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耦合式发展存在的问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03
/ 2

江苏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耦合式发展存在的问题

于文武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扬州 225127)

摘要:本文从区域发展不平衡、发展结构不合理、投资不平均、产业融合度低等方面分析了江苏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从创新能力、竞争力和区位优势等方面分析了江苏省制造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阐述了两者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  先进制造业  耦合发展

基金项目:2023年度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课题:江苏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治理机制研究(23SYB-105

一、江苏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生产性服务业区域发展不平衡

总体来讲,江苏省生产性服务企业整体实力较弱,规模大和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很从专业化水平来考察,各行业的服务质量不容乐观并存在效率低下的问题,多种服务无法达到高水准;区域之间没有形成合理分工、耦合式发展集聚化模式,各城区错位发展态势不显著,区域间服务产业趋同化严重。即便江苏省交通运输金融业所占生产性服务业整体比重较大,但区域间产业趋同化现象严重无益于江苏省服务品牌和特色。

2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结构不合理

目前江苏省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不均衡,其中批发和零售业所占比重是最大的,2023年达到了1689亿元,占整个服务业总产值22.1%,其次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占服务业总产值的9.2%,其他生产性服务业所占比例均不足10%显然,江苏省科学技术类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规模较小,而传统的生产性服务业规模较大,这种产业结构是不合理的。人均专利申请数作为生产性服务业创新因素的替代,其对生产性服务业不具备显著地影响,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创新能力仍有待提高。

3投资不平均

国际经济危机以来,我国加大了政府投资和扶持力度,我国整体经济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成长。同样,2009年以来,江苏省也增加了对于生产性服务业的投资,但是与其他城市一样,江苏省的投资更多是集中于房地产业,这也直接造成了对于其它生产性服务业投资金额与规模的不足。特别是对于金融业以及租赁行业的投资比例极少,其中对金融业的投资仅占投资总额的1%。显然上述不均衡的产业投资与发展模式,导致了江苏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落后,难以实现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和集聚效应的发挥。

4创新能力差,科学技术投入不足

首先,尽管近几年江苏省财政支出中的科研技术支出一直处于上升态势,但总体规模与发达省市与地区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财政支出不足致使企业缺乏足够的创新动力与改革推进动能,不利于进行技术创新和技术扩散;其次,企业尤其是大规模企业或集团的创新科研能力不足,导致技术研发能力弱,难以形成优势产业的核心技术;再次,过度依赖于区域外部技术引进,难以形成自身核心竞争力;最后,产业集群内企业不能很好的与核心企业进行匹配,使得技术含量较高的服务产品始终处于外部状态,增加了合作项目成本,降低产业集群优势,使核心企业难以进行技术的研发与创新。

5产业融合度低

生产性服务业本身是传统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一次结合,通过利用彼此之间的优势资源进行合理融合与创新,逐步剥离传统制造业和服务业中的不足之处,进而实现产业自身的升级优化。通过引入现代新兴技术和文化产业能够有效提升生产性服务业自身的结构优势,更好去细化和深化专业分工,降低交易费用。但是,从现有的江苏省经济发展方式而言,江苏省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融合度较低,并没有形成上述所说的良好的产业结构的优化以及配置效率的提高,在产业融合方面有许多需要改进之处。

二、江苏省制造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科研投入不足

2023全年江苏省大中型企业科经费占销售收入1%相比全国平均水平仍低0.54个百分点,受投入不足的影响导致企业科研创新能力弱,重视硬性条件而忽略软实力的培养、重视技术引进而忽略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信息化改革步伐停滞不前,生产水平低下,缺乏行业核心竞争力,内在驱动力严重缺乏

2、技术设备落后

由于技术水平落后加之融资渠道狭窄致使硬件设施陈旧老化,核心设备数字化、工艺路线柔性灵活水平较高精尖产品的核心控制系统大多依靠外部依赖引进产品升级换代和新产品开发速度集成化水平极低,技术更新滞后,产品质量有待提高一些全国领先的技术设备,由于技术革新慢,优势在不断弱化致使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下降。

3发展相对缓慢,经济效益低

近几年,制造业加值、总资产及产品销售收入等重要指标,在全国第十九位左右,发展滞后;总利润额、总资产贡献率、资产利税率、工业增加值率及劳动生产率等指标,处于全国二十一到二十六左右总体从各个指标来衡量都显示出江苏省制造业发展速度过于缓慢,与先进地区及全国平均水平均存在一定差距。

4竞争力不足

江苏省制造业企业绝大多数是资源、劳动密集型或部分技术密集型,能够提供高级技术的企业少,导致江苏省制造业的资本积累、经济效益、规模效应

尚未达到令人满意的水平,其平均生产率更是不及其他发达地区水平,竞争力严重不足交通运输业作为江苏省近几年重点培养的产业之一,在竞争力方面略显不足在通用、专用通信设备、电子设备制造业方面基本难以形成所谓竞争力。

三、两者耦合式发展存在的问题

1、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产业结构不合理,规模效益比较差

一方面,不少制造业企业形成了“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形态,从研发到营销以及员工培训等大多数生产性服务业都在企业内部消化,专业化分工程度不高,在增加企业生产成本的同时也割裂了加工制造业与服务业之间的产业关联,使产业链向服务业增值部分的延伸受到抑制。另一方面,由于我国诚信体系不完善,无法保证外包业务能按时完成,也无法保证外包契约能连续、顺利的履行。这样,不但导致制造业的产品单一,而且妨碍与制造业紧密相连的生产性服务业的产品开发。在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调发展过程中,生产性服务业的创新很少,提供的产品品质也不高,无法满足两种产业协调发展的要求。制造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直接影响制造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而生产性服务业企业规模小又严重制约两大产业的协调发展。

2、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模式不完善

主要表现是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推力”不够。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核心服务能力,不能完全满足制造企业专业化发展的需求,制约了制造业的发展。同时,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拉力”也不足。制造业产业链条较短,区域产业配套能力不强,制约了生产性服务业的跨区和溢出功能的有效拓展和发挥。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两者之间基本上是“点对点”或“点对群”的协调发展模式,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对制造业企业提供的服务更多的是单一功能或是生产经营的某个环节,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资源最大化利用,与“群对群”的最佳模式仍有较大距离。

3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推动作用有待提高

第一,企业生产观念落后。受竞争环境与企业观念的影响,相当多的制造企业仍采用以价格、成本为中心的传统落后的生产理念导致制造企业很难主动追求技术革新和产品创新,更难有动力去自主研发、设计新产品、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从而限制了制造业对技术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

第二,外包服务需求不足。江苏省制造企业中企业较多,由于其用工机制化以及生产过程再造和人员调整的高昂成本,导致其对外包服务需求明显欠缺也在相当程度上限制了对生产性服务的需求,阻碍其发展。

第三,促进作用有限。虽然黑龙江制造业在不断的发展壮大中,但其对生产性服务的需求增加并不显著所产生的需求也无法较好的传达到生产性服务业部门,致使制造业难以实现效益最大化。目前,研发能力较弱,商务服务等相对滞后,使得过多依赖自然资源投入的制造业发展相对缓慢,制约了其进一步的深化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因此,制造的产品生产成本高,附加值低,竞争力较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