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结合模式在社区老年慢性病护理实践中的应用及其价值意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06
/ 2

医养结合模式在社区老年慢性病护理实践中的应用及其价值意义

周玲

苏州市姑苏区白洋湾街道和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科 江苏苏州 215000

摘要:目的:探讨医养结合模式在社区老年慢性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随机对照试验选择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的老年慢性病患者60例分为2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社区护理,观察组进行医养结合模式护理,观察患者的病情管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病情管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能力。结论:对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医养结合护理管理可以有效提高病患的病情管理效果。

关键词:医养结合;社区护理;老年慢性病

引言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改善,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日趋明显的同时慢性病的发生率也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尤其是糖尿病、高血压、脑梗死及冠心病等慢性病的患病人数呈快速增长趋势并且逐渐年轻化,这类疾病通常发病较隐蔽,持续时间较长,而且病情容易反复发作从而导致很难完全治愈,长期下来会对人体的肾脏、心脏和脑等重要器官产生不可逆转的损伤从而使患者的劳动能力下降、生活质量降低,严重的甚至还会导致残疾。此外慢性病的治疗成本也很高,给患者及家属都会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并且对于很多老年患者来说,除了长期持续的医疗护理外更多的是需要日常生活上的照顾与心理上的安慰与支持。但是传统的护理模式多以疾病治疗为中心,而忽视了老年患者其它方面的需求从而导致患者不能得到全面细致的护理。在此背景下,医养结合护理模式应运而生,该模式将医疗护理和日常生活护理有机地融合起来从而为老年患者提供更全面、持续和个性化的护理。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收治的什么患者60例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男女比15:15,年龄区间61~86岁,平均(75.18±2.16)岁;观察组男女比16:14,年龄区间62~85岁,平均(74.16±2.3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纳入标准:患者自愿签字;无精神病史;无沟通能力障碍;确诊为慢性病。排除标准:有明显的认知和行为障碍者;中途放弃研究者;过敏性体质者。

1.2 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社区护理,护理人员要叮嘱病人按时服药并且鼓励病人定期复查等。

1.2.2观察组

观察组采用医药结合护理模式。

(1)构建医养结合护理档案

在医养结合的护理模式下,护理档案中除了有姓名、年龄、性别等病人的基本资料外,还包括病人的生活习惯、病情和联系电话等重要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收集可以使护理人员对病人的身体状况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进而能够对患者进行个性化的护理。护理人员在收集病人的一般资料时应注重与病人交流的方式以保证所提供的信息是准确完整的。与此同时护理人员也会对患者的病情有更深入的了解,包括病程、症状、用药情况等从而为患者提供更精准的护理。

(2)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要给病人及家属详细的讲解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的基础知识并且对患者的症状、用药、饮食禁忌等进行详细的讲解从而让病人对自身的情况有一个完整的认识。此外护理人员也要对病人进行有关于情绪调节、运动锻炼、生活习惯等相关的健康知识等方面的讲解从而帮助患者树立良好的生活理念进而增强其自我管理的能力。

(3)心理干预

护理人员要将病人的心理状况、文化程度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进而制定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计划。如果患者有严重的负面情绪就让病人多看一些轻松愉快的东西来缓解心情。同时护理人员也要鼓励病人以乐观的态度去面对疾病并且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此外护理人员还可以通过分享成功的病例及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来提升病人对治疗的信心。

(4)用药指导

由于慢性病患者的治疗周期较长并且预后恢复具有不确定性与反复性从而增加了治疗的难度,病人往往要经过长期的药物治疗才能稳定病情、控制症状并且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护理人员要将所用药物的名称、主要功效、用药方法及用量等详细地给病人进行讲解以使病人对药物有正确的认识。同时护理人员也要对病人说明使用药物之后常见的不良反应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果患者在用药时出现异常情况就要及时向护理人员反馈并且进行相应的处理。同时护理人员也要不断地提醒患者用药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一定要按时、定量地服药并且不能随意停药或者随意增加或减少药量。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患者的病情管理情况,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病情管理能力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 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收集的数据以(x±s)表示,t检验进行数据比较,组间采用检验。P<0.05表示数据差异显著。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病情管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能力。见表1。

表1病情管理能力(x±s,分)

组别

例数(n)

情绪调节

规范服药

运动管理

合理饮食

自我监测

观察组

30

83.89±3.08

84.16±3.22

84.09±3.15

85.14±3.17

82.97±3.25

对照组

30

71.65±3.14

72.66±3.57

71.19±3.62

70.89±3.65

72.18±3.51

t

-

12.0927

11.8605

13.8403

14.8355

11.1318

P

-

0.0001

0.0001

0.0021

0.0052

0.0001

3 讨论

老年慢性病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多种类型,其发病率非常高且发病隐匿,不易发现1。慢性病患者的病程通常很长并且病情也很复杂,病人需要长期乃至终生的照顾和护理。老年慢性病不但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而且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的心理问题。长期患病可能会使患者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从而影响患者的情绪状态和心理健康。此外慢性病也会对病人的社会行为及生活习惯产生影响,导致患者感到更加的孤独和无力进而加剧患者的痛苦和负担。

传统的社区护理模式侧重于对老年患者的疾病治疗和基础的健康知识普及,而忽略了老人的综合需求,没有对老年患者的生活习惯、心理状态及其现实需求进行深入地了解。在常规护理中,社区护理人员一般仅承担最基本的医疗操作如发放及管理药品、定期体检等,但是大多忽略了老年患者在日常饮食管理、日常活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2。此外对于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如孤独感、抑郁情绪、对疾病的恐惧等也未能给予足够的关注和帮助。更严重的问题是在实践中社区护理资源普遍处于分散的状态,各类资源与服务间缺少有效的整合与协调,这种碎片化的护理模式不但影响护理效率,而且也使老年患者很难得到持续和全面的护理。

医养结合是一种创新性的护理理念,其目的是将医疗护理和日常生活照料紧密结合起来建立一个全方位、细致的护理体系,该模式不仅局限于单纯的疾病治疗,还将医疗、专业护理、康复训练、心理关怀和社会支持等多个层面的资源深度融合从而为老年患者提供一站式的护理服务3。在医养结合的模式下特别强调面向老年慢性病患者的个性化护理,由于每位病人的身体状况、病情发展、生活习惯、心理需要等各不相同,因此本模式将针对病人的不同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医疗咨询咨询与健康管理计划。这样可以保证病人获得最适合患者需要的护理以达到控制病情并且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另外医养结合护理模式对老年患者的心理健康也给予了高度重视,老年患者常会遇到孤独感、抑郁等心理问题,这一模式将为老年患者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以帮助老年患者缓解心理压力。

综上所述,医养结合模式在社区老年慢性病护理中的应用能够显著提高老年人的慢性病管理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韦金姗.医养结合在社区老年慢性病护理实践中生活质量及自护能力的变化[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2024,(04):113-116.

[2]常红梅.医养结合背景下社区健康管理在老年慢性病中的应用[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2022,(12):125-128.

[3]刘露凝,李春玉,金锦珍.医养结合在老年慢性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现状[J].慢性病学杂志,2023,(04):535-537+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