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保护中环境监测的作用及发展措施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27
/ 2

生态环境保护中环境监测的作用及发展措施探讨

王嘉佳

保山市生态环境局施甸分局生态环境监测站  云南施甸  6782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环境监测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其作用愈发重要。本文首先阐述了环境监测的概念及其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然后分析了当前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环境监测的发展措施,以期为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环境监测;生态环境保护;作用;发展措施

环境监测是指对环境中有害因素和有益因素进行系统的、动态的观测和记录,以揭示其规律性变化、动态过程和环境质量状况。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环境监测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能够提供权威的数据支持,帮助政府、企业和公众做出科学决策,还能及时发现环境问题,评价环保政策效果,监测生态系统健康,并为环境修复提供依据。因此,深入探讨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及发展措施,对于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一)提供权威数据支持

环境监测能够获取大量的环境数据,包括大气、水体、土壤等方面的数据。这些数据能够客观地反映环境质量的状况,为政府制定环保政策、企业调整生产方式和公众了解环境状况提供权威的数据支持。通过环境监测数据的分析,可以及时发现环境问题,为采取针对性措施提供依据。

(二)及时发现环境问题

环境监测通过对环境中的各种因素进行长期、连续的监测,可以及时发现环境中的有害因素和问题。例如,通过对大气中污染物的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大气污染问题;通过对水体的监测,可以及时发现水质恶化问题。这些问题的及时发现和处理,对于保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评价环保政策效果

环境监测可以对环保政策的执行效果进行评估。通过对比政策实施前后的环境监测数据,可以评价政策的实施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是否对环境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这有助于政府及时调整和改进环保政策,提高政策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四)监测生态系统健康

环境监测不仅可以关注环境中的有害因素,还可以监测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通过对植被覆盖率、动植物的种群数量、生物多样性等指标的监测,可以了解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生态系统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这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1]

、当前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

首先,环境监测体系存在明显的不完善之处。目前,监测站点的分布并不均衡,一些重要区域或生态敏感区的监测站点可能过于稀疏,而某些相对不那么重要的地方却布设了过多的监测点。这种不均衡的分布导致部分地区的监测能力相对薄弱,难以全面、准确地反映当地的环境状况。此外,监测体系的覆盖范围也有待扩大,以更全面地掌握环境状况。

其次,环境监测技术手段相对落后,这已经成为制约环境监测效果的重要因素。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复杂化,传统的监测手段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生态环境保护的需求。一些先进的监测技术和设备尚未得到广泛应用,导致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受到一定影响[2]

再者,环境监测数据共享机制不健全也是一个突出问题。目前,各部门、各地区之间的环境监测数据往往存在“信息孤岛”现象,数据资源共享程度不高。这不仅造成了数据资源的浪费,还影响了环境监测工作的整体效率。由于缺乏统一的数据共享标准和平台,各部门之间的数据互通存在障碍,难以形成合力共同应对环境问题。

最后,环境监测人员的专业素质问题也不容忽视。部分监测人员可能缺乏必要的专业技能和培训机会,导致他们在面对复杂的环境问题时难以做出准确判断和有效应对。这不仅影响了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还可能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造成误导。

、环境监测的发展措施

(一)完善环境监测体系

为了更有效地进行环境监测,首要任务是完善现有的环境监测体系。这一体系不仅涉及监测站点的布局和密度,还包括监测流程、数据管理、应急响应等多个方面。

增加监测站点密度和覆盖范围:当前,部分地区的监测站点较为稀疏,导致环境监测数据存在盲区。因此,应根据地理、气候、生态等因素,科学规划并增设监测站点,特别是在生态环境脆弱和重点保护区域。例如,在自然保护区、水源地、工业密集区等关键位置增设站点,以确保更全面的环境监测。

优化监测网络布局:除了增加站点,还应对现有的监测网络进行优化。这包括对不同监测站点进行合理的分类和定位,确保各类环境指标都能得到有效监测。同时,应建立起站点之间的数据联通机制,形成一个紧密、高效的监测网络。

加强跨部门、跨地区协调:环境监测往往涉及多个部门和地区的协作。因此,应建立起有效的协调机制,确保各部门、各地区之间能够顺畅沟通、共享数据,并共同应对环境问题。这可以通过定期的联席会议、信息共享平台等方式实现。

(二)提升环境监测技术手段

随着科技的进步,环境监测技术也在不断创新。为了提升监测的准确性和效率,必须不断引进和研发新的技术手段。

利用无人机、遥感技术:这些技术能够实现远距离、大面积的环境监测,特别适用于难以到达或危险区域。通过无人机搭载的高清摄像头和传感器,可以实时获取环境数据,并通过遥感技术进行分析和处理。

加强在线监测技术的研发:在线监测技术能够实时、连续地监测环境指标,及时发现环境问题。因此,应加大对该技术的研发力度,提高其稳定性、灵敏度和准确性。同时,还应建立起完善的在线监测网络,确保数据的实时传输和处理。

引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它们在环境监测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广泛。通过引入这些技术,可以对海量的环境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和挖掘,为环境保护提供更科学的决策支持。

(三)建立环境监测数据共享机制

为了打破信息孤岛现象,提高数据资源的利用效率,必须建立起完善的环境监测数据共享机制。

搭建数据共享平台:通过搭建统一的数据共享平台,实现各部门、各地区之间的数据互通与共享。该平台应具备高效的数据处理能力,能够实时更新和发布环境监测数据。

制定数据共享标准:为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应制定统一的数据共享标准。这包括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和处理等方面的标准,以确保各部门、各地区之间的数据能够无缝对接。

加强数据安全保护:在数据共享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对数据的保护,防止数据泄露和滥用。这可以通过加密技术、访问控制等手段实现。

(四)加强环境监测人员培训

环境监测人员的专业素质直接关系到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因此,必须重视对他们的培训工作。

定期组织技能培训:针对环境监测人员的专业技能进行定期培训,帮助他们掌握最新的监测技术和方法。这可以通过邀请专家授课、组织实地考察等方式实现。

开展学术交流活动:鼓励环境监测人员参与学术交流活动,如研讨会、论坛等。这不仅可以拓宽他们的视野,还能促进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之间的经验分享和合作[3]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在培训过程中,还应加强对环境监测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通过强调环境监测的重要性和责任感,提高他们的使命感和职业操守。同时,应建立起完善的考核机制,对环境监测人员的工作质量和职业道德进行定期评估。

结语:

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充分发挥环境监测的作用并推动其持续发展,需要完善环境监测体系、提升技术手段、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并加强人员培训。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参考文献:
[1]吴小宁,孙现红. 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及发展措施探讨[J].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3,(9):39-41.

[2]宋俊萱. 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及发展措施探讨[J]. 清洗世界,2023,(12):139-141.

[3]冯先慧,卢蕊,罗伟. 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及发展措施探讨[J].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3,(15):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