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医育结合人才培养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03
/ 2

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医育结合人才培养探究

周磊  陈玮  余婷  张艳丽

重庆护理职业学院    重庆市璧山区    402760

摘要: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将医疗保健、幼儿教育及社会公共服务领域的特点整合在一起,发展成为一个包含多种学科特性的综合性学术门类。随着婴幼儿托育服务需求的日益增长,导致这一行业迫切缺乏专业人才,为高职院校培育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了崭新机会。鉴于高职教育在各专业领域的变革要求,为了优化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就必须实施“医育结合”的人才培养计划,对教学目标、课程体系、师资队伍、产教融合以及课程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等方面进行深入优化,进而促进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人才培养;医育结合

引言:

2021年,学科名称“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经过重新命名为“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同时,其所属分类也发生了调整,不再隶属于原先的公共管理与服务大类,而是转入医疗保健行业下的健康管理与促进小分类。该调整标志着婴幼儿托育行业正在朝着规范化迈进。目前大部分开设此学科的高职院校并非医学类学院,正面临着如何改进专业架构与人才培养计划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改善和完善人才培育的模式与途径。通过优化高职院校中涉及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科的课程品质,能够向大量的青年人传授专业的托育知识,这将有利于婴幼儿的健康成长,并可培养众多专门从事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工作的技能型人才。

1高职院校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医育结合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

首先,培育目标缺乏明确性。尽管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与学前教育之间存在细微差异,但两者的区分并不明显,结果造成了教学大纲的晦涩不清和专业定位不足,进一步影响了课程设计和主要职能技能的市场适应性。

其次,专业师资构成不合理。作为一个新兴领域,教师资源的紧缺迫使一些学校选择由学前教育教师双重担任,这导致课程体系过于接近传统学前教育,且未能形成健全的专业课程架构。特别是当学科门类经历变革之后,教育内容随之更新以配合人才培育的新目标时,我们更能意识到在医疗卫生及公共服务课程的教师队伍建设上存在明显不足。

最后,实操演练的条件远未达标。通过分析用人单位的聘用动向,发现面向0-3岁婴幼儿的托育机构在招聘过程中偏好招收幼教或早教专业出身的毕业人员。然而,新手教师由于缺乏托育经验,无法在教学与看护工作之间取得平衡,教师本人也可能对自身从事的职业感到不认同,有可能导致人才流失的局面。

2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医育结合人才培养路径

2.1进一步明确专业培养目标

在培养人才的过程当中,要重视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增强教师的道德修养和职业能力培训,将教育人的过程综合考虑,把幼儿期教育、幼童照料与儿童卫生保健巧妙融入到"课堂教育、职业技能训练、社会实际操作、独具特色的活动"这四个主要培养平台之中,实现教育内容与方式的相互补充,力求在"育人"与"训练"、"知识"与"实践"之间达到完美的融合,实现知行合一,教学相长,从而促使学生全方位发展,德育为先。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重视对学生的教育培养,目标是确立坚定的信仰与理想,并致力于在品德、智力、体质、审美和劳动技能各方面的全面提升。同时能拥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养、深厚的人文修养、优良的职业伦理观,富有创新精神和一丝不苟的学习以及工作态度,拥有较高的职场竞争力和不断提升自我的认知。

2.2加强“医育结合”课程建设

遵循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培养人才的根本原则,对“医育结合”的教学架构加以深化。需确切界定护理学、心理学、教育学这三项主要学问领域,并在专业课程设置上注重护理技能、评价技能、家庭教导技能这三项关键能力的培养。在构建必修专业课、核心课程以及选修科目体系的过程中,我们实现了技能提高与教师素质全面提升、健康课程与营养学科的融合,以及医疗看护与幼儿早期教育课程的相互交叉融合。学校引进企业资源,实施了一种以“理论学习—实际操作—理论复习—实习实践”为环节的校企联合、工学互补的“三明治”式教学模式。同时,最大化利用智慧课堂、幼教护理、儿童健康营养与卫生、互动游戏、音乐课程、舞蹈表演、声乐练习等共22种多样化的实践室资源,致力于提升学生的实际技能水平。

2.3建设“医育结合”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首先,致力于提升教师团队的整体素质。师生人数比例应切实控制在25:1以下,这样的师资配比可为教师提供十足活力参与课程创新与教育研究。此外,教师的职业素养也需达到一定标准:一是要涵盖诸如幼童卫生监护、婴幼儿照料、幼教知识、少儿心理成长、儿童营养科学以及音乐、舞蹈、美术等多领域知识;二是教师须熟悉育婴业务及孩童生理与心理的独特属性,并注重跨学科的融合及应用能力。针对目前师资团队在幼教方面经验丰富,而在医疗护理方面显得欠缺的现状,有必要强化与儿童医疗中心、儿童保健机构及典范性育儿服务机构之间的产教融合,打造专门的教师企业实践平台。通过参与企业实际工作、担任实践指导职务等多种方式,紧密跟进行业最新趋势,不停地提升教师的职业专长、全面素养和实操技术,这也有利于培养具备双重教学能力的教师队伍。

其次,推动师资队伍来源多元化。吸纳具有医学、护理专业知识的全职教育者,并在职业转换的关键时期增加一流企业与机构兼职教师的占比。同时聘任儿科医生、儿童保健专家、儿科护理人员等医护行业专才担任兼职导师,最大程度地发挥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累积的丰富经验,以此提升学生的实操技能,在较短时间内有效缓解教师资源紧张的问题。

2.4拓展“医育结合”校企合作资源

当前,高职院校开设的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应当依托学校现有的教师资源、校园的软件及硬件支持、以及校际合作提供的实习机会,展开专业课程内容的商议,制订出符合本地儿童保育产业发展趋势的“医育结合”培养计划,并探究与企业合作的模式与规模,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校企合作是助推双师型教师团队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融入幼儿托育服务的行业属性,借助杰出企业与机构的专家资源,一方面通过安排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提升其职业技能;另一方面,邀请有实战经验的兼职托儿及保育教师,旨在补充现有教学资源的不足。不仅仅是托儿所等托育行业机构,儿童健康保健、营养、心理等领域的医疗机构亦成为推动该领域专业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实践教学基地。精心筛选优秀的合作企业,构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平台,并通过嵌入式的医疗育儿服务、家庭式保育、社区关怀育幼及幼稚园托儿服务等多样化托儿方案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成为托幼托育行业的后备力量。

结语:

总而言之,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这一新兴学科,因国家的积极支持与产业准则的逐渐健全,其学科发展的潜力愈发宽广。高职院校应利用自身的办学优势,培养出既能满足社会需求又能满足职业要求的专业人才,这既是学科重组带来的挑战,也是一个提供机遇的平台。在学前教育特色基础上创设的“医育结合”的人才培养方式,仍须持续的验证、实践与完善。

参考文献:

[1]林旭星,季婧敏.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需求调研[J].卫生职业教育,2023,41(10):103-106.

[2]孟贝,翟春晓,孟王桃,等.高职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策略[J].包装世界,2023(6):25-27.

[3]潘珂,李娟,侯美玲,等.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金课"建设路径研究[J].江苏高职教育,2022,22(4):98-102.

[4]高玉燕.如何开展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工作[C].//第八届创新教育学术会议论文集.2024:1-5.

作者简介:周磊 , 1996.7.25, 女 ,汉族 ,重庆彭水 , 重庆护理职业学院  ,主要研究方向: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早期教育、婴幼儿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