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中的安全生产问题与监管对策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6-25
/ 2

建筑施工中的安全生产问题与监管对策分析

张静

130635198102240020

摘 要:建筑行业具有生产量大、人员流动频繁、作业条件恶劣等特征,导致施工作业中时常出现安全事故。本文针对建筑施工中的安全生产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监管对策,以此减少人员伤亡,降低事故发生率,让施工活动安全更具保障。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生产;问题;监管对策

0引言

建筑行业属于我国社会经济的支柱型行业,在建筑行业发展水平持续提升的背景下,建筑建设中的安全事故发生率也逐渐升高。各种安全生产事故频繁发生,既威胁现场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也让建筑公司的经营活动受到影响。在竞争日益趋于白热化的市场环境下,建筑公司若想在市场中占有立足之地,同时逐渐拓展自身的经营规模,就一定要采取有效的监管策略,强化对安全生产问题的管控,降低生产环节出现安全事故的风险。

1建筑施工中的安全生产监管原则

1.1全员参与原则

建筑企业必须加强施工过程管理,将安全生产纳入整个施工管理体系。除了建筑企业,其他部门人员与参建主体单位也应当积极投身于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不同部门之间要加强沟通和协作,共同制定并执行安全管理措施,确保施工现场的整体安全。此外,有关监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安全隐患,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安全生产责任不仅仅是由监管部门来承担,而是需要每一个从业人员都具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1]。

1.2不断创新原则

不同的项目具有不同的施工特征和风险因素,因此,安全生产监管措施也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才能更好地适应不同项目的需求。随着科技的发展,建筑施工中的新技术和新材料不断涌现,它们既为工程建设提供了便利,也带来了新的安全挑战。因此,需要加强对这些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安全监管,及时评估其潜在风险,并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此外,安全生产监管还应借鉴其他行业的先进经验和做法,不断学习和引进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促进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创新发展。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适应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的需要,确保工程安全、顺利的进行。

1.3系统性原则

建筑施工中的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必须遵从系统性原则,不同部门之间要加强沟通和协作,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机制。安全管理、施工、监理等各个部门应当互相配合,及时传递安全信息,并共同制定和执行安全管理措施。同时,还应该具有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明确安全生产的要求和责任,并对违规行为进行严肃处罚。应建立健全的安全生产监督体系,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监督检查。监管部门要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与建筑企业和其他相关部门共同解决存在的安全隐患。

2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的问题

2.1建筑企业没有科学的生产程序

一些小型企业往往缺乏科学的生产程序,没有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忽视了安全规范和流程,导致施工过程中存在诸多风险和隐患。按照法律法规,建筑公司在开工前应当向相关部门提交申请,并经过审批才能正式开始施工。但是,由于一些企业急于追求进度或者缺乏对相关法规的认识,往往会忽略这一步骤,直接开展施工活动。这样一来,监管部门很难及时介入,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与合法性[2]。

2.2施工单位缺乏安全生产意识

一些施工企业只注重成本、质量与工期,而忽视了安全管理,从而导致安全因素被忽略,威胁到施工过程中的人员和财产安全;一些施工企业缺乏项目经理与专业管理人员负责管理与监督,导致安全生产制度只是形式主义,缺乏约束力,使得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无从着手,进一步加大了安全风险的发生概率;不同岗位、不同技术要求的施工人员应该接受相应级别和层次的安全培训,以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这种针对性的培训常常被忽视,从而使施工人员在应对事故时手忙脚乱,无法有效应对;随着科技的进步,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使用越来越普遍,但施工单位对操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往往滞后于技术的更新换代。在这样的情况下,施工单位无法及时地向操作人员传授新技术与岗位的安全知识,导致安全风险的增加。

2.3安全监督管理力度不足

首先,部分建筑单位缺乏固定的施工队伍,常常在项目中标后才开展招工工作,由于时间紧迫,往往没有进行足够的培训便让工人上岗作业。在这种情况下,工人缺乏必要的技术和安全意识,很容易出现操作不规范、安全措施不到位的问题,给工程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其次,由于监管人员数量有限,很难实现对建筑施工现场的全面监督,监管部门在实施监管时存在着力度不足、执法不严等问题。一些监管人员的素质和专业水平不高,导致他们无法全面了解和把握施工现场的安全情况,对违法行为的发现和处理能力也相对较弱。最后,一些监管部门在工作中过于形式主义,只是满足程序要求而忽略了实际的安全管理需求。更严重的是,一些监管人员甚至出现徇私舞弊的情况,为违法违规行为提供了条件和庇护,严重损害了安全监管的公正性和权威性[3]。

3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监管的对策

3.1加强施工设备的管理

为了有效管理施工设备,需要详细记录设备的相关信息,包括设备类型、数量、使用状况以及维修养护记录。这些信息的准确记录可以提供给设备检修和养护人员作为参考,并向有关部门报告数据。这样一来,有关部门可以根据这些数据制定设备保养计划,并合理调整设备的使用。设备常规养护是保证设备长期正常运行的关键。为此,要求设备养护人应当严格按照设备养护的要求,对设备实行定期检查、保养和维修,确保设备的各项功能正常运行。设备养护人员还应密切关注设备在使用期间的异常情况,并及时采取措施修复。有效的设备养护工作,可以降低设备故障的发生概率,减少因设备故障引发的安全事故。

3.2运用信息化提升监管能力

在当前社会中,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为了有效应对建筑工程中存在的安全风险和问题,加强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已成为提升监管能力的必然选择。通过建设并应用现代化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系统,监管部门可以实时获取施工现场的安全数据,并进行全面、及时的监控和管理。例如,扬尘在线监测系统可以实时监测施工工地的空气质量,为监管人员提供及时的环境保护指导。这样的智慧工地不仅可以提高安全监管的效率,也有助于提升施工工地的整体管理水平。

结语

建筑行业本身具有较高的风险性,若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对安全监管工作落实不到位,则有可能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从而影响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的发展。因此,必须加强对建筑施工的安全监管力度,积极推动安全监管的法制化、规范性、标准性建设工作,提升安全监管能力,以此为国内建筑行业的健康、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范佳灿.建筑施工中的安全生产问题与监管对策分析[J].中国住宅设施,2023,(10):121-123.

[2]方芳.建筑施工中的安全生产问题与监管对策[J].四川水泥,2015,(07):346.

[3]王丽.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在建筑施工中的作用[J].散装水泥,2022,(01):77-79.