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灌溉水利设施老化问题与改造对策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08
/ 2

农田灌溉水利设施老化问题与改造对策探讨

魏骁

余杭区林业水利局  311100

摘要我国农田水利设施普遍存在老化失修问题,制约了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文章通过实地调研,总结了农田水利设施老化的主要表现,分析了设施老化的成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改造对策建议,以期为农田水利设施的更新改造提供参考。加强农田水利设施改造,对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切实加大投入,完善体制机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田水利设施老化问题,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农田灌溉 水利设施 老化问题 改造对策

一、引言

农田水利是农业生产的命脉,关乎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根本利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田水利建设成效显著,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当前,不少地区农田水利设施老化失修问题突出,灌溉服务能力大幅降低,亟需加强改造。水利设施老化已成为制约农业生产、农村发展的瓶颈之一。加快农田水利设施改造步伐,提升设施运行效能,对于稳定粮食产能、巩固脱贫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文章在系统调研的基础上,对农田水利设施老化的表现、成因及改造对策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以期为农田水利现代化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二、农田灌溉水利设施老化的主要表现

2.1 灌溉渠道淤积损坏

经过多年运行,不少农田灌溉渠道淤积严重,水流阻滞,通水能力大幅下降。部分渠段因年久失修,混凝土表面风化剥落,衬砌破损,渗漏严重,水量损失大。一些渠道因防渗措施不到位,杂草丛生,阻水严重,运行效率低下。例如某县7成以上的渠道存在不同程度的淤积损坏问题,其中1/3的渠道处于病危或报废状态,灌溉功能基本丧失。渠道输水能力降低,直接导致灌溉保证率下降,灌溉面积萎缩,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同时,渠系水损率居高不下,水资源浪费问题突出,已成为农田灌溉的重要制约因素。

2.2 水闸泵站失修废弃

水闸和泵站是灌溉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节点,但当前普遍存在老化失修问题。一些水闸建设年代久远,启闭机损坏,闸门锈蚀变形,严重影响行洪排涝。部分泵站使用多年,设备老化,故障频发,实际供水能力不足设计能力的一半,甚至长期处于停运状态。据了解,某县有近1/3的水闸和泵站处于半废弃或完全废弃状态,严重制约了灌区的正常运行。水闸泵站失修废弃,直接导致部分农田得不到有效灌溉,丰水年还会出现田间渍涝,旱涝保收难以保障,农民增产增收难以实现。与此同时,设施管理维护资金投入不足,管理不到位,进一步加剧了水闸泵站老化失修的问题。

2.3 田间设施破损残缺

田间灌溉设施是农田水利工程的末梢系统,直接关系到田间用水的及时性和充足性。但目前普遍存在田间设施年久失修、破损残缺的问题。一些田间渠道因长期冲刷,边坡坍塌,淤积严重,甚至沟床齐平,彻底丧失了输水功能。不少农田因毁渠填沟、圈占改造等,灌溉沟渠阻断,灌溉系统连通性差。部分地区田间节制设施简陋,甚至无闸无斗,用水难以调控。据调查,某县有近半数农田的田间设施存在破损问题,严重影响了田间配水和用水管理。田间设施的失修,不仅导致末级渠系水量损失大,也影响了用水的精准调控,灌溉均匀度差,作物高产难以保障。

三、农田灌溉水利设施老化的主要成因

3.1 设施使用年久失修

我国大多数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受当时技术条件和经济水平限制,普遍存在标准低、质量差等问题,工程老化失修现象十分普遍。以灌溉渠道为例,不少渠道设计标准偏低,断面狭小,防渗措施不完善,建设质量难以保证,存在先天不足。加之使用年代久远,日常维护跟不上,淤积、破损等问题日益突出,通水能力明显下降。一些泵站启用多年,设备陈旧落后,超期服役,配件更新缓慢,故障频发,严重制约了灌溉效能的发挥。田间灌溉设施多为土渠或简易建筑物,长期冲刷破坏,加之管护不善,损毁严重,灌水均匀度差,用水效率低下。农田水利设施老化失修,直接影响了灌区的正常运行和农业生产,亟需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造提升。

