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结合盆底康复治疗仪在产妇产后康复的临床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03
/ 2

康复护理结合盆底康复治疗仪在产妇产后康复的临床效果评价

敬珍珍

环县城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环县城关社区医院)   745700

【摘要】目的:探究康复护理结合盆底康复治疗仪在产妇产后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23.1-2023.12期间管理的60例产后康复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两组患者均接受盆底康复治疗仪干预。随机化分组。对照组30例,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30例,接受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产后康复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产后康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护理结合盆底康复治疗仪应用于产妇产后康复中,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加速患者恢复。

【关键词】康复护理;盆底康复治疗仪;产后康复

产妇妊娠后,盆底肌功能会受到损伤,需要接受盆底肌功能康复。常规的盆底肌修复方式包括按摩、运动、盆底肌康复治疗仪干预等。但很多产妇对盆底肌功能的认知程度不足,羞于与周围人交流病情,影响患者的恢复效果[1]。常规护理干预中,护理人员能辅助患者接受盆底肌康复治疗干预,但对患者整体恢复效果产生的影响有限。康复护理干预中,护理人员重点关注患者康复情况,积极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身体状况,从多角度入手,为患者实行康复干预。基于此,文章重点探究康复护理结合盆底康复治疗仪在产妇产后康复中的临床价值,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医院2023.1-2023.12期间管理的60例产后康复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化分组。对照组30例,22-40(30.51±2.01)岁,产后时间:42-53(47.63±1.20)d。观察组30例,22-41(30.60±2.11)岁,产后时间:42-56(47.70±1.15)d。组间数据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比。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为产后产妇,存在盆底肌功能障碍;②研究符合医学标准;③患者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①存在妊娠糖尿病等妊娠合并症;②依从性较低;③合并精神系统疾病。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辅助医生应用盆底肌康复治疗仪对患者实行康复训练,告知患者治疗流程,引导患者配合。

观察组:康复护理。①治疗前告知患者仪器操作方式,让患者了解治疗中注意事项。针对存在焦虑等情绪的患者,为患者提供心理指导,告知患者该治疗措施的必要性,缓解患者心理压力。为患者实行健康教育,告知患者早吮吸等干预 必要性。②康复训练期间,指导患者平卧位,自然分开双腿,放松身体,保证呼吸平稳。告知患者深吸气收缩肛门,保持5-8s后放松。训练期间纠正患者的错误动作。③借助康复器,循序渐进提升患者康复干预力度,为患者实行盆底肌收缩训练。④训练后指导患者适当休息。告知患者治疗后的注意事项,通知患者下次康复护理时间,提醒患者按时接受康复训练。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产后康复时间。

(1)临床症状评分:从患者排尿困难、尿道黏膜水肿方面评价患者症状评分,满分均3分,分值低代表症状轻。

(2)产后康复时间:观察患者宫缩痛、泌乳始动、恶露时间,时间短恢复快。

1.4统计学分析

研究所有数据行统计数据,计量资料(±s)表示,组间对比t检验(P<0.05),统计意义标准,应用SPSS 24.0软件统计分析。

2.结果

2.1临床症状评分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临床症状评分 (±s,分)

组别

例数

排尿困难

尿道黏膜水肿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

30

2.60±0.23

1.75±0.15

2.54±0.36

1.64±0.23

观察组

30

2.64±0.25

0.54±0.05

2.51±0.18

0.40±0.05

t

-

0.645

41.916

0.408

28.855

p

-

0.522

0.000

0.685

0.000

2.2产后康复时间

观察组患者产后康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产后康复时间 (±s)

组别

例数

宫缩痛(h)

泌乳始动(h)

恶露时间(d)

对照组

30

3.25±0.51

28.40±1.25

3.46±0.58

观察组

30

2.14±0.40

18.70±1.15

2.31±0.51

t

-

9.380

31.279

8.156

p

-

0.000

0.000

0.000

3.讨论

产后产妇身体健康受到一定损伤,需要较长时间恢复。但很多产妇对产后康复工作认知程度不足,会出现康复效果下降的情况。部分产妇会出现盆底肌功能障碍,导致患者出现盆腔感染,影响患者排尿功能,部分产妇会出现泌乳功能障碍,影响产妇宫缩效果[2]。盆底肌康复治疗仪是对患者实行盆底肌功能修复的主要措施,在此基础上实行常规护理,能辅助患者接受盆底肌修复。但在部分患者训练接受程度不足等的影响下,产妇的盆底肌修复效果有限,对患者其他功能的恢复效果也不理想。康复护理中,护理工作人员能从患者全方面入手,为患者实行更加多样化的康复护理,且能对患者实行健康教育,提升患者康复依从性。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产后康复时间短于对照组。说明对患者实行康复护理,不仅能改善患者盆底肌功能,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更能对患者泌乳能力、宫缩能力等产生影响,加速患者康复。分析原因,康复护理工作开展前,护理工作人员能对患者实行心理引导,一方面能指导患者积极主动地依从盆底肌康复治疗仪康复干预,促使患者盆底肌功能恢复效果提升。另一方面,护理人员还能为患者讲解产后康复必要性,引导产妇通过多种方式恢复身体健康,告知患者早吮吸的必要性能加速患者泌乳初动,改善患者宫缩功能。同时护理人员能在患者康复干预全程,辅助、指导并带领患者完成多种康复干预,对于患者产后康复产生积极影响价值

[3]

综上所述,盆底肌康复治疗仪干预与康复护理结合应用于产后产妇康复中,能改善产妇盆底肌功能障碍产生的各种症状,能加速产妇产后恢复,值得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姚前前. 康复治疗仪结合盆底训练在初产妇产后康复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2,33(3):464-466.

[2]李明. 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训练在初产妇产后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 中国实用医药,2021,16(4):206-207.

[3]王雪玲. 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仪联合康复护理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产妇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实用医药,2021,16(15):204-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