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教育”的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以《药理学》课程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03
/ 2

基于“互联网+教育”的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以《药理学》课程为例

杜蓓  庞亚蓉 徐小平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  陕西 西安 712046)

摘要:新时期网络技术将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方式,而更多的教学方式以及课程开展也都将借助多媒体、互联网来完成。基于“互联网+教育”的时代发展背景,以《药理学》课程为例,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化课程教学模式,从课程师资队伍建设、思政元素挖掘、混合式教学、考核评价机制四个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与实践,充分利用挖掘药理学课程思政元素,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药理学;互联网+教育;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高校课程和课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每一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形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协同效应[1]。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2],指明了教育教学全过程做好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要性。因此本文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以《药理学》为例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1师资队伍建设

“课程思政”就是将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与其他各个专业学科课程适度融合,在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穿插思政要素,在提高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两者相互促进,协同发展,从而实现德育与智育的共同发展。作为教师一方面要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有助于教师整体把握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目标,另一方面要强化现代教学工具的使用,帮助教师制作形式多样的课件,提高教学效果。日常工作中定期开展思想政治培训学习,开展课程思政大练兵、课程思政案例评比、混合式教学等教学比赛,加强与兄弟院校的教学交流,让教师们在不断学习和比赛中逐步提高师资队伍的教学水平和人文素养。

2思政元素挖掘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之间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为医学院校学生毕业后的疾病防治、合理用药提供理论和知识支撑。在课程思政背景下,课题组以药理学课堂教学为载体,以知识传授和价值引导为目标,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科学精神、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社会责任等方面挖掘课程思政案例和课程思政内容,对药理学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教学进行探索和实践,并建立《药理学》课程思政案例库。

药理学课程内容不仅涉及药物的基本知识,还涉及如何指导患者临床用药以及药物安全性等一系列相关问题,我们可以结合具体的知识点,以讲故事的形式充分挖掘这些细碎知识点背后蕴含的思政元素[3]。比如讲解“胰岛素的发展史”时,可以着重强调我国科学家团队克服种种困难,首次结晶出牛胰岛素,以教导学生学习科学家埋头苦干、百折不挠的科学家精神;在讲述“青霉素发展史”时,强调科学家童村率领团队开启一段艰难曲折的青霉素国产之路,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在讲授M受体阻断药时介绍中国女科学家修瑞娟发现654-2可解除微循环障碍等典型案例,激发学生的科学梦想[4]。在镇痛药章节中,通过观看禁毒系列电影片段,介绍国家禁毒举措,增强学生有关毒品的法律意识,为学生树立“抵制毒品,参与禁毒”的观念。通过思政元素的挖掘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融合,实现课程目标。

3开展施混合式教学

近年来MOOC、云课堂、超星学习通等线上平台的广泛使用,使得学生学习不再拘泥于传统的课堂授课,还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学习,混合式学习可充分利用网络的力量,将网络学习与课堂面授有机结合。基于“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课程思政建设,要积极地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优点,加强思政教学内容和药理学课程内容的结合,充分利用学习通课程资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课前,教师通过学习平台,推送学习资源,让学生在课前学习和前测,前测习题围绕课程内容设计思政任务,将思政元素贯穿整个学习过程,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其次,借助多媒体技术展示预习成果。各小组选取1名学生代表小组进行学习成果分享,师生共同点评。在展示过程中,学生可以对某知识点进行提问,各组成员负责答疑。师生对学生成果展示进行客观点评,亮点积极肯定,不足之处及时指出并补充,通过学习成果汇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探究精神以及创新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学习平台,师生可共同参与讨论话题,对于有疑惑的知识点,学生先查阅相关资料,然后在学习平台与教师及同学进行讨论,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教师可利用学习通平台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适时调整教学策略,通过线上线下的互动交流,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效率,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5]

4完善课程评价体系

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全方位多角度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凸显德育为先理念。课程成绩由过程化考核和期末考核两个模块构成,用于全面评定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过程化考核包括:线上学习、讨论、小组汇报、课堂活动等组成。其中线上学习成绩由签到、课程视频、作业、线上考试、课堂互动构成。期末考试成绩作为总结性评价,主要体现知识目标达成情况。教师可采用学习通平台及时汇总分析每位学生线上学习的情况,实行实时质量监测,定期对学生进行督学与帮扶,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保证混合式教学的效果。

基于“联网+教育”背景下的教学模式改革是课程改革的必经之路,教与学不受时间、空间与地域的限制,教师可以将优秀教学资源推送给学生进行学习,同时教师丰富教学方法与手法,灵活运用到教学过程中。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学生也可以自主掌控学习的进度与维度,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与自主学习性,多样化课程资源的选择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实时学习与终生学习的统一。此外,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药理学课程教学中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及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而且能够弥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刘淑慧.“互联网+课程思政”模式建构的理论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17(S3):15-17.

[2]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1).

[3]果秋婷,张小飞.“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护理专业《药理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索[J].科技风,2019(7):53-54.

[4]陈絮蒙.中医药文化背景下留学生药理学课程思政建设探索[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2(7):82-84.

[5]金娟,吴文宁,孟晓明.药理学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广东化工,2021,48(4):181-183.

基金资助:陕西国际商贸学院2023年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名称:基于“互联网+教育”的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以《药理学》课程为例,项目编号:JG202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