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管理中生态环境监测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03
/ 2

环境保护管理中生态环境监测技术

李红达

身份证号:130627199012092217

摘要:当前,我国政府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关注度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监测作为落实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不仅能精准展示区域环境情况,还能为后续决策制定提供保障。然而,我国部分区域在生态环境监测技术运用方面存在不足,导致技术使用难以达到预期。因此,围绕生态环境监测技术对环境保护管理的作用开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环境保护管理;生态环境;监测技术

1 生态环境监测技术运用价值

1.1 实现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同步发展

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的运用不仅可以强化工作人员对不同区域环境保护管理情况的了解,而且可以为后续战略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对于环境保护管理,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的运用可有效促进区域经济与环境保护同步发展。各地区为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目标,通常会通过牺牲环境的方式进行高效发展。这种形式不仅会影响生物多样性,使周围的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而且不利于长期发展,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现阶段,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种类进一步增加。

1.2 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排污许可制度

生态环境保护排污许可制度是进行污染源管控的重要形式,通过制度建设对企业排污进行监管,确保企业排放达到环保要求,保障环境质量。运用生态环境监测技术可以实时收集与分析数据,基于此,工作人员可以及时发现该制度存在的不足,政府可以及时对违规企业进行处罚,提高管理质量,并依据处罚数据不断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排污许可制度,以此提高排污管控质量和效率。

1.3 加大生态污染违法行为打击力度

生态污染违法行为会直接影响环境保护质量,威胁公众健康。因此,必须通过运用生态环境监测技术进行监管和打击,保障生态环境监测水准。在此过程中,工作人员会通过设备精准监测不同区域的污染状况,并完成污染源识别,及时找出违法犯罪人员,为后续执法部门推进工作提供参考,加大打击力度。在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的有力保障下,执法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提高,从根本上减少了生态污染违法行为。

1.4 预防突发性生态环境污染问题

突发性生态环境污染是指意外产生的污染泄漏以及事故,会对周围环境和人身安全造成严重影响。为进一步减少突发情况的产生,提高应急处理质量和效率,工作人员需要建立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并通过事前预警的形式,确保第一时间进行事故处理,减少事故影响。随着监测系统的不断运用,工作人员可全面掌握周围区域的气体浓度、水质情况以及其他指标,若指标变动出现异常,会及时发送预警到中央管控中心,相关部门可提前采取措施管控污染问题,减少损害。

2 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种类

2.1 传感器技术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的种类逐渐增加,这要求工作人员结合实际需要进行科学挑选。其中,传感器技术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生态环境监测技术,是指通过安设传感器设备,及时感知周围情况,并测定指标参数,能够测算和记录化学、生物、物理3种类型的参数。其不仅能够有效监测空气、土壤、水等环境数据,而且还能够监测有害气体浓度、pH、水温等,使工作人员第一时间了解酸碱度、溶解氧、土壤湿度、重金属含量等情况。与其他技术相比,该技术可实时满足工作人员需求,全面展示监测数据,为环境治理提供参考。

2.2 遥感技术

遥感技术是指借助卫星和地面传感器进行信息交互。使用遥感技术,不仅可以大范围监测环境数据,而且可以对森林覆盖、湿地分布等进行分析,使监管工作人员可基于信息变动情况科学制定决策。遥感技术不仅效率高,而且覆盖面广,可提供空间数据,分析多种形式的序列,为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2.3 建模技术

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为掌握生态环境情况,需基于环境参数搭建模型,并有效展开数据分析,这可以明确环境变动情况,及时识别潜在风险,为后续决策提供支持。建模技术是基于物理、化学以及生物原理,模拟指标后续变化。运用建模技术可以通过数据整合进行定量分析,为统计、空间、时序分析提供原始数据,优化信息规律掌握时效,帮助工作人员掌握不同指标的变化情况,及时预防环境问题。例如,气候模型能帮助工作人员掌握气候环境变化情况并分析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4 3S技术

3S技术是一种适用度较高的生态环境监测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多区域环境监测中。3S技术是指将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相融合,科学收集数据并完成统计分析,其不仅能有效提高环境监测工作质量,而且还能在原有单一工作处理的基础上提高效率,综合进行数据信息整合,提升数据挖掘和整理能力,提高监测精准度。例如,在水环境监测的过程中,可以使用3S技术对水体富营养化和其他各项指标进行监测,并基于当地的地理信息情况调整后续优化方案,为环境污染防治提供保障。

3 加强生态环境监测技术运用的措施

3.1 健全生态环境监测系统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引入信息技术健全生态环境监测系统是强化环境保护管理的重要方式。生态环境监测系统的完善与优化,不仅能帮助工作人员及时掌握各项监测数据,而且还能通过设置预警警戒线的形式,第一时间了解哪些区域指标超过警戒标准、存在异常,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管控。该系统主要包括潜功能和显功能两个方面,其中潜功能要求全面监管区域环境指标并设置指标标准警戒线,实现科学预警。若存在异常情况,要第一时间将数据传递到中央管控中心,采取措施加以管控。而显功能是指监测系统设定的目的,即预防并管控生态环境情况。在系统建设的过程中,要求科学布置传感器和设备,确保系统能够满足预期运行需求,实时进行监测和评估。当数据超出阈值后,系统会第一时间进行警报,以降低风险,提高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响应效率。

3.2 创新生态环境监测技术

为确保生态环境监测技术能够达到预期要求,应确保技术运用满足时代需求。当前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多种形式的生态环境监测技术已经在市场出现,环境保护管理工作人员必须科学使用工具,通过合作与沟通,提高技术运用的有效性。在日常工作中,工作人员也要不断创新技术形式,通过科学研发等手段,为一线工作提供保障,这要求政府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保障研发工作顺利推进,并建立完善的技术交流机制,以第一时间共享数据信息。此外,还要做好先进技术推广工作。例如,在云计算、大数据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要宣传创新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的运用,增强数据分析效果,还要加强国际合作。环境问题涉及全球各国,因此,国家之间可以通过先进技术交流、比对、验证等形式提高监测结果的有效性,为后续环保工作提供有效工具。

3.3 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管理制度体系

为进一步保障生态环境监测技术运用的有效性,还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以此保障连续、顺利推进监测工作,强化数据的可比性,为后续工作提供保障。具体如下:①明确监测管控标准。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操作,确保数据精准度。②设定监测范围。应满足技术运用以及采样要求,保障监测的完整性。③做好设备仪器日常养护与管理。通过定期维护和校验的形式保障设备使用成效。④建立完善的设备管控制度,包括日常检修、保管、采购、养护等。⑤建立监测管控制度。应按照标准记录并共享数据信息,为保障信息的安全性,要科学设定访问权限,增强环境保护数据运用成效。

参考文献

[1]李继辉.浅谈生态环境监测技术在环境保护管理中的重要作用[J].清洗世界, 2023(11):154-156.

[2]罗生学.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对环境保护管理的意义及应用[J].农村科学实验, 2023(19):43-45.

[3]赵聪园.浅谈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对环境保护管理的意义[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3, 4(4):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