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设与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04
/ 2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设与管理

王彩丽

410425198605200526 ,843200

摘要本论文探讨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设与管理问题。研究着重分析了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和运行维护三个关键环节。在规划设计阶段,论文强调了需求分析和可行性研究的重要性,提出了符合当地实际的工程设计原则和关键技术。施工建设环节重点讨论了施工组织管理、关键工艺和质量控制措施,并特别关注了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问题。在运行维护方面,论文详细阐述了日常管理和维修保养的具体方法,以及灾害预防和应急处理机制的建立。研究结果对于指导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科学规划、高效建设和可持续运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为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关键词: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 规划设计 施工建设 运行维护 质量控制 可持续发展

1章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规划与设计

1.1 需求分析和可行性研究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作为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在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规划与设计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科学合理的需求分析和可行性研究是确保工程项目成功实施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着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需求分析和可行性研究的过程中,充分吸收当地农民的意见和建议尤为重要。农民作为工程的直接受益者和管理者,他们的参与能够提高工程的适用性和可持续性。通过组织村民代表座谈会、实地走访等形式,了解农民对工程的期望和顾虑,有助于制定出更加符合实际需求的工程方案。这种参与式规划模式不仅能够提高工程的质量和效益,还能增强农民的主人翁意识,为后续的工程建设和管理奠定良好基础。

1.2 工程设计原则和关键技术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设计须遵循因地制宜、经济适用的基本原则。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气候特征和农业生产需求至关重要。工程规模应与灌溉面积相匹配,避免盲目追求大型化而造成资源浪费。设计方案需权衡工程效益与建设成本,选择最优的技术路线。

关键技术方面,水源工程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对于山区,常采用拦河坝或引水渠道等方式截留地表径流;平原地区则多利用地下水资源,通过机井提水。输水工程设计中,管道输水逐渐取代传统的明渠输水,具有水损小、占地少等优势。在田间工程设计上,喷灌、微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可显著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工程设计还需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通过合理布局水利设施,减少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干扰。在水工建筑物设计中,采用生态友好型材料,并设置生态通道,确保水生生物的正常迁徙。此外,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可将小型水利工程与乡村旅游、生态农业等产业有机结合,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科学的工程设计不仅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还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章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设

2.1 施工组织和管理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组织和管理是确保工程顺利实施的关键环节。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方案能够有效协调各方资源,提高施工效率,降低工程成本。在项目启动阶段,需要成立专门的项目管理团队,明确职责分工和工作流程。项目经理作为核心人物,统筹协调各项工作,制定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和资源配置方案。

施工现场管理是工程质量和安全的重要保障。建立健全的现场管理制度,包括安全生产、质量控制、材料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技术交底制度,确保施工人员充分理解设计图纸和技术要求。对于关键工序和重点部位,实行旁站监督制度,及时发现和纠正施工偏差。

2.2 关键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工程的使用效果和寿命。科学合理的施工工艺和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关键。在土方开挖过程中,需根据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开挖方式,控制开挖深度和边坡角度,防止塌方。对于混凝土结构,应注重配合比设计,控制水灰比,确保浇筑质量。模板安装要求平整牢固,预留孔洞位置准确。钢筋加工与绑扎需按图纸要求进行,保证保护层厚度。

在施工过程中,应建立健全质量控制体系,落实质量责任制。通过原材料检验、过程控制和成品检测等手段,全方位把控工程质量。定期开展质量检查,及时发现并整改问题。对关键工序和隐蔽工程,实行旁站监理制度。利用先进的检测仪器和方法,如无损检测技术,提高质量控制的精确性和可靠性。

工程验收是质量控制的最后环节。验收时应全面检查各分部分项工程,重点关注结构安全、功能性和耐久性指标。

2.3 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问题不容忽视。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岗位人员的安全职责,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施工现场需设置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和急救用品。对于高危作业,如深基坑开挖、高空作业等,必须制定专项安全方案并严格执行。

环境保护方面,工程建设应当遵循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的原则。在施工前期,应对项目区域的生态环境进行详细调查评估,制定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施工过程中要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尽量减少噪音污染对周边居民和野生动物的影响。对于施工产生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要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防止污染土壤和水体。特别是在河道施工时,要采取围堰等措施防止泥沙入河,保护水生生态系统。

3章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运行维护

3.1 日常管理和维修保养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日常管理和维修保养对于确保工程长期有效运行至关重要。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能够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延长工程使用寿命。定期巡查是日常管理的基础,通过巡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防患于未然。巡查内容包括水工建筑物完整性、渠道淤积情况、设备运行状态等。

维修保养工作应遵循预防为主、及时修复的原则。对于渠道系统,需定期清淤疏浚,保持水流畅通。春季开灌前应进行全面检修,清理杂物,修补破损处。闸门等金属构件需定期除锈、防腐处理,确保灵活开闭。泵站设备的维护尤为关键,包括定期检查电机、轴承润滑等。

信息化管理正逐步应用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远程监控系统可实时监测水位、流量等参数,提高管理效率。移动应用程序使农户能便捷报修和查询用水信息。某县推广的智慧水利管理平台,实现了水资源调度的精细化管理,年节水率提高了15%。

农民用水户协会在工程管理中扮演重要角色。协会成员参与制定用水计划、收缴水费、组织维修等工作,有效提高了管理的民主性和积极性。通过培训和技术指导,提升农民的管理能力和节水意识。建立合理的水价机制和奖惩制度,激励农户主动参与工程维护。

3.2 灾害预防和应急处理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面临着诸多自然灾害威胁,如洪涝、干旱、地震等。建立健全灾害预防和应急处理机制对保障工程安全运行至关重要。有效的灾害预警系统能够及时发现潜在风险,为采取预防措施争取宝贵时间。定期开展风险评估,识别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加强防护。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明确各方职责,定期组织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在实际操作中,可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措施增强工程抗灾能力。加固堤防、疏浚河道等工程措施能有效降低洪涝风险。建设蓄水池、地下水补给等设施可缓解干旱影响。对重要设施进行抗震加固,减少地震损失。例如,在某地区通过安装水位传感器、雨量计等设备,实现了洪水预报提前2小时,为及时转移群众赢得了宝贵时间。

应急处理是灾害发生后的关键环节。建立快速反应机制,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组建专业应急队伍,配备必要设备物资。加强与气象、水文等部门的协作,提高预警和应对精准度。注重灾后修复和总结,不断完善预防和处置机制。通过不断积累经验教训,持续改进灾害应对策略,才能更好地保障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为农业生产提供可靠保障。

参考文献

[1]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水土流失治理问题及解决措施[J]. 赵孝德.乡村科技,2023(01)

[2]农田水利工程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及防治策略[J]. 赵旭辉.农家参谋,202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