字艺术则成为其传播的崭新渠道,使得传统文化得以在更广泛的领域内传播与展现。借助数字技术的力量,传统文化得以焕发新的生机。这种赋能不仅让传统文化与古代、现代乃至未来相互交织,更为广大受众提供了一个认识、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窗口。

基金项目:山东省社科联2023年度人文社会科学课题(专项研究课题)《新媒体语境下《齐民要术》思想的数字化演绎与传承》(课题编号:2023—WHLC—035;经费资助)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