3.2 工程建设标准偏低

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起步较晚,早期工程设计标准普遍偏低,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以防渗渠道为例,传统衬砌多采用浆砌石或现浇混凝土,结构简单,防渗性能差,渗漏问题突出。据测算,目前大型灌区渠道水利用系数普遍不足0.6,水量损失问题严重。农田排水设施建设标准也普遍偏低,多采用明渠排水,排水不畅,易发生渍涝。农田防护林网、生态护岸等配套设施建设滞后,生态功能发挥不足。低标准工程不仅运行效率低,而且抗灾能力差,极易遭受洪涝等自然灾害的破坏,使工程失修问题更加突出,亟需提档升级。

3.3 管护资金投入不足

农田水利工程是准公共物品,工程管护主要依靠政府投入和农民集资。但受财政资金约束,政府投入难以满足工程正常运行的需要。据统计,我国农田水利工程管护资金缺口高达1000多亿元,人均不足10元,远低于发达国家50-100元的水平。资金投入不足,直接导致日常维修、设备更新、除淤疏浚等管护措施难以到位,设施老化失修问题日益突出。与此同时,工程管护机制改革滞后,管护主体责任不明确,农民参与度低,投劳投工积极性不高,使工程管护陷入被动局面。此外,水费计收不到位,工程运行难以实现良性循环,也加剧了管护投入不足问题。管护资金缺口已成为制约农田水利工程良性运行的瓶颈因素。

四、加强农田灌溉水利设施改造的对策建议

4.1 加大渠系工程改造力度

渠道是农田灌溉的关键性设施,应采取工程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加强渠系配套改造。对存量渠道进行全面除险加固,消除安全隐患。新建渠道要提高建设标准,优化断面设计,增强输水能力。全面推行渠道防渗衬砌,采用预制构件、钢筋混凝土等新型防渗材料,提高渠系水利用效率。因地制宜发展管道输水,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同步建设渠道配套设施,配备计量设施,完善交通防护设施,强化安全管理。健全精细化养护制度,落实管护主体,加强日常管护,及时清淤疏浚,提高渠系完好率。以渠道改造为抓手,全面提升灌区输配水能力。

4.2 提升泵站电气化水平

泵站是灌溉的动力设施,应大力推进泵站更新改造,提高泵站运行效率和供水保障能力。对使用多年、设备老化的泵站进行升级改造,更新主机设备,提高供水能力。优化泵站布局,完善配套电力设施,推广应用变频调速、自动化控制等先进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强泵站巡查维护,及时排除故障隐患,保障安全平稳运行。同步推进计量设施配套,推广IC卡水控技术,强化用水管理。此外,要优化调度运行模式,建立泵站群优化调度系统,协同多个泵站联合运行,在确保供水的同时节约能耗。通过泵站改造,切实提升灌区动力保障能力。

4.3 配套完善田间节水设施

田间灌溉设施直接影响农田用水效率,应结合农业种植需求,因地制宜推进田间节水配套。大力发展管道输水,田间全面铺设低压管道,最大限度减少输水损失。因地制宜发展喷灌、微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建设集输配水、施肥、除草等为一体的高效节水灌溉系统。配套建设田间调蓄水池塘,增强农田蓄水保墒能力。加快末级渠系配套,建设计量设施,推广水量定额管理,强化用水计量。健全田间工程管护机制,组建用水户协会,落实管护主体责任,定期开展工程除险加固。通过工程措施与管理措施并重,切实提高农田灌溉水分利用效率。

参考文献

[1]文杰. 农田灌溉系统协同治理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24.

[2]胡晓辉. 我国农田灌溉事业面临的问题[J]. 农机使用与维修,2017,(07):33.

[3]吉巴草. 小型农田灌溉存在的问题分析[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07):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